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芙蓉島

(煙台市萊州市島嶼)

鎖定
芙蓉島是萊州灣中被藍天碧水烘托的一座無人海島,海拔75米,面積大約0.35平方公里。東南兩面地勢較緩,西北兩側懸崖陡峭。隔海相望,猶如航行在茫茫雲霧中的一隻仙舸。位於東經119度48分;北緯37度20分,隸屬北海艦隊軍事演習目標之一·
中文名
芙蓉島
地理位置
煙台市萊州市
氣候類型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0.35 km²

芙蓉島位置境域

芙蓉島 位於城西北25公里的渤海灣內,又名蜉蝣島,是渤海灣中被白浪烘托的一座無人海島.遠遠望去,猶如航行在雲霧中的仙舸。《掖縣誌》載:“芙蓉島,隔海岸五十里,翠螺一點,泛泛煙波中,狀若蜉蝣。”
芙蓉島,海拔75米,面積0.5平方公里。島的東、南兩側地勢較緩,西、北兩側懸崖陡峭。平時,風平波穩。如遇大風,怒濤壁立,巨浪撲崖,吼聲如雷,磅礴壯觀。無數巖洞石穴,密佈於懸崖峭壁之上。這些形狀各異的天然洞窟,多屬潮水撞擊侵蝕而成。水簾洞,在崗石磯西側。洞門鐘乳石倒懸。涓水如線,匯成一泉,清洌甘甜,終年不枯.傳説這洞門鐘乳石是八仙中曹國舅的“牙籤”。神仙洞在西北角偏南,洞中藏洞,相互貫通,幽暗深邃,如入水下龍廷,激發遊人探險。洞內冬暖夏涼,隆冬嚴寒之季,温暖如春,盛夏酷暑時節,清爽宜人。
與洞穴異曲同工的饞巖怪石之林,則是千年風雨海浪鏤刻鑿雕的結果。奇礁異石通上達下,崢嶸多姿,真可謂天工神力自然造,觀者無不稱奇。西端的“一線天”,傳説為呂洞賓試劍所開,仰頭高空,藍天一線。還有,張果老的“拴驢樁”;何仙姑化雲成石的“蓮花吉祥巖”;鐵枴李醉眠的“枕石”;韓湘子品笛的“坐磯石”,那凌空欲飛的懸崖頂上有一平台,便是八仙飲酒相會的“聚仙台”……芙蓉島名稱的由來,傳為明代大學士毛紀與正德皇帝對奕,贏得此島後,因慕其絢麗佳美,遂以幼女稚名芙蓉取為島稱。民間還有“毛閣老芙蓉島成仙”的傳説。《縣誌》中還記述了芙蓉島海面多次出現過“海市蜃樓”的奇妙景觀。立於海島之顛,極目遠眺,如入仙境。
芙蓉島不僅景色奇特誘人,而且物產非常豐富。酸棗、麻黃、元胡、枸杞遍地皆生;牡蠣、海蔘、鮑魚等海珍繁衍於水下礁叢。芙蓉島,宛如一顆晶瑩的明珠,在渤海灣中閃爍着燦爛的光華。 [1] 

芙蓉島名稱由來

芙蓉島
芙蓉島(5張)
芙蓉島名稱的由來,民間相傳是明代大學士毛紀與正德皇帝對弈取勝贏得此島,因慕其絢麗佳美,遂以幼女乳名“芙蓉”取為島稱,並流傳至今。據《掖縣誌》記載:“芙蓉島,隔海岸五十里,翠螺一點,泛泛煙波中,狀若蜉蝣。”故芙蓉島又名蜉蝣島。

芙蓉島美麗傳説

芙蓉島 芙蓉島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天鐵枴李在沙門島(今長島的廟島)的海神娘娘廟中,與娘娘下棋。不知怎麼搞的,鐵枴李連輸兩盤。第三盤眼看又要輸了,鐵枴李為一子與娘娘爭了起來,娘娘説:“輸了棋還不憨氣。”鐵枴李本來輸棋就很窩火,再加上一激將,非要給娘娘廟戴上帽不可。海神娘娘知道鐵枴李是要在廟頂上壓一座山,很害怕,便去求張天師幫忙。鐵枴李一口氣跑到太行山神那裏,要了一座小山峯,用枴杖撅着,一瘸一拐地朝東海走來。走到萊州灣邊,已是滿頭大汗,口渴的厲害,便用鐵枴把山峯支在海面上,掏出葫蘆來喝酒。喝足了酒,又打起盹來。張天師正駕雲趕到這裏,一看鐵枴李睡着了,正是機會,便“掐腳唸咒”,山峯就生了根,一直扎到海底。這時,八仙各神正沿海邊玩到這裏,看見鐵枴李正在小山上酣睡,便都到山上游玩起來。等鐵枴李一覺醒來,再也撅不動這山了。從此以後,島上便留有曹國舅的“牙籤”頂起的“神仙洞”;呂洞賓劍劈的“一線天”,鐵枴李醉眠的“枕石”;韓湘子品笛的“坐磯石”;何仙姑化云為石的“蓮花吉祥巖”;張果老的“栓驢樁”和八仙飲酒的“聚仙台”等。

芙蓉島歷史典故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遊大島,並賦《渤海夜漁》詩一首:“星散萬家燈,疑是原上城。碧海魚兒躍,藍空有鳥鳴。喜當四五月,新置八九罾。批蓑舟中待,不覺到天明。”吟誦着這意境清幽的千古佳句,欣賞着眼前繽紛十色的美景,彷彿身處世外桃源,讓人禁不住感嘆萬千,好一幅平鋪在萊州灣的人間仙境圖,願你象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永遠閃耀着燦爛迷人的光華!

芙蓉島“海滋”奇觀

芙蓉島 芙蓉島 [2]
2012年2月4日,萊州城港路近海出現“海滋”奇觀,一座飛碟型的小島,明顯與海平面脱離,懸浮在海上。據介紹,海滋奇觀中的島嶼是萊州有名的小島——芙蓉島。
海滋是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出現較大温差時,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大氣層發生折射,從而使島嶼等變幻畫面像懸浮一樣,多發生在春夏或夏秋之交時節,冬季出現十分罕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