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烛(学名: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别名红鹅掌、红掌、安祖花等,为天南星科花烛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1-2]。其茎矮;叶互生,叶片革质,有光泽,阔心形、圆心形,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深心形;肉穗花序有细长花序梗,佛焰苞深红色或橘红色,园艺种还有其他色泽,心形,先端有细长尖尾,基部心形,肉穗花序淡黄色,直立,圆柱形,花多数,密生轴上 [1]。花期多在冬季 [1]。
花烛原产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 [1],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 [5]。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花烛 [6],主要分布于南部省区 [2]。花烛常附生在树上,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 [4],其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阴,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 [3]。
花烛花叶美丽,娇红嫩绿,佛焰苞直立红色,肉穗花序金黄。花期较长,观赏价值较高,可作为高档切花和盆花 [7],也可在林缘或散射光下作观花地被植物 [8]。
- 中文名
- 花烛
- 拉丁学名
- 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 [1]
- 别 名
- 红鹅掌、红掌、安祖花等 [1]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2]
- 门
- 维管植物门 Tracheophyta [2]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2]
- 目
- 泽泻目 Alismatales [2]
- 科
- 天南星科 Araceae [2]
- 属
- 花烛属 Anthurium [2]
- 种
- 花烛 Anthurium andraeanum [2]
- 分布区域
- 原产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花烛,主要分布于南部省区 [1-2] [5] [6]
栽培历史
播报编辑
花烛的栽培历史不长,自19世纪初兰脚在南哥伦比亚发现,1825年传到欧洲,直到20世纪40年代开始,精嘱晚才注重花烛的育种和生产。在现代,荷兰、以色列、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在花烛产业化方面发展很快。其中荷兰的安祖花(Anthura)公司的花烛育种、繁殖和生产已闻名全球,并在波兰、意大利和印度等国建立了花烛生产基地,其育种温室就有2.2公顷,繁殖和生产温室达到16公顷 [12]船渗档寒牛糊料厦巩海耻想枣漏习遥永。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花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1],株高一般为50-80cm [3]。
茎和叶
茎矮,短缩,直立;叶互生,叶片革质,有光泽,阔心形、圆心形,长12-30cm,宽10-20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深心形 [1] [3]。
花
肉穗花序有细长花序梗,佛焰苞深红色或橘红色,园艺种还有其他色泽,心形,先端有细长尖尾,基部心形,肉穗花序淡黄色,直立,圆柱形,花多数,密生轴上 [1]。
分布范围
播报编辑
花烛原产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 [1],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 [5]。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花烛 [6],在中国其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如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2]。
生长环境
播报编辑
花烛常附生在树上,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 [4]。
生长习性
播报编辑
花烛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阴,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生长适宜温度为18-30℃,越冬温度不低于15℃,夏季不宜高于35℃,否则不开花,生长不良。喜较高的空气湿度,以70%-80%为佳。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忌盐碱 [3]。
繁殖方式
播报编辑
分株繁殖
春季选择具有3枚叶片以上的子株(萌蘖),从母株上连茎带根切割下来,用苔藓包裹移栽于盆内,经20-30天萌发新根后重新定植于15-20cm盆内 [6]。
组培繁殖
20世纪70年代末,荷兰开始用组培繁殖花烛,一直到现代花烛的集约化生产基本都采用组培技术大量繁殖种苗。以叶片、芽、叶柄为外植体,经消毒后接种在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芽和根的生长,最后经移栽形成小苗 [6]。
栽培技术
播报编辑
定植
花烛种植前,基质必须经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虫害。生长季节每周施一次稀薄肥水,每天浇水和叶面喷水;冬季少浇水,只需要保持盆土湿润。花烛是喜阴植物,种植时需要设置遮阳网,以防止过强的光照。采用双株种植优于单株种植。上盆时先在盆下部填充颗粒状的碎石物,然后加基质2-3cm,同时将植株栽于盆中央,使根系充分展开,最后填充培养土至盆面2-3cm以下即可。但要注意必须使植株中心的生长点及基部的小叶露出基质的水平面,同时应尽量避免植株黏附基质 [6]。
水肥管理
盆栽花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幼苗期由于植株根系弱小,在基质中分布较浅,不耐干旱,栽后应每天喷2-3次水,要经常保持基质湿润,促使其早发和多抽新根,并注意盆面基质的干湿度。中、大苗植株生长快,需水是较大,水分供应必须充足;开花期应适当减少浇水,增施磷肥、钾肥,以促开花 [6]。
因花烛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影响对肥料的吸收,安祖花施肥应以根施为主。液肥施用要掌握定期定量的原则,秋季一般5-7天为一个周期。施肥时间因气候环境而异。每次施肥必须先由专人调试。此外,在液肥施用2小时后,应用喷淋系统向植株叶面喷水,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肥料,保持叶面清洁,避免藻类滋生 [6]。
病虫防治
花烛病害主要为斑叶病,可以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克菌丹、杀毒矾定期喷施,一周左右使用1次,连续4-5次,药物交替使用。主要虫害为螨类、红蜘蛛、蚜虫等,螨类和红蜘蛛主要使叶片和花出现褪色,影响叶片和花的商品性,为害初期可喷施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螺螨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蚜虫可用黄板诱杀或低浓度的灭蚜威、吡虫啉、啶虫脒雾防治 [6]。
主要价值
播报编辑
花烛花叶美丽,娇红嫩绿,佛焰苞直立红色,肉穗花序金黄。花期较长,观赏价值较高,可作为高档切花和盆花 [7],也可在林缘或散射光下作观花地被植物 [8]。
近种区别
播报编辑
花烛与火鹤花(Anthurium scherzerianum Schott.)相似 [8],二者区别如下:
主要品种
播报编辑
花烛在夏威夷栽培很多,1940年以后,以杂交育种为主的品种改良收效甚大,花形、花色变化多端,新品种不断出现。后来,切花栽培日盛,其鲜花迅速在世界各地面市,其种苗也经由空运而以较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扩散开来。本种变种最多,主要有8个 [10]:
品种 | 形态特征 |
Anthurium var. amoenum [10] | 苞片深桃红色,肉穗花序白色,顶端黄色 [10] |
Anthurium var. closoniae [10] | 苞片长20cm,宽10cm,心形,尖端白色,中部淡红色 [10] |
Anthurium var. grandiflorum [10] | 佛焰苞极大,长21cm,宽14cm [10] |
Anthurium var. lebaudyanum [10] | 苞片血红色 [10] |
Anthurium var. lucens [10] | 佛焰苞血红色 [10] |
Anthurium var. monarchicum [10] | 佛焰苞血红色,肉穗花序黄白色 [10] |
Anthurium var. obake [10] | 佛焰苞大,长20cm,宽10cm,上部鲜红,中至尖端为绿色 [10] |
Anthurium var. rhodochlorum [10] | 株高1m。佛焰苞桃红色中心为绿色。肉穗花序最初为黄色,逐渐变为白色 [10] |
植物文化
播报编辑
诗词
在中国,古代诗人以花烛为意象写作了许多诗词,唐代诗人刘兼所作《玉烛花》:“袅袅香萸三四枝,亭亭红艳照阶墀。正当晚槛初开处,恰似春闹就试时。少女不吹方熠爚,东君偏惜未离披。夜深斜倚朱栏外,拟把邻光借与谁?”此外,诗人周鹳江的《火鹤》则表述为“亮丽红苞叶翠滴,镶银嵌玉展旌旗。丹霞鹤顶风姿靓,热烈情怀与日齐。” [4]
寓意
花烛别名红掌 [1],花语为“心想事成”。其肉穗花序挺立于闪烁着漆样光泽的苞叶上,如烛台上燃烧着的一支蜡烛。新春之际,送上一束或一盆花烛,可表达诚挚的祝福,祝愿心想事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