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果蒂腐病

鎖定
芒果蒂腐病主要是由芒果擬莖點黴引起的、發生在芒果的病害。被害果實多在近蒂部現水漬濕腐狀褐色至暗褐色病斑,有的斑面具輪紋,病斑迅速擴展,終至全果大部分變深褐色至紫褐色,內部果肉軟化腐爛、流汁,果核亦變褐色。 [2] 
芒果蒂腐病是引起芒果採後腐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所致病果率可達10—40%。受該病病原菌侵染果實易腐爛,採收後極不耐貯藏,造成芒果貨架期短,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 
由於芒果蒂腐病是田間侵染、採後發病的主要病害,因此在防治上必須採取果園防病與採後處理相結合的措施,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 
中文名
芒果蒂腐病
病    原
芒果擬莖點黴、芒果褐色蒂腐病菌 等
為害作物
芒果
為害部位
果實

芒果蒂腐病病原特徵

病原特徵
病原特徵(2張)
芒果蒂腐病病原較多,主要有球二孢菌(學名: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多米尼加小穴殼(學名:Dothiorella domincan Pet. et Cif.)、芒果擬莖點黴(學名: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及芒果褐色蒂腐病菌(學名:Phomopsis mangiferae)等。 [1] 
  • 球二孢菌:屬於半知菌亞門。未成熟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壁厚、橢圓形;成熟的分生孢子為欖褐色,雙胞,表面具縱紋。 [3] 
  • 芒果擬莖點黴:屬於半知菌亞門。 [3] 

芒果蒂腐病為害症狀

芒果蒂腐病有兩種,分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
  • 黑色蒂腐病:發病初期病果的果蒂暗褐色、無光澤,病健部交界清楚可見。在高温、高濕條件下,病害向果身擴展迅速,病部由暗褐色逐漸變為深褐色至紫黑色,果肉組織軟化流汁,並伴有蜜香味,3—5天全果腐爛,後期病果皮出現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孢子角黑色、有光澤。 [3] 
  • 褐色蒂腐病:發病初期在果柄基部、果蒂周圍表面出現淺褐色病變,後沿果身迅速擴展,病健部交界模糊。在濕度高時表皮爆裂、流汁,常伴有酸甜味。在28—30℃時,3—4天病果迅速腐爛,7—10天病果皮上出現一層墨綠色的菌絲體,其中產生大量的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濕度低時可見分生孢子器上產生白色或淺黃色的孢子角。 [3] 
芒果蒂腐病

芒果蒂腐病侵染循環

芒果蒂腐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温濕度比較適宜時,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器頂部孔口大量湧出,借雨水濺射而傳播,進行初侵染與再侵染。芒果蒂腐病病菌的侵入途徑是在花期侵入,幼果內潛伏,在果實後熟階段表現症狀。此外,病菌也可以從採果時的傷口及剪口處侵入,這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侵入途徑。果園發生蒂腐病主要是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和氣流傳播,而在果實採後的運輸期則主要是靠病果與健果相互接觸,由菌絲體傳播。 [3] 

芒果蒂腐病流行規律

中國華南大部分芒果產區處於芒果次適宜區,掛果期正是颱風雨頻繁的季節,颱風極易扭傷果柄和擦傷果皮,病菌隨雨水從傷口侵入,然後潛伏在果蒂組織內,待果實收穫後才表現症狀。果柄剪口流出的膠乳是蒂腐病菌分生孢子的良好營養基質,分生孢子在膠乳汁液中2小時即可萌發,潛伏期約3天,果蒂逐漸出現蒂腐症狀,因此,果柄剪口是蒂腐菌入侵的重要途徑之一,發病的最適温度為25—32℃。温暖潮濕的天氣或園圃環境均有利於發病。果實或嫁接苗蟲傷口或機械傷口多更易誘發本病。紫花芒桂香芒、串芒、不良粵西一號、秋芒等品種較感病。 [3] 

芒果蒂腐病防治方法

芒果蒂腐病採前措施

採前栽培防病綜合措施具體包括:
  1. 種植豐產優質又較抗病品種;
  2. 適當密植,以每畝40株較為合理;
  3. 整形修剪要疏除內膛枝、重疊枝、弱枝、病蟲枝;
  4. 及時清除枯枝病葉及地面上的枯枝、落果;
  5. 在採收過程中儘量減少果實的損傷;
  6. 藥劑防治,在芒果新梢期、花穗期及幼果期要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1:1:160的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藥劑要交替使用。 [3] 

芒果蒂腐病採後措施

採後處理措施具體包括:
  1. 剪果:在靠近蒂基部0.3釐米處把果剪下;
  2. 洗果:用2—3%漂白粉水溶液或流水洗去果面雜質;
  3. 選果:剔除病、蟲、傷、劣果;
  4. 防腐處理:採用29℃的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處理2分鐘,或用52℃45%特克多膠懸劑1000倍液處理6分鐘;
  5. 分級包裝,按級分別用白紙單果包裝。 [3] 
參考資料
  • 1.    歐陽秋飛, 楊建波, 馬博等. 一株芒果蒂腐病病原菌的鑑定及中草藥對其抑制作用分析[J]. 江西農業學報, 2019, 第31卷(12):54-59.
  • 2.    張寶棣.果樹病蟲害原色圖譜 第1冊.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09:50-51
  • 3.    黎彥.果樹病蟲害防治.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0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