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亭相會

鎖定
《花亭相會》對於眾多秦腔愛好者來説並不陌生,但大夥多看到的是《相會》一折,也不免對該戲的其他部分產生疑問。的確在秦腔中其他折的部分找不到了。於是網上流傳説:該戲原名《對玉杯》。亦有説:該戲原名《對玉環》。實際上都是不對的。它本是弋陽腔,弋陽腔明代傳到北方 ,後來被梆子腔借用了他的劇目 。全本原名叫《珍珠記》。
中文名
花亭相會
作品別名
高文舉珍珠記、珍珠米記、米記
類    型
秦腔
原    名
珍珠記
創作時間
明代
起    源
弋陽腔

花亭相會名字溯源

《珍珠記》,中國明代傳奇作品。作者佚名。又稱《高文舉珍珠記》、《珍珠米記》、《米記》。寫書生高文舉無力償官債,富翁王百萬代為繳納,並以女兒王金真妻之。文舉後中狀元,温丞相逼贅為婿。金真進京尋夫,被温氏剪髮剝鞋,在相府澆花掃地,幸得老僕幫助,與文舉相會。文舉不敢挺身抗爭,乃使金真越牆赴開封府告狀,包拯審明,王、温兩女共事文舉。一夫二妻之俗套結果,損害了作品的悲劇力量。清以後各種地方戲均有改編本,盛演不衰。

花亭相會劇種對比

而我們能看到的《花亭相會》應該為倒數第二折。《花亭相會》並非是秦腔獨有劇目,在蒲劇、眉户、晉劇、秧歌(繁峙秧歌)、河北梆子等劇種中都有劇目保存。而秦腔與其他劇種出入較大可算是能夠單獨成戲的本子。尤其是在經過李小鋒老師改編過後其獨立性更強了許多。而與秦腔相對關係比較近的眉户劇在該戲的演出上感情刻畫要比秦腔弱許多。蒲劇沒有見過演出該戲的音頻或視頻。晉劇是音頻的,但筆者只見過有王寶釵老師演唱的片段,所以不敢對晉劇的該齣戲做任何議論,但我們可知的是從晉劇(由於未見過蒲劇本子或演出故從晉劇算起)開始內容已經和秦腔大不相同。很明顯,為了要與前文銜接,該處由高文舉夜坐花亭思念梅英到遇見在到聽梅英講述遭遇都是位於一地,而秦腔則是轉換了地方才開始聽的講述。到繁峙秧歌,該折成為了倒數第一折。開篇卻是從張梅英被困店房自賣本身開始。河北梆子也是隻節選了《相會》一折,前文全無,但內容與晉劇及秧歌沒有什麼出入。(南方戲曲暫不列入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