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南星科芋屬植物)

鎖定
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是天南星科、芋屬植物。濕生草本。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90釐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50釐米。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20釐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釐米,粗2.2釐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釐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釐米,短於佛焰苞。花期2-4月(雲南)至8-9月(秦嶺)。
原產於中國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熱帶地方。中國南北長期以來進行栽培。埃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等熱帶地區也盛行栽種,視為主要食料。由於芋最喜高温濕潤,栽培習慣愈向南也就愈盛。生長髮育需要温和濕潤的環境。
塊莖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糧或制澱粉,自古視為重要的糧食補助或救荒作物,台灣省雅美族至今以芋為主糧。葉柄可剝皮煮食或曬乾貯用。全株為常用的豬飼料。塊莖入藥可治乳腺炎、口瘡、癰腫療瘡、頸淋巴結核、燒燙傷、外傷出血,葉可治蕁麻疹、瘡疥。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7] 
別    名
蹲鴟

土芝
獨皮葉
接骨草 展開
別名
蹲鴟

土芝
獨皮葉
接骨草
青皮葉
毛芋
毛艿
芋芨
水芋
芋頭
台芋
紅芋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澤瀉目
天南星科
芋屬
命名者及年代
(L) . Schott,1841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8] 

植物學史

最早有關芋的可靠文獻為《史記・項羽本紀》:“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意即荒年期間,兵士以芋和大豆果腹充飢。項羽的根據地在“楚地”,當時應該已經有芋的栽培。“芋”的名稱由來據《説文》所載:“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意思是説中原人第一次見到芋的大葉子時, 驚呼出聲“籲”,所以才稱這種植物為“芋”。 [2] 

形態特徵

濕生草本。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90釐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50釐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側脈4對,斜伸達葉緣,後裂片渾圓,合生長度達1/2-1/3,彎缺較鈍,深3-5釐米,基脈相交成30度角,外側脈2-3,內側1-2條,不顯。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
食材 芋頭 實拍
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20釐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釐米,粗2.2釐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釐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釐米,短於佛焰苞;雌花序長圓錐狀,長3-3.5釐米,下部粗1.2釐米;中性花序長約3-3.3釐米,細圓柱狀;雄花序圓柱形,長4-4.5釐米,粗7毫米,頂端驟狹;附屬器鑽形,長約1釐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4月(雲南)至8-9月(秦嶺)。 [3] 

近種區別


枝葉
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90釐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50釐米
塊莖球形;葉柄直立肥厚,長達1米以上;葉片薄革質盾狀,表面略發亮
花果
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20釐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釐米,粗2.2釐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釐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
花序柄比葉柄短許多;佛焰苞長15-25釐米,管部長圓形,淡綠色,先端漸尖,蒼黃色
圖片
芋
野芋 野芋

生長環境

芋適宜於温暖濕潤的氣候,在13-15℃開始萌芽,生長期要求在20℃以上,球莖在27-30℃時發育良好,並要求充足的養料、水分和晝夜温差及短日照。土壤以肥沃、保水力強的粘質壤土,pH4-9,而以pH5.5-7為最適宜。生於丘陵和低山的溪溝邊,尤以農田和池塘邊較為常見。 [4]  [9] 

分佈範圍

原產於中國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熱帶地方。中國南北長期以來進行栽培。埃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等熱帶地區也盛行栽種,視為主要食料。由於芋最喜高温濕潤,栽培習慣愈向南也就愈盛。 [3] 

生長習性

芋在適宜的温度條件下,種芋髮根,生葉後形成新植株,植株基部形成新短縮莖,隨着植株生長逐漸膨大形成新的球莖,謂之母芋(芋艿頭),母芋有多數莖節,每節有棕色毛狀葉鞘遺蹟。母芋每伸長1節,就生長1片葉。據中國奉化農科所觀察,在3月底至10月底這段時間的積温高低,影響各年所生長的葉片數,積温高葉片數多,反之就少,一般15-20片,平均每隔10天左右長葉1片。在母芋下部腋芽長出的球莖為“子芋”,子芋又會長出“孫芋”。芋根為肉質纖維根,根系發達而旺盛,根毛很少。在熱帶地區,芋常能從葉叢中抽生黃綠色肉穗花序,但在本地很少開花。 [4] 

繁殖方法

芋
(3張)
芋以直播為宜,也可根據需要提前20-30天育苗。播種前,將種芋曬2-3天。播種時,將種芋頂芽向上排放在苗牀上,株行距10釐米×10釐米,再用腐熟的堆肥或肥沃的細土蓋沒種芋。然後噴水,保持濕潤,蓋上薄膜。晴天白天揭膜通風,夜間蓋嚴,使温度保持在20-25℃。 [5]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宜選擇抗病、優質、豐產、芋形好的芋品種。選種時,須從無病田塊中選健壯植株上的子芋或孫芋作種。種芋頂芽應充實,球莖飽滿,形狀完整。每667平方米需種芋100-150千克。 [5] 

土壤準備

宜選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2-3年以上的輪作,同時必須有良好的排灌條件。 [5] 
秧苗土壤準備:要求苗牀向陽背風且排水良好,在苗牀鋪土,厚度以能播穩種芋為度,並準備好蓋種芋的堆肥或肥沃的細土。 [5] 
大田土壤準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糞肥2000-2500千克做基肥,耕平耙細,做到土肥相融。耕層深度26-30釐米。種芋或種苗定植前1周左右再耕1次,並按行距開好定植行溝。 [5] 

定植方法

定植季節應以出苗後不受霜凍為前提。露地栽培的季節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芋栽植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等行距單行起壟栽培,一種是寬窄行雙行起壟栽培。
  1. 等行距單行起壟栽培:株距30-40釐米,行距70-80釐米,每667平方米栽3000株左右為宜。
  2. 寬窄行雙行起壟栽培:大行距70-80釐米,小行距25釐米,株距30-40釐米,每667平方米栽3500-4500株。
在實行地膜覆蓋進行早熟栽培時,應選擇寬窄行雙行起壟栽培為宜。多子芋的密度要大一些,檳榔芋的密度較小。為節約用肥並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定植或播種時,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30-50千克做基肥,施於定植或播種行溝中,定植或播種完後蓋土。 [5] 

田間管理

水分:生長前期,維持土壤濕潤即可;在地上部分生長盛期(5-7月)及球莖膨大盛期(7-9月)需充足水分。早晚從畦溝引水,實行浸灌,灌後排乾田水,保持土壤濕潤。從10月份起,不用灌水。 [5] 
追肥:苗期施肥宜淡,此時淺中耕1次。從6月上中旬開始,每隔15-20天,結合中耕培土,共追肥2-3次,濃度逐漸增加,每次追腐熟糞肥1500千克,並配施鉀肥20-30千克。生長後期停止追肥。 [5] 
培土:6月上旬開始每隔20天培土1次,結合中耕、除草、追肥進行,培土厚度逐漸增加,共培土2-3次,最高厚度15-20釐米。 [5] 

採收管理

嫩芋或早熟芋7-9月採收;老熟芋10月中下旬至霜降前為適宜採收期。通過培土,可延遲採收至第2年4月。採收最好選晴天進行,採收前1周割去地上部分。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為1500-2500千克。 [5] 

病蟲防治

合理控制病蟲

無公害芋生產對植保要求高,為儘量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在病蟲害發生一般年份,宜採用物理和機械防治。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斜紋夜蛾、金龜子、小地老虎等成蟲發生期,用白熾燈、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成蟲,以減少蟲口基數。利用蚜蟲的趨性,在幼苗生長期,田間懸掛黃板,誘殺有翅蚜,減少蚜蟲的發生量,可減輕病毒病的發生。還可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的趨性進行誘殺。用糖醋液、楊樹枝、性信息素等誘殺斜紋夜蛾、金龜子、小地老虎等害蟲。 [6] 

科學使用農藥

當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時,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絕對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樂果、三氯殺蟎醇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嚴格掌握農藥使用的品種和次數,收穫前15天禁止使用農藥,確保芋無公害生產。 [6] 
危害症狀:芋常發性害蟲,為害期在4-5月份及8-9月份,以苗期危害為重。
防治方法:用20%好年冬乳油1000倍噴霧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噴霧。 [6] 
危害症狀:危害期在6-9月份。在不連片種植的芋地,斜紋夜蛾對芋有趨性作用。
防治方法:用抑太保5%乳油1500倍噴霧或10%除盡懸浮劑1500倍噴霧。 [6] 
危害症狀:紅蜘蛛是芋常發性害蟲,危害期在5-8月份,乾旱年份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用克蟎特73%乳油3000倍噴霧或15%噠滿靈乳油1500倍噴霧。 [6] 
  • 地下害蟲
危害症狀:主要有蠐螬小地老虎螻蛄等。是影響芋地下球莖質量最重要的害蟲,危害期4-9月份。
防治方法:用5%百事達乳油3000倍土壤處理或48%樂斯本乳油1000倍土壤處理。
危害症狀:由芋疫黴真菌侵染引起,是芋重要的病害之一。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及球莖。在葉片上初生黃褐色圓形病斑,後擴大融合成圓形或不規則形輪紋斑,濕度大時病斑上有白色黴狀物,到後期,病部組織腐敗而穿孔,僅留葉脈;葉柄受害,病斑長橢圓形、暗褐色,潮濕時表面有白色稀疏的黴狀物。
防治方法:用殺毒礬64%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或克露72%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 [6] 
  • 芋污斑病
危害症狀:僅危害葉片。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初呈淡黃色,後漸變為淡褐色,上生煤煙狀黴層,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用大生80%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或可殺得53.8%幹懸浮劑1000倍噴霧。 [6] 
危害症狀:由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葉柄基部或地下球莖。葉受害,初期呈水漬狀,後變褐腐爛或葉片變黃而折倒;球莖染病逐漸腐爛,並散發出惡臭味。
防治方法: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噴霧或可殺得53.8%幹懸浮劑1000倍噴霧。 [6] 

主要價值

塊莖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糧或制澱粉,自古視為重要的糧食補助或救荒作物,台灣省雅美族至今以芋為主糧。葉柄可剝皮煮食或曬乾貯用。全株為常用的豬飼料。塊莖入藥可治乳腺炎、口瘡、癰腫療瘡、頸淋巴結核、燒燙傷、外傷出血,葉可治蕁麻疹、瘡疥。 [3] 

主要分類

中國的芋,早在《史記》中即有記載:“岷山之下,野有蹲鴟,至死不飢,注云芋也。蓋芋魁之狀若鴟之蹲坐故也”。經勞動人民長期因地制宜地選種培育,已有多種不伺類型的品種,其中常見的為下列3類:
  1. 多頭芋:母芋分櫱羣生,子芋甚少,台灣山地栽培的狗蹄芋;廣西宜山的狗爪芋皆屬此類。特徵:植株矮,一株生多數葉叢,其下生多數母芋,結合成一塊;粉質,味如栗子。 [3] 
  2. 大魁芋:母芋單一或少數,肥大而味美,生子芋少,植株高大,分櫱力強,子芋少,但母芋甚發達,粉質,味美,產量高。如台灣、福建、廣東等熱帶地區常見的檳榔心、竹節芋、紅檳榔心、檳榔芋、面芋、紅芋、黃芋、糯米芋、火芋等。 [3] 
  3. 多子芋:子芋多而羣生,母芋多纖維,味不美。本類分櫱力強,子芋為尾端細瘦的紡錘形,易自母芋分離,栽培目的是採收子芋。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者多屬此類。如台灣的早生白芋,浙江杭州的白梗芋,浙江慈溪的黃粉芋等。浙江的紅頂芋、烏腳芋、台灣的烏柿芋等品種具紅色或紫色葉柄,也屬此類。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8-09]
  • 2.    潘富俊,唐詩植物圖鑑 鶯飛草長,雜樹生花,九州出版社,2018.07,第124頁
  • 3.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章紹堯,丁炳揚主編;浙江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浙江植物誌 總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2,第204-206頁
  • 5.    黃新芳,柯衞東,李雙梅,葉元英,彭靜,劉玉平.芋栽培技術簡介[J].蔬菜,2008,(第8期):34-35
  • 6.    鄭建餘.芋主要病蟲害種類及其無公害生產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第17期):145,61
  • 7.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8]
  • 8.      .IUCN[引用日期2023-03-15]
  • 9.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五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2月: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