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地嘴遺址

鎖定
花地嘴遺址,原名水溝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站街鎮北瑤灣村村南的較為平坦的台地上,為新石器時代至夏代的遺址。 [2] 
花地嘴遺址東、南遠望猴山等嵩山餘脈,西臨伊洛河,北為斷崖,遠眺黃河,是以新砦期為主,兼有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的大型聚落遺址。遺址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500米,呈扇形分佈,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84年,發現。後經過多次勘探、發掘,發現四條環壕、環壕東南大門、兩個祭祀坑、數十個灰坑等,出土陶質標本近600件,另有大量玉器、石器、骨器及蚌器等。根據環壕佈局,遺址由外環壕和內城構成。花地嘴遺址的發現對夏代文化的認識和研究、對探索夏代早期文化和中華文明之源、對研究新砦二期晚段與二里頭文化一期早段序列問題及其文化面貌、文化因素和文化淵源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2] 
2013年5月,花地嘴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花地嘴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站街鎮北瑤灣村村南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夏代
佔地面積
約 3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89-1-289

花地嘴遺址歷史沿革

1984年,發現花地嘴遺址,當時定名為“水溝遺址”。同年,鞏義市文物保管所組織業務人員到實地調查,在北部斷崖和西部台地上均發現有泥質灰陶陶片、灰坑等文化遺存。由於在此東邊還發現有泥質紅陶陶片,所以,按其性質,將其界定為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 [3] 
1992年以後,更名為“花地嘴遺址”。文化性質的界定由原來的仰韶、龍山文化改為新砦期遺存。 [3]  [5] 
2001年6月,鞏義市文物保管所對花地嘴遺址進行復查。2001年9月,清理了位於花地嘴遺址數個灰坑。 [5] 
2003年3~5月,為配合建設。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花地嘴遺址進行了普探和小規模的試掘。 [5] 
2004年6~8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經過數次發掘,共發現重要遺蹟有4條環壕,3個祭祀坑,10餘座房址,數個灰坑及2座陶窯。 [5] 

花地嘴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花地嘴遺址 花地嘴遺址
花地嘴遺址東、南遠望猴山等嵩山餘脈,西臨伊洛河,北為斷崖,遠眺黃河,是以新砦期為主,兼有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的大型聚落遺址。遺址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500米,呈扇形分佈,面積約30萬平方米。經過多次勘探、發掘,發現四條環壕、環壕東南大門、兩個祭祀坑、數十個灰坑等。根據環壕佈局,遺址由外環壕和內城構成。 [2]  [5] 
遺蹟
祭祀坑主要在位於遺址的西北部城門旁。房址在西北部也有發現,但主要集中在遺址的中、南部。灰坑主集中在房址周圍。4條環壕由北向南呈弧狀圍繞遺址。
四條環壕中的內三條相距頗近,勘探均為圓角方圓形,每條環壕的寬度也不一致;最外一條環壕距內三條環壕較遠,勘探距離為150米左右,此條環壕較寬,剖面為梯形,表面寬度約16米左右,深約8~9米;經過勘探得知,四條環壕與外界的連接通道均在東南部位,並且都在一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直線上。另從於“城門”位置的初步解剖可知,內三條環壕的中間一條很窄淺,有可能是供建築城牆時測水平所挖,另外兩條較寬深,估計與城壕有關,只是由於破壞嚴重,尚未發現確證的城牆跡象。
花地嘴遺址祭祀坑
花地嘴遺址祭祀坑(2張)
2004HZT5中的多個祭祀坑主要為不規則的近圓形,系多次祭祀形成,發現其中有數具人骨、動物犧牲骨骼和青銅殘片等。
房址,多為地穴式,少數是在地穴式房基的基礎之上填平後再建,另外還發現有連間的地穴式房址。房址的形狀主要為圓形和長方形;有的房址地面中心立有柱子,柱洞多用料礎石和黃泥墊底;灶多突出牆外;多數房址無明確門道,少數門道的方向為近西南。
陶窯,為“非”字形火道,裝狀火腔,窯室上端已不存在。
灰坑的形制較多樣,以圓形口、直壁、坑體略呈袋狀者為主,也有的坑口呈長方形,圓角三角形等。 [3]  [5] 

花地嘴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花地嘴遺址出土文物碎片 花地嘴遺址出土文物碎片
花地嘴遺址內發現了骨、石、蚌器、陶器、玉器、硃砂繪陶禮器、動物骨骼及農作物顆粒。 [2]  [5] 
骨器
骨器的總量較少,主要以骨箭頭、骨錐為主。 [5] 
石器
石器中最常見的就是梯形的單孔石刀、石鑿、石箭頭、石斧、石鑽、石鏟、網墜等,另外,還不時地發現製作精細的細石器。 [5] 
蚌器
蚌器方面,最常見的主要是箭頭和刀。 [5] 
陶器
硃砂繪陶甕 硃砂繪陶甕
陶器材料主要有,深腹罐、高領罐、附加堆紋甕、淺盤豆、高足或小足鼎、澄濾器、平底盆、缽、深腹碗、器蓋、鬹、觚杯、盉、甑、甗、斝等。 [5] 
玉器
玉器種類包括鉞、鏟、璋、琮等。 [5] 
玉璋
玉璋 玉璋
花地嘴玉璋時代屬於“新砦期”。河南鞏義花地嘴遺址出土。玉璋為黑色,略泛綠,胎較厚。通高30釐米,寬度不一,寬端孔徑為1.11釐米,窄端孔徑0.7釐米,厚約1.01釐米。首凹弧不太明顯,有雙面刃,為全器最寬、薄之處。向下厚度漸變均勻,中間略窄,至下端又略微增寬,底端特徵屬於略微的“璋柢射”。下端有一穿,底部兩側有基本對稱的“扉牙”,形狀略近一個六台階梯,每台的枱面,中間略低,微弧。器物有不清晰的切割痕,表面處理得較為光滑。現藏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4-5] 

花地嘴遺址研究價值

花地嘴遺址的發現對夏代文化的認識和研究、對探索夏代早期文化和中華文明之源、對研究新砦二期晚段與二里頭文化一期早段序列問題及其文化面貌、文化因素和文化淵源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2]  [5] 
花地嘴玉璋於2003年考古發掘出土,屬墨玉。此玉璋出土以前,在河南所出的玉璋時代最早的為二里頭文化三期,花地嘴玉璋的時期恰與龍山文化晚期及關中石峁文化早期時代相當,是學界諸多學者所認同的玉璋的最早出現的時期。花地嘴玉璋器形完整、製作工藝嫺熟,從已發表的牙璋材料中,未見有造型與其一致者,是中原地區已發現的具有明確出土層位的、時代最早的玉璋,它的出土,有助於探討中原古文化中玉璋的發展史及中原玉璋與周邊地區同類器的關係,同時這類高級別的器物所藴含的豐富信息也有助於從新的角度探討遠古黑玉及早期夏文化中的其他相關重要問題。也是國際視野中中國古代的禮儀、祭祀、神話等諸多領域重要學術研究對象,是信仰和精神世界等高度相關的藝術品。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4-5] 

花地嘴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花地嘴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花地嘴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花地嘴遺址旅遊信息

花地嘴遺址地理位置

花地嘴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站街鎮北瑤灣村村南。

花地嘴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花地嘴遺址,路程約9.4千米,用時約1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