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芮良夫

鎖定
芮良夫,是西周時期周朝的卿士芮國國君。姬姓,字良夫。相傳《詩經·大雅·桑柔》為其著作,《左傳·文公元年》秦伯所引良夫之詩,即是《桑柔》第十三章。
中文名
芮良夫
別    名
良夫
出生地
陝西大荔
身    份
國君
所處時代
西周芮國

芮良夫人物簡介

芮良夫是芮國國君,西周時人,厲王大臣。芮,畿內姬姓諸侯,在今陝西大荔東南。名良夫。厲王重用榮夷公,實行專利,他曾勸諫。見《國語—周語上》與《逸周書—芮良夫》。
周厲王想任用榮夷公為卿士。芮良夫極力諫阻。認為榮夷公好利,用他,周朝會敗落。厲王卻專任榮夷公掌管政事。3年後,國人暴動,周厲王出奔。

芮良夫相關歷史

西周大夫芮良夫
芮良夫,是西周周厲王當政時期的大臣。
(一)
周厲王繼承王位之後,非常貪圖財利,重用擅長斂財的寵臣榮夷公。
大夫芮良夫看到周厲王重用榮夷公,勸諫周厲王説:“我們的國家將要衰微了吧?那榮夷公喜歡專擅財利卻不知大禍臨頭。財利,是各種事物生長出來的,是天地所有的,而有人想專擅它,禍患就多了。天地生成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麼能一個人專擅呢?一人專擅財利,必然招致天怒人怨,而又不知防備大禍患。他像這樣引導大王您,您還能長治久安嗎?您作為君王,本應開發財利,公平地分配給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民眾和萬事萬物沒有一個不得到應該得到的,還要每天警惕,怕招來怨恨。所以,《》詩説:‘文德蓋世的后稷,能夠與天神相配,你使民眾自立生存,沒有誰不以你為標準。’《大雅》上的詩篇也説:‘普遍地賜福民眾,成就了周朝天下。’這不正是普遍地分配財物而戒懼禍患嗎?所以能夠成就周朝,一直到現在。如今,君王您學着專擅財利,這可以嗎?普通人專擅財利,人們還稱他為盜賊,一個君王這樣做,歸附他的人就少了。榮夷公如果被重用,周朝是一定要衰敗的。”周厲王根本就不把芮良夫的勸諫放在心上,還是一如既往地重用榮夷公主理國事。
後來,果然就像芮良夫預料的那樣,貪婪暴虐的周厲王胡作非為,國家政治混亂不堪,人民敢怒而不敢言。過了一段時間,憤怒的人民紛紛起來反抗,襲擊周厲王。周厲王僥倖逃出國都,逃到彘地。
周厲王逃亡期間,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代替國王處理國家政務,史稱“共和”。又過了一段時間,逃亡的周厲王死在彘地。
芮良夫是一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他看到周厲王重用榮夷公,就知道國家的政治必將出現重大問題。
芮良夫對榮夷公的認識是非常準確的,他知道榮夷公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貪慾無藝,喜歡獨佔財物。
芮良夫認為:天下的財富要由天下人來分享,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天下的財富被一個人獨佔,這個人必將成為天下人的公敵。
芮良夫認為:作為國王,應當為天下人謀福利。只有國民生活富足,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國王只想着佔有國民的財富,國民就必將生活困窘,國民沒有了生路,國家就必定難以安寧。
周厲王有芮良夫這樣的良臣而不用,有芮良夫這樣的良言而不聽,最終遭致禍亂,客死他鄉,實在是可悲可嘆。
(二)
周厲王在大殿中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他現在很不差錢,所以宴會很奢靡。
他多喝了幾杯,頭有點暈。他轉回頭去找他的寵臣榮夷公,可是面前站立的卻是一個他最不願見到的人:大夫芮良夫。
芮良夫問道:陛下,宴會之錢從何而來?
周厲王狠狠地皺了下眉,他知道,芮良夫只是藉機開了個頭,問題不會這麼簡單。
可是,周厲王只有忍。他雖然貪婪殘暴,卻很清楚賢臣是國之棟樑,他縱使不用不聽,也不會去殺戮。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頭皮受下。
周厲王懶洋洋地答道:愛卿此問實為多餘,自然出之於國庫。
芮良夫繼續道:國庫之錢又從何而來?
周厲王一笑道:當然是取之於民。
芮良夫又道:是盡取還是節取?
周厲王臉色一寒,沒有説話。
芮良夫大聲道:陛下重用榮夷公,實為亡國之兆。
周厲王額頭立刻青筋暴起。要是一般人這樣和他説話,早就拖出去“咔嚓”了。
周厲王冷冷一笑道:愛卿此話怎講?
芮良夫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生萬物也並非僅僅為陛下取用,其用以養育萬民萬生。今榮夷公一攏為公,百姓被剝削殆盡,請問他們此後將以何為生?
周厲王頓時語塞。
芮良夫繼續道:陛下若真為充盈國庫,則應因人取財,而不是殺雞取卵。將山川林地還之於民,督促其生產,以此坐享其成,豈不百倍勝於殘暴專利?
周厲王想了很久,方支吾道:愛卿所言之法與榮夷公豈非異曲同工?現國人只要略出税金,山川河林不亦可隨意取用?
芮良夫冷笑道:現國民連求温飽都無可能,何來餘錢交納税金?陛下不覺得此乃捨本求末之術嗎?
周厲王咂吧下嘴,只好訕訕道:愛卿稍等,待朕找來榮夷公,你 可與其當面對質。
説完,一溜煙而去。他當然不是去找榮夷公,而是偷偷跑回了家。

芮良夫參考文獻

《史記·周本紀》:夷王崩,子厲王胡立。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大雅曰‘陳錫載周’。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於今。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 [2] 

芮良夫《逸周書·芮良夫》

《逸周書·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謀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民歸於德,德則民戴,否則民讎。茲言允效與前不遠。商紂不道,夏桀之虐肆無有家。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惟爾執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顧道,王不若,專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治亂信乎,其行惟王,暨而執政小子攸聞。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後,惟其讎。後作類,後弗類,民不知後,惟其怨。民至億兆,後一而已,寡不敵眾,後其危哉。
“嗚呼!□□□如之。今爾執政小子,惟以貪諛為事,不勤德以備難。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弗堪上,不其亂而。以予小臣良夫,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時為王之患,其惟國人。嗚呼!惟爾執政朋友小子其惟洗爾心、改爾行,克憂往愆,以保爾居。爾乃聵禍翫災,遂弗悛,餘未知王之所定,矧乃□□。惟禍發於人之攸忽,於人之攸輕,□不存焉。變之攸伏。爾執政小子不圖善,偷生苟安,爵以賄成,賢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並得厥求,唯曰哀哉。
“我聞曰,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飾言無庸,竭行有成。惟爾小子,飾言事王,黶蕃有徒。王貌受之,終弗獲用,面相誣蒙,及爾顛覆。爾自謂有餘,予謂爾弗足。敬思以德,備乃禍難。難至而悔,悔將安及,無曰予為惟爾之禍也。”

芮良夫譯文

周厲王失去道義,芮伯陳述他的警誡,史臣就此作《芮良夫》一文。
芮伯這樣説:“我小臣良夫叩頭謹告天子:作為百姓的父母,只要盡到他的職責,遠方人沒有不服從的。’如果不講道義,身邊的臣妾也會背離。百姓歸向恩德。有德百姓會擁戴,無德百姓就仇恨。這句話真實地驗證在此前不遠:商紂王不改夏王桀的殘暴,因此才有我們周朝以及國家。
“啊呀!你天子繼承了文王、武王的基業,而你的執政大臣如同王夷王的大臣,行事昏昏又無所顧及,導引君王於不順。獨佔其利作威作福,幫助作亂,引起災禍,百姓將不堪忍受。國家的安定或混亂確實在於你們的行為,這是君王和你的執政大臣所聽到過的。古人希望多多聽取作為鑑戒,不聽就不會知道。你雖然聽了,你也知道了,可是不改變你的想法,也就難了,國君除去百姓的禍害,就不是百姓的禍害。如果禍害百姓,就不是君王,而是他們的仇人。君王當行善事。君王不行善,百姓就不認他為君王,只是怨恨他。百姓多到十萬、百萬,君王一人而已。寡不敵眾,君王就危險了。
“啊呀!野禽能夠被人馴服,家畜見人反而奔逃,這並不是禽、畜的本性,實際上在於人。老百姓也是這樣。現今你的執政大臣只以貪利奉承對待君王,不盡心於道德以預防災難。致使在下的百姓都生怨恨,財力枯竭,手足無措,不堪奉上,豈不作亂嗎?憑我小臣良夫所見,天下有封土的國君,他的道德不廣大,不可能代代相傳。這正是君王的憂患,它來自君王的大臣。
“啊呀,你們這些執政的朋黨小人,只有洗淨心靈,端正品行,能深思過去的錯誤,才可保住你們的地位。你們如果忽視災禍,充耳不聞,堅持錯誤不改,我不知君王如何才能安全,何況你們這些小子?災禍從人們忽略的地方發生,過錯從人們輕視的地方引出。心不在那裏,那裏就有變故潛伏。你們這些執政小子不希望出大難而已,只求苟且偷生,官爵以賄賂而成。使得賢智之士閉口不言以逃避禍事,讓小人搖唇鼓舌獲取利益。雖然兩種人都得到他們的希求,也只能説可悲啊。
“我聽説:‘以言辭取用人,人就會修飾他的言辭。以行動取用人,人們就會竭盡他的行動。修飾言辭沒有用處,盡力辦事必有成果。’正是你們這些小子,修飾言辭侍奉君王。實際上你們的門徒還很多。君王看來是接受了你們的意見,而最終不會取得效用。你們公開相互欺矇,甚至反覆折騰。你們自以為還有餘力,我認為你們力量不足。認真想想你們的德行,防備你們的災難。災難到了才後悔,後悔怎麼來得及?不要説我的話不實在,那是你們自己的災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