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全缘或基部浅裂婶跨,抱茎。头状花序较小,常排列成伞房状聚伞花序,有多数异型的小花,盘状,外缘有榜海符多层结组再少乐体坑果实的雌花,中央有多数不结果实的两性花蜜页院(亦称雄花)。
总苞长圆形悼重多舟或短圆柱形;总苞片多层,覆瓦状紧密排列,卵圆形至卵圆披针形,宽阔,坚韧,厚质,花托平,边缘收缩,有托毛。雌匪旬轿花花冠极细长,丝状,上端有3-4细齿,较花柱稍短;花柱纤细,分枝狭长,顶端稍尖。两性花花冠狭长管状,上部较宽大,上端有5裂片;花药顶端钝,基部无箭形的尾部;花柱纤细,有短硬毛,分枝短,直立,顶端截形。
产地生境
播报编辑
本属仅有1种,分布于亚洲中部。
此属有宽厚坚硬的总苞片,显然与阔苞菊属 Pluchea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但因小花花冠极细长,花药基部无箭形长尾部,雌花花冠有4齿,瘦果无毛,冠毛纤细,雄花冠毛上端稍粗厚等特点,仍以在阔苞菊族内分别设立一属为适宜。 [1]
所有物种
播报编辑
花柴简介
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有时达150厘米。茎粗壮,直立,多分枝,基部径8-10毫米,圆柱形,中空,幼枝有沟或多角形,被密糙毛或柔毛,老枝除有疣状突起外,几无毛,节间长1-5厘米。叶卵圆形,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6.5厘米,宽0.5-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等宽或稍狭,有圆形或戟形的小耳,抱茎,全缘,有时具稀疏而不规则的短齿,质厚,几肉质,两面被短糙毛,后有时无毛;中脉和侧脉纤细,在下面稍高起。
头状花序长约13-15毫米,约3-7个生于枝端;花序梗长5-25毫米;苞叶渐小,卵圆形或披针形。总苞卵圆形或短圆柱形,长10-13毫米;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圆形,顶端圆形,较内层短3-4倍,内层长披针形,顶端稍尖,厚纸质,外面被短毡状毛,边缘有较长的缘毛。小花黄色或紫红色;雌花花冠丝状,长7-9毫米;花柱分枝细长,顶端稍尖;两性花花冠细管状,长9-10毫米,上部约四分之一稍宽大,有卵形被短毛的裂片;花药超出花冠;花柱分枝较短,顶端尖。
冠毛白色,长7-9毫米;雌花冠毛有纤细的微糙毛;雄花冠毛顶端较粗厚,有细齿。瘦果长约1.5毫米,圆柱形,基部较狭窄,有4-5纵棱,无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2]
产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西北部和北部、内蒙古西部。生于戈壁滩地、沙丘、草甸盐碱地和苇地水田旁,常大片群生,极常见。在蒙古、苏联的中亚和欧洲东部、伊朗和土耳其等地都有广泛的分布。 [2]
此植物的叶形稍有变异,基部全缘或有浅齿。另有两个变型:卵叶变型 f. ovalifolia Smolj., l. c. 和狭叶变型 f. angustifolia Smolj., l. c., 在我国也常见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