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芝加哥

(美國鮑勃·福斯執導百老匯音樂劇)

鎖定
音樂劇《芝加哥》改編自真實事件,1975年經“音樂劇巨匠”鮑勃·福斯之手搬上舞台。故事講述女舞者洛克茜·哈特和維爾瑪·凱利犯罪入獄後,在巧舌如簧的律師比利·弗林的幫助下,最終逃脱死刑併成為時代紅人的荒誕故事 [1]  。經典歌曲:《All That Jazz》、《If U leave me now》《Cell block tango》等都成為劇中經典橋段和音樂片段
中文名
芝加哥
外文名
Chicago
製作人
鮑勃·福斯
發行時間
20世紀20年代
類    型
歌舞片
經典歌曲
《All That Jazz》、《If U leave me now》《Cell block tango》
創意來源
20世紀20年代

芝加哥創作歷史

歌舞片“芝加哥”的歷史,不是一句話可以説清楚的。最早的故事創意,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
劇照 劇照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馬里尼·沃金斯(Mauline Watkins)從1924年兩起真實的謀殺案中得到靈感。在那兩起案件當中,犯有故意謀殺罪的兩名婦女均被宣告無罪而釋放。1926年,他的這個創意被第一次搬上了百老匯的舞台,但是並非是以歌舞劇的形式;1942年,兩部電影《Ginger Loge 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鑑了這個創意。
幾十年後,導演鮑勃·福斯(Bob Fosse)買斷了沃金斯的劇本版權,並將之改編成歌舞劇《芝加哥》。1975年在百老匯上映後,贏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年戲劇界最重要的託尼獎(Tony Price)評選中,贏得11個獎項提名,最後卻令人驚奇的一無所獲,被很多人認為是託尼獎的一個恥辱。
好在1997年《芝加哥》在百老匯復演時,託尼獎終於承認了它的價值,授予了它六個獎項。可惜鮑勃·福斯已經在10年前的1987年故去了,遺憾的沒有看到這一幕。 [2] 

芝加哥劇情看點

劇照 劇照
《芝加哥》改編自真實事件,1975年經“音樂劇巨匠”鮑勃·福斯之手搬上舞台。故事講述女舞者洛克茜·哈特和維爾瑪·凱利犯罪入獄後,在巧舌如簧的律師比利·弗林的幫助下,最終逃脱死刑併成為時代紅人的荒誕故事。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性感冷豔的格調、妖嬈誘惑的舞姿,皆是看點。該劇曾在2004年登台人民大會堂 [1] 

芝加哥獲獎情況

自問世以來,音樂劇《芝加哥》便以強烈的表演風格,收穫了超過50項重要獎項,其中囊括六座託尼獎,兩座奧利弗獎,一座格萊美獎,兩座英國電影學院獎。時至今日,《芝加哥》已在全世界上演超過32500場,觀眾逾3100萬,演出足跡遍佈全球490多個城市。這部作品的影響力還蔓延至影壇。以百老匯音樂劇版為基礎改編的電影版《芝加哥》斬獲奧斯卡六項大獎,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 [1] 

芝加哥劇目評價

有劇評人認為,音樂劇《芝加哥》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獨樹一幟,歸根結底在於其一針見血地刺破了一個時代的腐朽不堪,這也成為它最“致命”的魅力。當大多數音樂劇仍單純“以歌舞為主、輔以簡單劇情”時,《芝加哥》以創作者對社會的敏鋭感知力,大膽開啓了“諷刺現實社會,披露真實人性”的更深層次挖掘。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狠戾地剝開人性虛假的華袍,將當時社會“紙醉金迷、娛樂至死”的病態之相呈現在觀眾面前 [1] (文匯網評)
在《芝加哥》中,“綜藝秀”成為人生的隱喻。謀殺、出軌、暴力等帶有暗黑色彩的主題作為綜藝秀中的節目依次登場,以浮華的歌舞形式演繹出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普通看客將犯罪之人當作娛樂明星追捧,司法的公正性、案件的真相被整個社會拋諸腦後。當演出進入尾聲,台上的角色向觀眾嬉笑着説出“感謝你們相信我們的無辜”,將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時至今日依舊能激發觀眾對社會的思考 [1] (文匯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