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豔,漢字一級字 [1]  ,形聲字,讀作fēn。始見於《説文》或體 [2]  ,從中,分聲。本義是指香氣。 引申義有比喻美名或美德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fēn
注 音
ㄈㄣ
部 首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筆 順
1223453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形字
字 級
一級字 [1] 
平水韻
十二文 [4] 
碼倉頡
tcsh
鄭 碼
eoyd
統一碼
U+82AC
四角碼
44227
五 筆
awvb(86)|awvr(98)

字源演變

芬字始見於《説文》或體。字從艸、分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 
“芬”字《説文》篆文作“𡵳”,上從“屮”;或體作“芬”,上從“艸”。“屮”、“艸”在用作形聲字的表義偏旁時常可相通。漢代文字承襲《説文》或體的寫法,沿襲至今。本義是指香氣。 《説文》:“𡵳,艸初生,其香分佈。”引申之亦比喻美名或美德。《晉書·桓彝傳論》:“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 [5] 

詳細釋義

拼音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fēn
香,香氣
fragrance
芬,草初生其香分佈也。——《説文》
芬,芬香也。——《廣雅》
天地之行分、苦味也。——《春秋繁露》
苾苾芬芬。——《詩·小雅·信南山》
芬馥肸蠁。——左思《吳都賦》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楚辭·離騷》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詩·小雅·楚茨》
晻曖蓊蔚,含芬吐芳。——漢張衡《南都賦》
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晉陶潛《閒情賦》
洗爵奠斝,有酒其芬。——《宋史·樂志十二》
芬苾、
芬烈、
芬鬱
特別好聞的香氣
aroma
流芬賦採,風靡雲旋。——潘岳《芙蓉賦》

美好的德行或聲譽
moral;
good reputation
揚芬千載之上。——《晉書·桓彝傳》
勒石述嘆,以章其芬。——《隸續·漢都鄉孝子嚴舉碑》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晉陸機《文賦
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晉書·桓彝傳論》
揚芬千載、芬烈
通“粉”(fěn)。米細末,化妝用的粉末
face powder
五隱之狀,黑土黑苔,青怵以肥,芬然若灰。——《管子·地員》

形容詞
和,和好
harmonious
芬,和也。——《廣雅·釋詁》
凡人相和好亦謂之芬。《荀子·議兵篇》雲:‘其民之親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蘭。——念孫疏證
芬薌
通“紛”。亂,雜
disorderly
乘玄四龍,回馳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漢書·禮樂志》
芬樹羽林。——《漢書·禮樂志》
言所樹羽葆,其盛若林,芬然眾多。——顏師古注
芬芳
通“墳”。隆起的樣子
mound-like
五壤之狀,芬然若澤、若屯土。——《管子·地員》
言其土得澤則墳起為堆,故曰屯土也。——尹知章注

參考資料: [3]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艸初生,其香分佈。從屮從分,分亦聲。 [7] 

説文解字注

艸初生其香分佈也。
眾經音義兩引説文。芬、芳也。其所據本不同。按艸部。芳、艸香也。詩説馨香、多言苾芬。大雅毛傳曰。芬芬、香也。然則玄應所據正是古本。
從屮。分聲。
撫文切。十三部。 [8] 

康熙字典

《唐韻》撫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紛。草初生,香分佈也。
又《博雅》:芬芬,香也。《詩·小雅》:苾芬孝祀。《大雅》:燔炙芬芬。
又揚子《方言》:和也。
又《汲冢周書》: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注:泯芬,亂也。
又《管子·地員篇》:芬然若灰。注:芬然,壤起貌。
又《前漢·禮樂志》:芬哉茫茫。師古注:芬謂眾多。
又《博雅》:毛草也。
又姓。《戰國策》:晉有大夫芬質。
又《韻補》孚焉切。楊芳《合歡詩》爰有承露枝,紫榮合素芬。扶疎垂淸藻,布翹芳且鮮。
《説文》本作㞣。或從艸。 [9]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日本
韓國

書法演示

橫折鈎

書法欣賞

楷書 [10] 
行書 [11] 
草書 [12] 
隸書 [13] 
篆書 [14] 

音律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釋義
廣韻
平聲
非(敷)

全清(次清)
府(撫)文切
pʰjuən

集韻
平聲

次清
敷文切

同㞣
韻略

平聲





敷文切


增韻

平聲





敷文切


中原

陰平聲
真文



全清

fuən

中州

平聲
真文





敷奔切


洪武

平聲


全清
敷文切
fən

參考資料: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