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芥川龍之介

(日本小説家)

鎖定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説家。代表作《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及《秋》等。 [1] 
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8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户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説《羅生門》(1915)、《鼻》(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遊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遊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1917年~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説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鋭的嘲諷。同年7月24日由於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服安眠藥自殺,享年35歲。 [1-3] 
中文名
芥川龍之介
外文名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Ryunosuke Akutagawa [18] 
別    名
澄江堂主人
柳川隆之介
我鬼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
出生地
日本東京
出生日期
1892年3月1日
逝世日期
1927年7月24日
畢業院校
東京帝國大學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竹林中
侏儒的話
夜來香
傀儡師

芥川龍之介人物經歷

芥川龍之介早年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
明治二十五年(1892)3月1日,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明治三十年(1897),入讀迴向院旁邊的江東小學附屬幼兒園。
明治三十一年(1898)4月,入讀位於本所六町的江東小學。由於略帶神經質,故而易膽怯,且體質羸弱,但學習成績優異。“夜焚落葉見社神”(落葉焚いて野守の神を見し夜かな),據稱是他小學時代作的俳句,早早展示了他早熟的文采。
明治三十五年(1902)4月,他與野口真道等同學一起創辦了傳閲雜誌《日出界》,自己編輯,自己書寫封面。芥川很早就喜愛讀書,他讀過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和泉鏡花的《化銀杏》,酷愛從馬琴的《裏見八犬記》到三馬、一九、近松等的江户文學;此外,《西遊記》《水滸傳》也在他的愛讀之列。
明治三十二年,母親的妹妹冬子(フユ)與父親敏三結合,生下異母弟得二。根據那年7月的司法裁定,作為冬子入籍新原家的條件,龍之介正式過繼為芥川家的養子。
1927年 1927年
明治三十八年(1905)。從江東小學畢業,入讀位於本所柳原的東京府立第三中學,中學時代的芥川學業成績優秀,尤其是漢文,水平超常。他的讀書慾望越來越盛,紅葉、露伴、一葉、樗牛、蘆花、漱石、鷗外等的小説他都閲讀過,在外國作家中,他對易普生、阿耐特法郎士(アナトール?フランス)等表現出了關注。當時,歷史是他最喜歡的學科,他希望將來做個歷史學家。中學時代,他曾發表作品《義仲論》於校友會雜誌第15號上(明治四十三年二月)。
明治四十三年(1910)3月,從府立第三中學畢業。9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入讀第一高等學校一部乙班(文科),久米正雄菊池寬松岡讓山本有三、土尾文明、恆藤恭、石田幹之助等都是他的同班同學,德法科的秦豐吉、藤森成吉,以及比他高一級的文科生豐島與志雄、山宮允、近衞文麿等也是他的同學。同年秋,芥川全家暫時移居到位於府下內藤新宿町二丁目七十一番地的生父敏三家。
明治四十四年(1911),入住位於本鄉的一高學生宿舍,度過一年的宿舍生活。但他卻因有潔癖而不適應這裏的生活,喜愛讀波德萊爾斯特林堡、阿耐特法郎士、巴爾庫松、奧依昆等人的作品。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1月,創作《大川之水》。 [4] 

芥川龍之介中期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
大正二年(1913),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期間開始寫作。並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成為第3次和第4次復刊的《新思潮》雜誌同人。
大正三年(1914)2月,與豐島志雄、山宮允、久米正雄、菊池寬、松岡讓、成瀨正一、山本有三、土屋文明等一起創辦第三次《新思潮》,並以柳川龍之介為筆名,在創刊號上發表自己翻譯的葉芝及阿耐特法郎士的作品;4月,在《新思潮》上發表了小説《老年》並在《心之花》上發表了《大川之水》 [4]  ;9月,發表了戲劇《青年與死》。10月,第三次《新思潮》停刊。10月底,一家人移居府下豐島郡瀧野川町字端435號。
大正四年(1915)2月,與吉田彌生的“初戀”破滅,產生厭世情緒。5月,在《帝國文學》上發表《火男面具》。11月,又在同刊發表《羅生門》,但當時他還是一個無名的青年。12月,經一個在夏目漱石那裏做門生的同學林原耕三的介紹,芥川參加了位於早稻田南町漱石山房的“星期四聚會”,後入漱石門下。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
大正五年(1916)1月,在《讀賣新聞》上發表《松浦氏的<文學的本質>》一文。2月,與久米正雄、松岡讓、成瀨正一、菊池寬等一起創辦第四次《新思潮》,並在創刊號上發表《鼻子》,此文受到了漱石的讚賞。後來,經漱石的門生鈴木三重吉的推薦,參與執筆《新小説》,邁出自己走向文壇的第一步。7月,從東京帝國大學英語系畢業,畢業論文題目為《威廉莫里斯研究》,畢業成績在全班20名同學中排名第二。9月,在《新小説》上發表《芋粥》,這篇小説得到了好評,與10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的《手巾》的成功,確立了他的新進作家地位。11月,在《新思潮》上發表了自己第一篇基督教作品《煙草》(後改名為《煙草與魔鬼》)。12月,經一高教授畔柳都太郎介紹,芥川到海軍機關學校做了臨時教官,從此住在鎌倉,月工資60日元。
大正六年(1917)1月,在《文章世界》上發表《運》,在《新思潮》上發表《尾行了齋備忘錄》。3月,第四次《新思潮》停刊。4月,與養父芥川道章一起旅遊京都、奈良。5月,第一部短篇小説集《羅生門》由阿蘭陀書房出版。6月,所謂的“新技巧派”新進作家聚在一起為《羅生門》舉辦了出版紀念會。9月,從鎌倉移居到橫須賀市的汐入尾鷲梅吉。11月,第二部短篇小説集《煙草與魔鬼》(新潮社)出版。
大正七年(1918)1月,在《新潮》上發表《掉頭之後》(『首が落ちた話』),在《新小説》上發表《西鄉隆盛》。與室生犀星相識並結為好友。2月2日,與冢本文子結婚,文子當時19歲,就讀於跡見女校。3月,定居鎌倉大町十字街併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社友。5月,師從高濱虛子,對俳句表現出熱心。一次,在朋友婚宴上,他曾吟俳句“刀凝餘寒以切韭”(庖丁の餘寒曇りや韮を切る)助興。4月,在《新小説》上發表《世之介的話》,在《中央公論》上發表《袈裟與盛遠》。6月,他發表了一系列俳句。
大正八年(1919)1月,第三部短篇集《傀儡師》(新潮社)刊行。3月15日,生父新原敏三患流感死去。同月,芥川從海軍機關學校辭職,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會員,入會條件是每年給該社寫幾篇小説,不取稿費;平日無須去該社上班,亦無須撰寫其他新聞;每月可領取薪金130日元。4月28日,從鎌倉再次搬到田端,與養父母住在一起,在田端,他的書齋名字為“我鬼窟”。5月,與菊池寬一起遊長崎,尋訪基督教遺蹟,在旅地,他與齋藤茂吉初次相會。但是,在當時,室生犀星、小島政二郎、南部修太郎、瀧井孝作及小穴隆一等人更能引起芥川的注意。這一年中,他與一個被稱作“愁人”的女子秀茂子相會,並一度陷入情感苦惱,《傻子的一生》中的“狂人之女”即暗指此人。
大正九年(1920)1月,第四部短篇集《影燈籠》(春陽堂)刊行。3月,長子出生,他以菊池寬名字中“寬”字的萬葉假名“比呂志”命名之。11月,他與久米正雄、菊池寬、宇野浩二等人一起去京都、大阪演講旅行。這一年春天,芥川在上野“清凌亭”飯店結識女招待佐多稻子。
大正十年(1921)3月,第五部短篇集《夜來香》(新潮社)刊行。同月,他被大阪每日新聞社以海外觀察員的身份派往中國。在中國,他從上海出發,一路遊覽了杭州蘇州揚州南京蕪湖,然後溯江而上至漢口,遊洞庭,訪長沙,經鄭州洛陽、龍門前往北京,7月底,從朝鮮回國。這次旅行使芥川的健康大大受損,他回國後即病倒。

芥川龍之介後期

羅生門 羅生門
大正十一年(1922)4月,改書齋所懸匾額“我鬼窟”為下島燻書寫的“澄江堂”,這個名號在1月12日芥川給小穴隆一的信中首次使用。4月25日到5月30日,再次去長崎旅行,途中在京都停留十餘日。11月,次子多加志出生。此時的芥川,身體漸衰,飽受神經衰弱皮疹胃痙攣腸炎心跳過速等病的折磨。
大正十二年(1923)1月,在菊池寬創辦的雜誌《文藝春秋》頭版連載《侏儒的話》。3—4月,到湯河原接受温泉治療。5月,第六部短篇集《春服》(春陽堂)刊行。6月,有島武郎殉情,芥川深受觸擊。8月,在山梨縣法光寺暑期大學作了《有關文藝》等題目的演講。同月,去鎌倉避暑,結識岡本一平、鹿子夫婦。“笛聲從遠方的薄暮中傳來,T先生的弟弟走進H屋,這時,麻川氏(龍之介)突然變色而立道:‘啊,該播種了。’”(《鶴病》,鶴は病みき)。10月結識尚在一高讀書的堀辰雄。12月,去京都旅行,在《中央公論》上發表《啊哈哈哈哈》,標誌着他文風的轉變。
大正十三年(1924)1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侍女日記》,在《新潮》上發表《一塊土》。4月,在《中央公論》上發表《少年》,在《改造》上發表《寒冷》。7月,第七部短篇集《黃雀風》(新潮社)刊行。7月至第二年3月,編集《現代英語文學系列》(The Modern Series of English Literature)(全七卷),由興文社出版。7月下旬至9月,在輕井澤避暑,結識“在學問上可與之匹敵”的才女片山廣子,寫了《超人》、《相聞》等抒情詩,但他們的關係尚未深入發展,芥川就退卻了。9月,第二部隨筆集《百草》(新潮社)刊行。10月,岳父死去,內弟冢本八洲亦患吐血病,芥川自己也遭受着感冒、神經性胃下垂、痔瘡、神經衰弱等病的折磨,身體更加虛弱,開始接受齋藤茂吉的治療。
大正十四年(1925)2月,與萩原朔太郎結為摯友。3月,參與編輯《泉鏡花全集》。4月,《芥川龍之介》作為《現代小説全集》第一卷(新潮社)予以刊行。4月10日到5月6日,在修善寺新井旅館接受温泉治療。7月,三子也寸志出生。10月,受興文社所託的《近代日本文藝讀本》全五卷編輯完畢。11月,《中國遊記》(改造社)刊行。因健康狀況惡化,創作進入低潮。
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1926)1月,為治胃病、神經衰弱、痔瘡等疾病而呆在湯河原中西屋至2月中旬。4月,前往妻子的孃家鵠沼,與妻子呆在一起,此時,他的失眠症越來越嚴重了。7月上旬,他再次前往鵠沼。10月,隨筆集《梅·馬·鶯》(新潮社)刊行。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
昭和二年(1927年)1月,從鵠沼返回。新年伊始,姐姐家失火,住宅全被燒燬,因該宅入有鉅額保險金,姐夫西川豐被懷疑為自己放火,苦惱中的他卧軌自殺。姐夫死後,芥川為姐姐家欠人的高利貸四處奔波,致使神經衰弱更加嚴重。4月開始,在《改造》上連載《文藝的,過於文藝的》(至7月)一文,同時,他與谷崎潤一郎就小説的思想這一問題展開論戰。4月7日,與平松麻素子相約在帝國飯店自殺未遂。6月,第八部短篇集《湖南扇》(文藝春秋社)刊行。7月23日,《續西方人》完稿,24日,天尚未明,芥川在他田端的卧室裏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殺。枕邊放着聖經。他給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寬、葛卷義敏、姨媽及親戚竹內先生留有遺書,此外,還留下一篇《給老朋友的信》。“自殺者也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殺。我們的行為都含有複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為什麼我對未來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給老朋友的信》)。27日,在谷中火葬場,大家為芥川舉行了葬禮,然後把骨灰存放在染井法華宗慈眼寺。 [5] 

芥川龍之介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芥川龍之介本姓新原,是一個送奶工人的兒子,生母於三十二歲時生下他,龍之介以新原敏三(山口縣人,經營牛奶業)長子的身份出生於東京市(今東京都中央區)入船町八丁目一番地。因生於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龍之介。龍之介上面有兩個姐姐,大姐初子(ハツ)夭折,二姐(ヒサ)初與葛卷義定結婚,生一男一女,夫死後,改嫁西川豐,西川死後,她再次回到葛卷家。芥川生後七個月,母親福子(フクコ)發瘋,八個月後猝然發狂,其後終生為狂人。龍之介被送到位於本所區(今墨田區)泉町十五番地的外婆芥川家。養父芥川道章是母親的兄長,當時是東京府的土木課長。芥川家是有相當大宅邸的大家族,世代擔任江户城的茶會吏一職,作風嚴厲但博學多識,具有濃重文人氣息。因芥川家是延續十幾代的士族(武士),門風高尚,文學、演藝、美術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全家皆諳遊藝(茶道、插花、舞蹈、音樂等的總稱)的。道章擅南畫俳句,愛盆栽,“對於搞文學,誰都不會全然反對,因為從養父母到姨媽,都愛好文學”(《愛好文藝的家庭》『文學好きの家庭から』)。或許是環境使然,再加上天資聰穎,他閲讀的書籍涉獵極廣,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户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對歐美文學也興趣濃厚,喜讀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萊爾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紀末文學的影響。這使他日後不但成為傑出的作家,更是個博學之士。 [5] 
婚戀
1915年,芥川龍之介熱烈地愛上了青山女子學院英文科的才女吉田彌生,不久二人雙雙墜入愛河而不能自拔。可他們的戀愛卻遭到了養父的極力阻撓,最後,在家庭的壓力下,他的初戀也以失敗告終。初戀的挫折對他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6] 
1918年2月2日,同中學同學山本喜譽司侄女山本文子結婚,二人婚後育有三子。 [7] 

芥川龍之介主要作品

芥川龍之介1914年—1918年

年份
名稱
刊登刊物
1914年
《大川之水》
《心之花》4月
《老年》
《新思潮》4月
《青年與死》
《新思潮》9月
1915年
《假面醜八怪》
《帝國文學》4月
《羅生門》
《帝國文學》11月
1916年
《鼻子》
《新思潮》3月
《孤獨地獄》
《新思潮》4月
《父親》
《新思潮》5月
《蝨子》
《希望》5月
《酒蟲》
《新思潮》6月
《野呂松木偶》
《人文》8月
《山藥粥》
《新小説》9月
《猴子》
《新思潮》9月
《手絹》
《中央公論》10月
《揚帆起航》
《新思潮》10月
《煙管》
《新小説》11月
《煙草與魔鬼》
《新思潮》11月
1917年
《MENSURA ZOILI》
《新思潮》1月
《運氣》
《文章世界》1月
《尾形了齋備忘錄》
《新潮》1月
《道祖問答》
《大阪朝日新聞》1月
《忠義》
《黑潮》3月
《偷盜》
《中央公論》4、7月
《浪跡天涯的猶太人》
《新潮》6月
《大石內藏助的一天》
《中央公論》9月
《兩封信件》
《黑潮》9月
《戲作三昧》
《大阪每日新聞》10月20日~11月4日連載
1918年
《西鄉隆盛》
《新小説》1月
《袈裟與盛遠》
《中央公社》4月
《世之助的故事》
《新小説》4月
《蜘蛛之絲》
《赤鳥》5月
《地獄變》
《大阪每日新聞》5月1~22日連載
《文明的殺人》
《中央公社》7月
《基督徒之死》
《三田文學》9月
《枯野抄》
《新小説》10月
《魯西埃爾》
《雄辯》11月
《邪宗門》
《東京日日新聞》10月~12月連載,未完

芥川龍之介1919年—1927年

年份
名稱
刊登刊物
1919年
《毛利先生》
《新潮》1月
《文友舊事》
《中央公論》1月
《聖·克利斯朵夫傳》
《新小説》3、5月
《橘子》、《沼澤地》
《新潮》5月
《龍》
《中央公論》5月
《路上》
《大阪每日新聞》6~8月
《疑惑》
《中央公論》7月
《於連·吉助》
《新小説》9月
《妖婆》
《中央公論》9、10月
1920年
《魔術》
《赤鳥》1月
《舞會》
《新潮》1月
《靈鼠神偷次郎吉》
《中央公論》1月
《尾生的信》
《中央文學》3月
《秋》
《中央公論》4月
《葱》
《新小説》4月
《復仇之旅》
《雄辯》5月
《黑衣聖母》
《文章俱樂部》5月
《南京的基督》
《中央公論》7月
《杜子春》
《杜子春》
《棄兒》
《新潮》8月
《影子》
《改造》9月
《阿律和孩子們》
《中央公論》10、11月
1921年
《秋山圖》
《改造》1月
《山鷸》
《中央公論》1月
《奇異的重逢》
《大阪每日新聞》1月
《火神阿耆尼》
《赤鳥》1、2月
《奇妙的故事》
《現代》1月
《奇遇》
《中央公論》4月
《往生畫卷》
《國粹》4月
《上海遊記》
《大阪每日新聞》8~9月連載
《母親》
《中央公論》9月
《好色》
《改造》10月
1922年
《俊寬》
《中央公論》1月
《竹林中》
《新潮》1月
《將軍》
《改造》1月
《諸神的微笑》
《新小説》1月
《江南遊記》

《斗車》
《大觀》3月
《報恩記》
《中央公論》4月
《阿富的貞操》
《改造》5、9月
《六宮宮主》
《表現》8月
《魚河岸》
《婦人公論》8月
《阿吟》
《中央公論》9月
《百合》
《新潮》10月
1923年
《侏儒警語》
《文藝春秋》1月創刊號~1925年11月號連載
《三件珍寶》
《良婦之友》1月
《無產階級文藝之可否》
《改造》2月
《偶人》
《中央公論》3月
《猿蟹大戰》
《婦人公論》3月
《兩個小町》
《Sunday每日》3月
《志野》
《中央公論》4月
《保吉的手記》
《改造》5月
《孩兒的病》
《局外》8月
《鞠躬》
《女性》10月
《芭蕉雜記》
《新潮》11月~翌年7月連載
《小兒乖乖——》
《中央公論》12月
1924年
《一塊地》
《新潮》1月
《絲女紀事》
《中央公論》1月
《神秘的島嶼》
《隨筆Sunday每日》1月
《三石衞門的罪過》
《改造》1月
《傳吉報仇》
《日》1月
《金將軍》
《新小説》2月
《來自第四丈夫的信》
《Sunday每日》4月
《一篇戀愛小説》
《婦女俱樂部》4月
《文章》
《女性》4月
《寒意》
《改造》4月
《少年》
《中央公論》4、5月
《一封舊信》
《婦女公論》5月
《桃太郎》
《Sunday每日》7月
《十元紙幣》
《改造》9月
1925年
《大導寺信輔的半生》
《中央公論》1月
《早春》
《東京日日新聞》1月
《馬腿》
《新潮》1、2月
《春天》
《女性》4月
《温泉來信》
《女性》6月
《海邊》
《中央公論》9月
《尼提》
《文藝春秋》9月
《死後》
《改造》9月
1926年
《年終一日》
《新潮》1月
《湖南的扇子》
《中央公論》1、2月
《追憶》
《文藝春秋》4月~1927年2月
《卡門》
《文藝春秋》7月
《春天的夜晚》
《文藝春秋》9月
《點鬼簿》
《改造》10月
1927年
《玄鶴山房》
《中央公論》1、2月
《海市蜃樓》
《婦人公論》1月
《他》
《女性》1月
《他(之二)》
《新潮》1月
《悠悠莊》
《Sunday每日》1月
《河童》
《改造》3月
《誘惑》
《改造》4月
《文藝的,過於文藝的》
《改造》4~8月連載
《淺草公園》
《文藝春秋》4月
《三個疑問》
《Sunday每日》4月
《胤子的憂鬱》
《新潮》5月
《本所和兩國》
《東京日日新聞》5月
《齒輪第一章》
《大調和》6月
《古千屋》
《Sunday每日》6月
《冬天》、《信》
《中央公論》7月
《西方之人》
《改造》7月
《續芭蕉雜記》
《文藝春秋》8月
《暗中問答》、《十根針》、《侏儒警語》[遺稿部分]
《文藝春秋》9月
《續西方之人》
《改造》9月
《齒輪》[第二章以後部分]
《文藝春秋》10月
《傻瓜的一生》
《改造》10月
《芥川龍之介全集》
全八卷由巖波書店出版,至1929年2月出完。 [8] 

芥川龍之介創作特點

芥川龍之介主題思想

早期的作品以歷史小説為主,借古喻今,針砭時弊。它們可分為5類:
類別
作品
取材於封建王朝的人和事
如《羅生門》和《鼻子》系根據古代故事改編,揭露風行於世的利己主義;《地獄圖》(1918)寫一個服務於封建公侯的畫師為了追求藝術上的成就而獻出女兒和自己的生命,抨擊暴君把人間變成了地獄。
取材於近世傳入日本的天主教的傳教活動
如《煙草和魔鬼》(1917)、《信徒之死》(1918)、《眾神的微笑》(1922)等。
描述江户時代的社會現象
如《戲作三昧》《某一天的大石內藏助》(均1917)等。在《戲作三昧》中,通過對主人公瀧澤馬琴的內心活動的描寫,闡述了作者超然於庸俗醜惡的現實之外的處世哲學。
描繪明治維新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日本社會的小説
如《手絹》(1916)、《舞會》(1920)等。《手絹》諷刺了日本明治時期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所鼓吹的武士道精神。
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説的作品
如《女體》《黃粱夢》《英雄器》(均1917)、《杜子春》《秋山圖》(均1920)等。
十月革命後,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開始萌芽,芥川龍之介也在時代的影響下,着重寫反映現實的作品。其中有歌頌與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頹唐消沉形成明顯對照的淳樸善良的農村姑娘《桔子》(1919),表現現代男女青年苦悶的《秋》(1920),刻畫少年心理的《手推車》(1921),描寫農村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塊地》(1923),嘲諷乃木希典的《將軍》(1920)以及批判軍國主義思想、對下層士兵寄予同情的《猴子》(1916)和《三個寶》(1927)。
芥川龍之介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幻滅感。1927年初,發表《玄鶴山房》,通過老畫家之死,揭露家庭內部的糾葛,反映了人生的慘淡和絕望心情,暗示舊事物的衰亡和新時代的來臨。寫這篇作品時,芥川龍之介已經萌生自殺的念頭,使以後的作品如《海市蜃樓》等充滿了陰鬱氣氛。《河童》(1927)通過虛構的河童國,抨擊人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遺作《齒輪》和《某傻子的一生》(1927)描述作者生前的思想狀態。評論集《侏儒的話》(1923~1927)闡述了他對藝術和人生的看法。 [9] 
懷疑主義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是一位帶有懷疑主義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滲透着他的懷疑主義態度。十九世紀末期,頹廢主義唯美主義盛行,伴隨着人們對現有一切知識理論體系的懷疑和重新解讀,這時期的懷疑主義更多地是體現出了人們在工業社會條件下的仿惶和矛盾。這種分裂和矛盾的態度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説中最能體現,芥川的時代是日本由傳統向現代快速轉變的時代,他從中學時期開始接觸西方文學理論,西方的現代文學思潮對他產生了一定影響。芥川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波德萊爾尼采斯特林堡等西方著名的詩人和哲人,“深受懷疑主義、厭世主義、世紀末文學影響”。芥川的小説中呈現出來的對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懷疑主義的傾向。
芥川龍之介擅長短篇創作,由於篇幅的限制,也不能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起大落的時代變遷。但是芥川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從細處着手,或取材於現實,或從日本、中國的歷史傳説故事吸取靈感,不拘泥於時代,描繪武士、貴族、僧侶、匠人、盜賊、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離奇故事,縱觀他的全部短篇,也是一種對人間百態的展現。芥川對人的心理狀態描述是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社會人情的觀察。他擅長心理描寫,對人性做深層的挖掘,他筆下的主人公幾乎沒有幾個算得上是可愛的人,除開那些窮兇極惡之人,最平常的普通百姓也是懷着隱秘不足外道的心思。從早期的《羅生門》《鼻子》到晚期的《河童》,對人心的剖析,對生存的不安與苦惱都是始終貫穿的主題,這種悲觀和苦惱也是導致他早早離世的原因。可即使如此,芥川又時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對善的憧憬與嚮往,他早期作品中對基督教徒的描述,《橘子》中體現的脈脈温情 [10]  ,《杜子春》中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中極少數沒有道德瑕疵的主人公。但他在描述人性的善良與道德的力量時依然流露出悲觀主義的態度,他認為道德和理性在今日已經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人的利己之心總是促使人們做出可怕的事情。這種對道德和人性的懷疑愈加導致他的悲觀主義,使他陷入更深的不安中。 [11] 
宗教題材
基督教題材是芥川龍之介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分類,除了專門講述基督教題材的小説,在其他的短篇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基督教因素。不可否認,在芥川的作品中體現出他的一種基督教文化情結,但芥川卻並非是一個單純的基督教信徒,儘管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好幾位擁有完美基督教品格的虔誠信徒。芥川企圖通過相信基督教來獲得精神解脱,從中尋求他在現實世界無法見到的完美人性,但這種虛幻的嚮往本身就與芥川那敏鋭理性的性格不相符,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無法從中得到救贖和解脱。嚴格來説芥川從未真正信仰過基督教,他對基督教的否定和懷疑與他對現實世界中道德、人性的懷疑相呼應,同樣的結果是對世界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11] 
利己主義
無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現實題材,在芥川的袒露醜惡的作品中都有他對利己主義的披露。利己主義是現實醜感的發源,也是人性醜惡的體現。芥川本想尋覓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然而,殘酷的現實使他一次又一次失望甚至麻木,以至於他無法直視鮮活明亮的人生。芥川在《桔子》中以“冬天的一個傍晚”拉開序幕,儘管小姑娘與弟弟之間的親情像金色的桔子一般温暖,在周圍沉聞的氣氛中令人感到頓然一亮,但是這種人間真情更像“從車窗外掠過去”的桔子,轉瞬即逝,阻擋不了黃昏過後漫漫長夜的到來,也難以照亮芥川內心深處的暗影。芥川融會東西方的文藝精神,攝取十九世紀西方文學精煉的心理描寫技法,細膩地描摹利己主義的心理走向和細微變化。 [12] 
死亡意識
死亡和芥川龍之介的生活和創作有着密切的聯繫。正是死亡激發了他對人對己的悲劇處境的認識,並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將這些死亡意識慢慢呈現在讀者面前。奧尼爾説:“人們往往把悲劇性與悲觀主義混為一談,對我來説,只有悲劇性才具有真正意義的美,而這美就是真理。悲劇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義。”死亡是悲劇性的。芥川龍之介以他特有的認知方式,在悲涼的世界裏關注着人的靈魂,追求着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天國。
母親、姐姐以及恩師、好友的死亡,讓芥川龍之介對死亡既存在恐懼,又充滿理解。死亡威脅生命,死亡無法逆轉,死亡無處不在,死亡定格記憶,死亡凝固時間,死亡使短暫的東西變成永恆。在芥川龍之介的死亡意識中,死亡既是矛盾存在的,又是不斷流轉交化的。這些意識都融入到他的創作中,在他的作品中,既看到面對死亡的臣服者,也看到死亡的叛逆者,但更多的是為藝術和信仰獻出生命的一個個平常人,最能寄託芥川理想的是那些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追求“金色夢幻”的強者。無論是日本傳統思想——神道教中叛逆之神帶來的強大生命力,生命成長、成熟、衰老的過程,還是武士道中對踐踏生命的批判和惋惜,都體現了芥川對於向死而在的“生”的態度,而作為晚年芥川自我拯救的最後一根稻草“基督教”,則以對詩性、美好的世界的嚮往,思想、靈魂的解脱,使芥川最終選擇以自殺完成對生與死的抉擇。 [13] 

芥川龍之介藝術特色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説為主,其它更有和歌俳句隨筆散文遊記論文等多種。 [14] 
芥川龍之介的小説始於歷史題材,如《羅生門》《鼻子》《偷盜》等;繼而轉向明治文明開化題材,如《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等;後寫作現實題材,如《桔子》《一塊地》以及《秋》等。在創作中注重技巧,風格纖細華麗,形式、結構完美,關心社會問題與人生問題。1925年發表自傳性質小説《大島寺信輔的半生》。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鋭的嘲諷。
芥川龍之介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創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實主義傾向。 [15] 

芥川龍之介人物影響

芥川龍之介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
在短短12年的創作生涯中,芥川龍之介寫了148篇小説,55篇小品文,66篇隨筆,以及大量的評論、遊記、札記、詩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説,題材內容和藝術構思都各有特點,這是他在創作過程中苦心孤詣地不斷進行藝術探索的結果。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佔有重要地位。 [16] 

芥川龍之介人物評價

芥川龍之介的的文學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識階層的良心、感覺、神經、趣味等經提純而獲得的結晶。他的創作是他學識與才華的化身。不應把芥川只當成是改寫的作家。其中有些寶貴的東西,如不被芥川發現或許將永眠地下”。他讚頌芥川的這種發現,是天賦所賜。更有深一層意思是,芥川不只是改寫故事,而是藉助古典中的歷史素材,闡釋近代的問題。在故事背後明顯地滲透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以認為歷史題材對於芥川只是“衣裳”,只是傾訴對世事所感的載體。(日本文學評論家吉田精一 [17]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創作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中村真一郎 [17] 
芥川的作品,尤其是多數的歷史小説,幾乎全是仰賴於以《今昔物語》為主的眾多古典題材。僅這一點是否可以説從側面反映了他缺少創意、想像力,反映了他結構能力的薄弱。(日本歷史小説家高木卓) [17] 

芥川龍之介後世紀念

1935年,芥川龍之介自殺去世8年後,他的畢生好友菊池寬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學新人獎“芥川賞” [14] 
參考資料
  • 1.    芥川龍之介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6-10-25]
  • 2.    芥川龍之介,高慧勤譯.《羅生門》:時代文藝出版社,2017-12
  • 3.    (日)宮城音彌.人性剖析:文州文化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96頁
  • 4.    陳眾議.芥川龍之介研究文集:譯林出版社 ,2014.09:176頁
  • 5.    (日)芥川龍之介著.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説選.桂林市:灕江出版社,2012.06:186-195
  • 6.    黃卓越 桑思奮主編,中外文藝沙龍精鑑辭典[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734頁
  • 7.    (日)芥川龍之介著;高慧勤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説選[M],灕江出版社,2012.06,第189頁
  • 8.    根據平岡敏夫、三好行雄、巖波書店諸家年譜編譯
  • 9.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 I[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05,第492頁
  • 10.    宿寧.學會給自己喝彩 哲理人生主題:重慶出版社,2013.06:第112頁
  • 11.    論芥川龍之介創作的懷疑主義傾向 黃蔚, 2013 - 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
  • 12.    論芥川龍之介小説中的利己主義 楊鋭 韓爭豔《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5期
  • 13.    芥川龍之介死亡意識研究 張冰冰, 2011 -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14.    日本文藝春秋-芥川獎受獎者一覽 
  • 15.    本社編,文學百科辭典[M],知識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344頁
  •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概覽(1949-1991)[M],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第559頁
  • 17.    從奇異到平實--對芥川龍之介文學創作歷程的一種讀解 劉吟舟 《學術交流》 -2006年4期
  • 18.    芥川龍之介  .aozora[引用日期2022-03-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