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泰芙蓉李

鎖定
永泰芙蓉李又名夫人李、浦李、永泰李,系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屬薔薇科李屬。芙蓉李又名中國李,是福建省特產,有700年的栽培歷史。
芙蓉李在福建閩東閩北閩西等地都有種植,以福建省永泰縣蓋洋鄉的最為出名,果實豔麗,甜酸適口,品質上乘。
中文名
芙蓉李
拉丁學名
Prunus
別    名
夫人李
浦李
永泰李
中國李
植物界
薔薇
李屬
分佈區域
福州市永泰縣蓋洋鄉、寧德市福安市。其中以蓋洋鄉的最為優良。
中國李果之鄉
永泰縣

永泰芙蓉李形態特徵

永泰芙蓉李
永泰芙蓉李(4張)
永泰芙蓉李樹勢強健,枝條開張舒展,葉片倒卵形,前年生的春梢為其主要結果母枝,多以短枝結果。植後3年初果,5年後進入盛果期,一般畝產1500~2000公斤。果實大,近圓型,單果重40~70克,最大達100克,果頂平或微凹,縫合線明顯,具深溝,果皮較厚,淡紅色,有青黃色斑點,果粉厚呈銀灰色蠟粉,成熟時如披上一層黴狀,故稱“浦李”(福州語系,“浦”即生黴的意思)。
果肉深紅色,質脆,酸甜適度,核小,扁圓形,可食率96%,品質優良、豐產,果實於7月上、中旬成熟。

永泰芙蓉李分佈範圍

芙蓉李主要分佈於永泰福安、霞浦、邵武沙縣建甌尤溪閩清連城、虎崗鎮灌洋等地。

永泰芙蓉李栽培技術

1. 立地條件:沙壤或山地紅黃壤,土層1米以上,有機質含量1%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排水性能好,pH值5.5至6.5。
2. 品種:芙蓉李。
3. 苗木:桃砧嫁接苗或扦插苗。
接穗(插穗)採自優質、豐產、穩產的芙蓉李母本園。
4. 栽培管理:
(1)定植:秋末至春季苗木萌芽前定植。每公頃種植400至600株。
定植前種植穴施足基肥,回土後略高原地面20釐米至30釐米。定植後澆足定根水。
(2)土壤管理:施足基肥,氮磷鉀比例10:2:10。
紅黃壤或酸性強的果園,每年石灰施用量300 kg/hm至500kg/hm。
(3)樹冠管理:採用自然開心形或自然圓頭形。
冬季休眠期修剪主要剪去病蟲枝、枯枝、重疊枝、過密枝、交叉枝。春夏季生長期修剪以刪疏無用的徒長枝、不定芽。
採用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的措施,調控年產量15000 kg/hm至30000 kg/hm。
5. 採收:7月中旬至8月上旬,用人工採摘8至9成熟鮮果。
鮮果固形物≥10%,果汁總酸≤1g/ml,固酸比8至10 :1。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3] 

永泰芙蓉李主要價值

永泰芙蓉李觀賞價值

永泰芙蓉李果實豔麗,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等多種礦物質元素。“永泰芙蓉李”樹姿優美,白花紅果,富有觀賞價值,可作庭園、城市、公路等綠化樹,也是優良的蜜源植物。

永泰芙蓉李食用價值

永泰芙蓉李幹 永泰芙蓉李幹
永泰芙蓉李是多產的一種水果,既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李幹,李幹有生津止渴、益胃、醒酒及提神的功效,而且儲存時間比較久,李子還是多種蜜餞的原料,如應子、玫瑰李、芙蓉李幹、李片、李鹹、李餅等,口味獨特、具有原果鮮味。
永泰有名的“化核嘉應子”,就是選用芙蓉李為原料的,是頗受歡迎的都市消閒食品,名揚中外,暢銷港澳及東南亞。
芙蓉李一般7月上旬成熟,在常温下可貯放8天,跟桃子一樣存放時間久了就發軟了,吃起來甜中帶香,跟硬的果子甜中帶酸是兩種口感,但不可多吃。 [1-2] 

永泰芙蓉李經濟價值

永泰芙蓉李 永泰芙蓉李
永泰縣是全國最大的“永泰芙蓉李”生產基地原產地,截止2009年,永泰縣有芙蓉李面積10萬畝,總產量達3萬多噸,無論是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縣級之冠。永泰芙蓉李是一種既宜鮮食又可加工的優良品種。
全縣建起了三十幾家蜜餞加工企業。永泰有名的“化核嘉應子”,就是選用芙蓉李為原料的,是福州市傳統的出口產品,是頗受歡迎的都市消閒食品,名揚中外,暢銷港澳及東南亞。
“盛興”,“藤山”、“方廣巖”、“司威特”、“李都”等一大批品牌也打入北京上海廣東香港日本等國內外市場。

永泰芙蓉李產品榮譽

2000年,永泰芙蓉李首批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
2001年列入國家土特產年鑑。“永泰芙蓉李”獲得國家商標註冊證,成為福州市首件證明商標。
2002年永泰縣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李鄉”。

永泰芙蓉李栽培歷史

福建永泰,有着悠久的芙蓉李栽培歷史,據《永泰縣誌》記載: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有李樹生桃,並記有鵝黃李、胭脂李、麥李,唯夫人李(芙蓉李)最佳。
可見至今有445年以上歷史。歷史上“永泰芙蓉李”主要在永泰城關、梧桐、嵩口、赤錫等鄉鎮種植。
宣統三年(1911年),全縣產鮮李36000擔;民國24年(1935年)本縣有李園1200畝,當年產鮮李2400擔;民國31年(1942年),全縣鮮李產量為15000擔。
新中國成立後,“永泰芙蓉李”生產幾起幾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永泰芙蓉李”得到了大面積的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