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粉小塊

鎖定
花粉小塊主要見於蘭科蘿藦科植物。許多花粉結合在一起,在一個藥室中至少有兩塊以上的稱為花粉小塊。
中文名
花粉小塊
植物學史
主要見於蘭科和蘿藦科植物

目錄

花粉小塊簡介

大多數花粉成熟時分散,成為單粒花粉。但也有兩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稱為複合花粉粒。許多花粉結合在一起,在一個藥室中至少有兩塊以上的,稱為花粉小塊。在一個或幾個藥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稱為花粉塊。花粉小塊和花粉塊主要見於蘭科和蘿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體中朝內的部分,稱為近極面。朝外的部分稱為遠極面。連接花粉近極面中心點與遠極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條線,稱為極軸,與極軸成直角相交的一條線稱為赤道軸,沿花粉兩極之間表面的中線為赤道。在有極性的花粉中,可以分為等極的,亞等極的和異極的3個類型。花粉通常是對稱的,有兩種不同的對稱性:輻射對稱和左右對稱。
花粉多為球形,赤道軸長於極軸的稱為扁球形;特別扁的稱為超扁球形;相反地,極軸長於赤道軸的稱為長球形,特別長的稱為超長球形。花粉在極面觀所見赤道輪廓,可呈圓形,具角狀,具裂片狀等等。在赤道面觀,花粉輪廓可呈圓形、橢圓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種而不同,變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見於紫草科的勿忘草,約(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徑為100~200微米〔姜屬〕,120~150微米〔錦葵科的許多屬種,以及牽牛,芭蕉屬等〕。大多數花粉最大直徑約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葉藻花粉細長,約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發孔為花粉壁上變薄的區域,花粉萌發時花粉管往往由萌發孔伸出。萌發孔按其長和寬的比例,通常分為溝、孔兩類。凡長與寬之比大於2的為溝,不到2的為孔。有時短溝和長孔之間不易區分。只具溝或孔的為簡單萌發孔,溝和孔共同組成的為複合萌發孔。萌發孔分佈在極面,赤道面或散佈於球面。分佈於遠極面上的單溝,又稱為槽。萌發孔有許多變異,也有沒有萌發孔的花粉

花粉小塊相關資料

成熟花粉的生活力因不同種類而變化很大。許多果樹花粉的生活力,在實驗室可以保持幾個月。禾本科和菊科花粉,往往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就失去生活力,其他大多數植物花粉的生活力介乎這兩個極端之間。環境因子,特別是温度與濕度,對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響。
花粉可以方便地儲藏於膠囊中或小玻璃管內,容器一般置於乾燥器中,以控制濕度(氯化鈣,碳酸鉀或濃硫酸)。最適温度和濕度因植物種類而不同。禾本科的花粉壽命很短,儲藏比較困難。困難之一是由於它們在水合條件下散粉,而乾燥對它們有害。也不能在冰點下的温度保存,因為冰凍對花粉生存有害。採集花粉時的温度和濕度條件,對花粉的生活力也很有關係。
萌發在自然界柱頭為花粉萌發提供一個合適的場所。花粉粒落在柱頭上後,即發生吸漲水合,大量吸水,並由於營養核中mRNA的大量形成而產生專一性蛋白質,使花粉萌發,長出花粉管。這些專一性蛋白質與柱頭表膜的專一性蛋白質起識別作用,雙方是否親和,決定於花粉外壁和柱頭表膜上的酶和抗體的特性。如果是親和的,花粉可以萌發,並長進花柱組織和胚囊。許多植物的花粉可以在培養基上萌發,長出花粉管。
花粉萌發一般要求有一種碳水化合物,最常用的是蔗糖。糖在培養基中有兩個作用:一是保持滲透壓,二是作為花粉代謝的底物。硼對花粉管生長有促進作用,鈣對花粉管生長也有明顯作用。
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吸漲、停滯、花粉管發端及花粉管迅速伸長階段。各個階段所需時間因種而不同,並決定於花粉本身所儲存食物及外界因子。花粉管的生長區只限於末端幾個微米。區內富含RNA,蛋白質以及PAS-正反應物質。生長區有許多小泡,可能從高爾基體的嵴膜末端形成。生長區後面的細胞質含細胞器和澱粉體。萌發的特徵是靜止的高爾基器轉變為一個活動的器官,產生小泡,在細胞質中形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