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下醉

(中阮曲目)

鎖定
《花下醉》是林吉良譜曲的歌曲
中文名
花下醉
譜    曲
林吉良
編    曲
林吉良

花下醉歌曲簡介

取材自唐代詩人李商隱同名詩作《花下醉》。以阮族樂器獨特的音色描繪了詩人春夜醉眼挑燈賞花的景色和心境。是一首著名的阮族民樂曲目。

花下醉創作背景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詩作創作於李商隱因母喪而去官閒居永樂期間。因官場遭受排擠,家遭變故,鬱悶之下,寄情于山水之間,徜徉在醉夢美景之中。樂曲以詩詞為背景,借夜深人去的空靈來描繪詩人的寂寞;借迷離的旋律抒發詩人的鬱悶;借節奏的激盪表達詩人的狂躁。

花下醉歌曲鑑賞

曲調參考古曲“散慢中快散”的結構,繼緊湊又符合現代人的旋律審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阮族樂曲作品。
尚樂從李商隱原詩詞中改編出如下詩句,正好對應了樂曲的不同段落:
昏沉回魂酒醒時,
空山夜深無人辭。
舉目迷離花也醉,
遠鍾暮鼓聲聲遲。
紅燭搖曳樹影滯,
蹣跚舞步誰人識。
空杯敬花花不語,
流霞餘韻我已逝。
一、昏沉回魂酒醒時
第一段描繪了詩人酒醒後,醉眼睜開,昏沉迷離的神態。
二、空山夜深無人辭
第二段借用梆子和鈴鐺的伴奏,襯托山谷靜夜的空寂,身邊的客人已經散去,周邊空無一人。
三、舉目迷離花也醉
第三段表達夜色朦朧下,詩人惺忪醉眼中,身旁花影也彷彿如水墨般暈開。
四、遠鍾暮鼓聲聲遲
第四段模擬詩人酒醉後聽到遠處的鐘聲和陣陣鼓聲,彷彿有人在告訴他時辰,但是因為酒醉未醒卻又聽得不是很真切的感覺。
五、紅燭搖曳樹影滯
第五段逐漸切入主題,詩人舉起燭火想看清楚周圍的花景,但是卻看到遠處的樹影彷彿在隨着燭光的搖曳而舞蹈。
六、蹣跚舞步誰人識
第六段的快板生動的表現了詩人酒後一步一顛的醉態,詩人追逐樹影,可是樹影好像總在躲着他。雜亂的腳步好像是在和花叢和樹影在跳舞。無人可見,所以放蕩不羈。
七、空杯敬花花不語
第七段在突然的停頓後,繼續描述醉漢酒瘋發盡後,慵懶的癱坐在地上的樣子。詩人嘴裏憨笑舉杯,心中鬱悶無人傾述,只好對空敬花。
八、流霞餘韻我已逝
第八段作為結尾,旋律聽似與第一段類似,但實則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而感受。既然無法抗爭,不如沉沉睡去,但願能夠一覺仙逝而去。

花下醉演奏版本

目前較為知名的版本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徐陽編配並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