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芒,漢語一級字 [1]  ,讀作máng,最早見於戰國古鈢 [2]  。本義指植物沒有葉子的穗子外部起自我保護作用的針刺;由本義引申之則可指刀劍的鋒芒;引申之又可指光芒。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máng
注    音
ㄇㄤˊ
總筆畫
6
部    首
結    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笀杧䅒𥝕𦬆𪌁
平水韻
七陽 [5] 
字    級
一級字(0372) [1] 
筆順編號
122415
統一碼
U+8292
四角號碼
44710
倉    頡
TYV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芒,形聲字。從艸,亡聲。亡,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無、沒有。芒,古鈢(圖B)=上半部分(草,葉子)+下半部分(亡,沒有)。篆文字形(圖C)與古鈢字形(圖B)相似。隸書(圖D)將篆文字形中的“艸”寫成“艹”,將篆文字形中的(圖C)下半部分寫成“亡”。楷書(圖H)繼承隸書字形。 [2-3] 
本義指植物沒有葉子的穗子外部起自我保護作用的針刺,《説文》:“芒,艸耑。” 《玉篇·艸部》:“芒,稻麥芒也。”由本義引申之則可指刀劍的鋒芒。《漢書·賈誼傳》:“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引申之又可指光芒。《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二十一》:“是以列舍無次,變星有芒。”《明史·天文志》:“有星……芒長三丈餘,尾指西南。”古文字單復無別,故戰國文字中“芒”字或從“屮”。 [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máng
名詞
多年生草本植物。狀如茅,俗稱“芭茅”。
Chinese silvergrass
蘇軾《荊州》詩之十:“野火燒枯草,東風動綠芒。”
馮夢龍《古今譚概·貧儉·虞玩之》:“帝取其屐視,斷處以芒接。”
芒草
穀類植物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針狀物。
awn
劉楨《魯都賦》:“黍稷油油,粳族垂芒。”
潘岳《射雉賦》:“麥漸漸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
芒茅、芒角
光芒。
ray
《晏子春秋·諫上二一》:“列舍無次,變星有芒。”
張衡《思玄賦》:“揚芒熛而降天兮,水泫沄而湧濤。”
芒炎、芒彩
古代計量單位,計量長度。

清阮元《疇人傳·陳藎謨》:“又有比例規者,簡捷更倍焉。但限長徑尺,纖、忽、秒、芒不能畢備,與籌算、珠算互有低昂。”

古代計量單位。天文學上計量日月星辰周天運行角度。

《清史稿·時憲志一》:“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太陽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十九微四十九纖三十六芒。”

古縣名。

後漢書·杜茂傳》:“擊沛郡,拔芒。”

姓。

《史記·秦本紀》:“戰國時魏有芒卯。”

形容詞
纖細或微小。

《鶡冠子·王鈇》:“是以能治滿而不溢,綰大而不芒。”

廣大、遼遠。
numerous
《文子·道原》:“是故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
芒洋、芒芒
通“茫”,模糊不清,闇昧。
dim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
《莊子·齊物論》:“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成玄英疏:“芒,闇昧也。”
芒昧
參考資料: [4]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艸耑。從艸亾聲。武方切
〖注〗芒本字。 [4] 

説文解字注

艸耑也。
《説文》無?字。此卽鋒?字也。
從艸。亾聲。
武方切。十部。 [4] 

康熙字典

《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𠀤音忙。《説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麥芒也。《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注:芒種,稻麥也。《易林》:夏麥𪍿𪍿,霜擊其芒。
又大貌。《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又罷倦貌。《孟子》:芒芒然歸。
又光芒。《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又《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爾雅·釋草》:葞,春草。注:一名芒草。《山海經》:奸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芒。注: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眾至芒水。
又門名。《水經注》:谷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又姓。《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注:芒卯,魏將。
又通茫。《詩·商頌》:洪水芒芒。陸機《嘆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又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於洛陽北芒。
又通鋩。《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注:芒,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maːŋ
maŋ

廣韻

武方
莫郎
陽合
唐開


平聲
平聲
中原音韻


江陽開

江陽

陽平
洪武正韻

無方
謨郎
呼光


十七陽
十七陽
十七陽

平聲
平聲
平聲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陽平
參考資料: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i̯waŋ
先秦
王力系統
m
ǐw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m
jua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m
jw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m
jang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i̯wa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m
ǐwa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juɑ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iɑ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ja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ɱ
ǐuɑŋ
參考資料: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