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生根結線蟲病

鎖定
花生根結線蟲病又叫花生根瘤線蟲病、花生線蟲病,俗稱地黃病、地落病、黃秧病等,是由花生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和引起的、發生在花生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為害根系,也可為害果殼、果柄和根頸等。 [1] 
花生根結線蟲病是花生生產中一種毀滅性的世界性病害,幾乎遍佈所有種植花生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各花生產區均有發生。花生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病株根系吸收功能被破壞,地上部生長髮育不良,缺肥缺水狀,結果少或不結果,還易引發根腐病、果腐病等。一般減產20-30%,重者減產70%以上,甚至絕收。 [1] 
進行花生根結線蟲病防治,應按以輪、肥、土、清除根結病殘體為基礎的綜合治理策略,有重點地進行藥劑防治。 [2] 
中文名
花生根結線蟲病
外文名
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別    名
花生根瘤線蟲病
花生線蟲病
地黃病
別    名
地落病
秧病
病    原
花生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
為害植物
花生
為害部位
根系、果殼、果柄和根頸等

花生根結線蟲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花生根結線蟲(Meloidogyne arenaria)、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hapla)和爪哇根結線蟲(Meloidogyne javanica),均屬側尾腺口綱、墊刃目、根結線蟲屬。 [1] 

花生根結線蟲病形態特徵

  • 北方根結線蟲
雌蟲:梨形或袋狀,唇區口孔呈六角形,唇盤與中唇不對稱,排泄孔位於口針基部球后,平均為2.2-2.5倍於頭頂至口針基部球末長度處。會陰花紋圓至卵圓形,背弓低平,側線不明顯,在尾端有一明顯的刻點區,背腹線紋有時在側區形成翼。 [3] 
雄蟲:蠕蟲形,頭區隆起,與體軀界限明顯,頭帽側面觀圓弧形,唇盤與中唇融合,無側唇,頭感器長裂縫狀。口針粗狀,口針基部球圓形,與杆部界限明顯,側區具4條刻線。 [3] 
幼蟲:蠕蟲形,體長347-390微米,頭端平或略呈圓形,唇區唇盤不隆起,側唇小,頭感器明顯,排泄孔位於腸前端,半月體緊靠於排泄孔前,直腸不膨大,尾部向後漸變細,常有1-3個縊痕。 [3] 
  • 花生根結線蟲
雌蟲:梨形乳白色,體長560.98微米,口針長12.6微米,口針基部球略向後傾斜,會陰花紋圓至卵圓形,背弓中等高度,側區的線紋沒有波折,有些線紋伸至陰門角,陰門裂長39.8微米。 [3] 
雄蟲:蠕蟲形,頭區低平,唇盤與中唇融合,無側唇,頭感器明顯,口針粗狀,側區四條側線,導刺帶新月形。 [3] 
幼蟲:蠕蟲形,體長448微米,口針基部球向前凸出,半月體緊靠於排泄孔前,直腸膨大,尾部向後漸變細,末端尖,透明尾區有1-3個縊痕。 [3] 

花生根結線蟲病寄主範圍

北方根線蟲可侵染許多作物,Goodey(1965)報道有550多種,在較冷地區所有經濟重要性的蔬菜、觀賞植物;在比較温暖的地區為害豆科植物,如大豆(Glycine max)、花生(Arachis hypogaea)都可以被侵害。但沒有發現在咖啡(Coffea spp.)、棉花(Gossypium spp.)、玉米(Zea mays)和西瓜(Citrullus vulgaris)上能夠繁殖,大多數禾本科植物也不是北方根結線蟲的寄主。花生根結線蟲的寄主有330多種,常見的有多種蔬菜;禾本科作物,如小麥、大麥、燕麥、玉米和豆科植物;多種果樹和觀賞植物。 [3] 

花生根結線蟲病為害症狀

花生根結線蟲病為害植株地下部,從而引起地上部生長髮育不良。主要為害根系,也可為害果殼、果柄和根頸等。 [1] 
種子發芽後即可被侵染,在出苗約15天,地上部即可表現症狀,播種後約40天,花生團棵期症狀最明顯。病株生長緩慢或萎黃不長,株矮葉黃瘦小,葉緣焦灼,提早脱落,開花遲且花小,正常的根瘤少,結果少甚至不結果。病株在田間常成片分佈,出現高低不齊的病窩。 [1] 
根部受害部位膨大,形成紡錘形或不規則形表面粗糙的瘤狀根結,一般直徑2-4毫米,初呈乳白色,後變淡黃色至深褐色。 [1] 
根結上長出細小鬚根,鬚根再受害形成次生根結,經過多次重複侵害,至盛花期全株根系形成亂髮狀的鬚根團,根系粘滿土粒和沙粒。被害主根畸形歪曲,停止生長,根部皮層變褐腐爛。果殼、果柄和根頸受害,有時也能形成根結,幼果殼上呈乳白色略帶透明狀,成熟果殼上呈褐色瘡痂狀,果柄和根頸上呈葡萄穗狀。 [1] 
花生根結線蟲病為害症狀

花生根結線蟲病分佈範圍

侵染花生的3種根結線蟲,常以其中1種或1種以上發生於世界各主要產花生地區。在北美、中美和南美、非洲、印度和歐洲及地中海地區發生的有:花生根結線蟲1號小種、北方根結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獎濟島發生的有:花生根結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在澳大利亞的昆土蘭州發生的有北方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廣泛分佈於南緯35°和北緯35°之間的地區;北方根結線蟲在北半球北緯35度以北最常見。中國花生主要產區的山東、河北、遼寧、北京、河南、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市、區)均有發生。大致黃河以南為花生根結線蟲;以北為北方根結線蟲(多發生於沙性土壤),至於爪哇根結線蟲對花生的為害在中國尚未見報道。 [2] 

花生根結線蟲病侵染循環

病原線蟲以卵和幼蟲在土壤中和土壤中的以及糞肥中的病根蟲婆內越冬,第二年春季當平均土温達11.3℃以上時,卵開始發育成1齡幼蟲,並在卵殼內脱皮後破卵而出,變成2齡幼蟲,在土壤內活動,但活動範圍不大,在砂土內66天水平移動距離只有60釐米。侵染花生幼根時,先用吻針穿刺細胞壁,插入細胞內,並由食道腺分泌毒素破壞表皮細胞,然後向內移動,在根部伸長區定居;頭部侵入中柱或未形成中柱的分生組織,蟲體的大部分仍在皮層的薄壁細胞組織中,破壞中柱細胞的正常生長,引起薄壁細胞過度發育,細胞核多次迅速的分裂,形成多核或核融合的巨型細胞,體積變大,細胞增殖加快,最後形成瘤狀的蟲婆。幼蟲取食巨形細胞內的汁液,進行生長髮育,經五次脱皮後即變為成蟲。雌雄成蟲發育成熟後交配,雌蟲定居原處為害、產卵、不再移動;雄蟲交尾後不久死亡。卵產於陰門外的卵囊內。雌蟲產卵後死亡。卵在蟲婆內或土壤中繼續孵化為害。同一卵囊內的卵孵化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長達4-5個月。 [4] 
線蟲在土壤內分佈很廣,據中國山東在砂質土觀察,4月下旬到7月下旬幼蟲在土壤內的分佈是:0-10釐米佔14.2%,10-20釐米佔21.2%,20-30釐米佔30.1%,30-40釐米佔15.0%,40-50釐米佔10.6%,50-60釐米佔6.2%,60-70釐米佔1.8%,70-80釐米佔0.9%。 [4] 
在中國山東煙台地區根結線蟲一年能完成三個世代。完成一代所需的時間因温、濕度不同而異,一般為1-2個月。土温18-21℃時50-62天完成一代,24-28℃時32-47天完成一代。第一代於5月下旬到7月上旬完成,約需50-60天;第二代於8月中旬完成,約需32-46天;第三代於10月下旬完成,約需44-56天。線蟲侵染盛期為5月中旬到6月下旬。 [4] 
線蟲在田間傳播途徑主要是農事活動中蟲土及遺留田間的病根殘體隨人、畜、農具的攜帶所致,也可通過流水將土壤中的線蟲及病根殘體傳播。此外施用帶蟲的土雜肥以及感病的野生寄主植物也都能傳病。在調運莢果時如果其中混有病根、病果等,往往引起此病的傳播。 [4] 

花生根結線蟲病流行規律

  1. 土温:土温11-12℃時卵開始孵化,15℃時幼蟲破殼孵出。幼蟲侵染的最適土温為15-20℃,最低12℃,最高34℃。土温12-19℃時,幼蟲10天才能侵入,20-26℃時4-5天就能大量侵入,高於26℃不利於侵入。幼蟲發育適温為25-28℃。 [4] 
  2. 土壤濕度:土壤含水量佔田間最大持水量的20%以下和90%以上都不利於線蟲侵入,幼蟲侵入的最適土壤含水量是70%。線蟲可因土壤濕度變化而上下移動。一般乾旱年份病重,多雨年份病輕。雨早病株恢復也早而快,為害則輕。 [4] 
  3. 土質:通氣良好質地疏鬆的砂壤土或砂土病重,尤其肥力低的山崗薄地發病重。低窪、返鹼和粘性土壤發病輕或不發病。 [4] 
  4. 連作與輪作:輪作地病輕,連作四年的病地發病率可達80-90%,畝產莢果只有幾十斤。 [4] 
  5. 播種期:據中國山東調查,春花生比麥茬花生病重,早播比晚播病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種的發病最重,6月以後播種的發病輕。 [4] 

花生根結線蟲病防治方法

應按以輪、肥、土、清除根結病殘體為基礎的綜合治理策略,有重點地進行藥劑防治。 [2] 

花生根結線蟲病農業防治

  1. 輪作實行:花生與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輪作,可有效地減少根結線蟲的為害,是防治方法中的重要基礎措施之一。玉米、小麥、大麥、西瓜、穀子(粟)、高梁是北方根結線蟲的非寄主作物,甘薯是其不正常寄主或不良寄主,二齡幼蟲雖能侵入薯根為害,但不能完成發育世代,不能孕卵繁殖而最後死亡;棉花對北方根結線蟲和花生根結線蟲在田間自然條件下均不感染,分別與這些作物輪作均可降低二者的為害。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1966)在北方根結線蟲地區施行花生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3年效果明顯,特別是3年以上輪作後病情指數和嚴重度均比連作者明顯減輕,最重病情只有1-2級,增產50%左右;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實行花生一甘幕或小麥,甘薯或西瓜一花生的輪作式,防病增產效果均很顯著;此外輪作還要防止糞肥和其它寄主,雜草傳入病原線蟲,效果才好。 [2] 
  2. 增肥改土:增肥改土,改進土質的沙性及肥力,能改良花生生長的微生態環境,改變一些土壤微生物的區系,抑制根結線蟲的為害。中國以外報道,在有有機質改良劑分解產物的土中,根結線蟲羣體明顯降低;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試驗表明,增肥單株成果比對照顯著為高。增肥也可改土(沙土瘠薄、乾旱),提高肥力和墒情,利於多種生物羣落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生境基礎;主要是採取泥土壓沙、加厚活土層、深耕翻淤(肥土),增施有機肥、願肥、秸稈肥、有機物添加劑等;造林防止風吹剝沙地表土肥土、防止雨水沖刷、傳病等。清除根結病殘,防止加重土壤傳染和傳播病根根結是卵塊賴以傳帶傳播的根基,病莢果及果梗也可能傳帶卵團,收創要儘量創淨揀出,不留土中,病田莖蔓要側去病根才作飼用,脱果落場土及病果殼、果梗等病殘體要嚴格進行堆肥發酵腐熟或殺滅卵團後才可作肥;清除雜草寄主,加強檢疫防止其它寄主種苗種根材料運輸、操作粘帶及灌溉傳播等。 [2] 
  3. 抗病品種:防治花生土傳線蟲的理想方法是應用抗病品種。經過多年對花生種質資源篩選鑑定發現,花生在類型間、品種間、不同植株間對北方根結線蟲有明顯的抗性差異,如蔓生型品種“四川鷹嘴”對北方根結線蟲抗性較強,只是其豐產性差,但可作抗病育種資源利用改進之用。 [2] 
  4. 加強檢疫:保護無病區,不從病區調運花生種子;如確需調種時,應在當地剝殼只調運果仁,並在調種前將其乾燥到含水量10%以下,調運其他寄主植物也實施檢疫。 [1] 

花生根結線蟲病生物防治

播種期,每畝可選用5億活孢子/克淡紫擬青黴顆粒劑3-5千克,或2.5億個孢子/克厚孢輪枝菌微粒劑3-6千克,或1.5%阿維菌素顆粒劑2-3千克等,拌細土20-25千克,撒施於播種溝或穴內。花生團棵期,每畝可選用10億CFU蠟質芽孢桿菌/毫升懸浮劑5-8升,或0.5%氨基寡糖素水劑1.5-2.5升,或3%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1-2升等,兑水200-400千克灌根,灌根後澆水效果更佳。 [1] 

花生根結線蟲病化學防治

抓住播種時藥劑溝施或穴施、春花生出苗後1個月時(侵染盛期)藥劑灌根兩個關鍵措施。播種前20釐米深土層內線蟲密度達到幼蟲(卵)30條(粒)/千克土壤時,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1] 
土壤處理:播種時,每畝可選用3%克百威顆粒劑4-6千克,或10%滅線磷顆粒劑3-5千克,或5%噻唑騰顆粒劑4-6千克,或5%涕滅威顆粒劑3-5千克,或5%丁硫·毒死婢顆粒劑4-6千克,或3%阿維·吡蟲啉顆粒劑1.5-3千克等,加細土20-25千克拌勻製成毒土,撒施於播種溝或穴內,覆土後播種,或進行15-25釐米寬的混土帶施藥。 [1] 
藥劑灌根:花生出苗後1個月時,每畝可選用20%噻唑騰水乳劑1-2升,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2升,或40%三唑磷乳油1-2升,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1-1.5升等,兑水200-400千克灌根;也可選用25%阿維·丁硫水乳劑1000-2000倍液,或25%丁硫·甲維鹽水乳劑1000-2000倍液等灌根,每穴澆灌藥液0.2-0.3千克。灌根後需澆水或搶在雨前噴淋莖基部,可兼治蜥蠟、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1] 
參考資料
  • 1.    王朝陽著;楊秀芳編,花生病蟲害原色圖譜,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6,第87-92頁
  • 2.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第925-933頁
  • 3.    王明祖主編,中國植物線蟲研究,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第195-200頁
  • 4.    北京農業大學主編,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出版社,1982.05,第248-2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