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

鎖定
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簡稱IMM,是最早的有形貨幣期貨市場,成立於1972年5月。它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一個分支。開始,主要交易品種是六種國際貨幣的期貨合約,即美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後又增加了上述貨幣的期權交易。
中文名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
簡    稱
IMM
成    立
1972年5月

目錄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發展

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之後,揭開了期貨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佈,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是另一家重要的貨幣交易所,其成立於1982年,主要交易品種有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日元、美元的期貨合約及期權。此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又陸續成立了多家貨幣期貨交易所。開展貨幣期貨交易,但仍以芝加哥、倫敦兩家交易所的交易量最大。 [1]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新聞

境內機構將進軍國際貨幣市場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牽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境內機構將進軍國際貨幣市場
本報訊 昨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在上海舉行了國際貨幣產品交易合作協議文本互換儀式。根據協議,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會員單位將可以通過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全球電子交易平台,買賣國際貨幣市場的匯率和利率產品。
按照雙方的協議,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作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超級清算會員,為交易這些貨幣產品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交易便利和清算服務;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將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繫統建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諮詢服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將共同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會員單位提供業務培訓和技術諮詢服務。
據專業人士分析,這項協議實質上是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會員提供了一個在CME Globex的電子交易平台上進行CME外匯、利率期權以及期貨交易的渠道。
央行有關人士稱,該協議的簽署是促進中國外匯市場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它意味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能夠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的外匯交易產品,促進金融機構在金融交易實踐中提高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進行國際貨幣匯率和利率的風險管理。協議的簽署將有利於中國外匯市場的基礎性建設,有利於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也將有利於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協議還有待於獲得CME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管理機構以及中美兩國監管層的批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