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葉粑粑

鎖定
艾葉粑粑又稱蒿子粑粑,是一道傳統的小吃,一般在清明節,寒食節食用。因為香蒿葉子很像辟邪的艾葉,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葉粑粑。香蒿草小,氣味其實比艾葉清淡很多。
清明寒食裏面有一種是艾葉粑粑,外表是深綠色的、裏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餈粑,也有放碎菜葉做成鹹的,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食之,可祛風驅邪。大冶地區用的是蒿草做米粑,也叫蒿子粑。
中文名
艾葉粑粑
別    名
蒿子粑粑,艾饃
用    料
艾菜、糯米粉芝麻、花生
功    效
祛風驅邪
使用時間
一般是清明節,寒食節
顏    色
外表是深綠色

艾葉粑粑菜品特色

清明寒食裏面有一種是艾葉粑粑,外表是深綠色的、裏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餈粑,也有放碎菜葉
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
做成鹹的,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食之,可祛風驅邪。
艾葉,又稱艾草、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温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在傳統中國民間醫藥學中,艾葉用於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屬於極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藥。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還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多種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能平喘,鎮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鎮靜,抗過敏,能護肝利膽,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作成的艾灸,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
除開藥理作用外,艾葉還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食材。在中國廣闊的南方及西南地區,素來都有食用以艾葉為原料製做的麪食、湯品、菜餚的習俗。最典型的莫過於盛行於兩廣及湘、黔部分地區的民間美食——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做法

艾葉粑粑用料

艾菜半斤,糯米粉半斤,芝麻2兩,花生2兩,白砂糖1湯匙

艾葉粑粑步驟

1、艾葉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4小時,以去除苦味。
2、泡好的艾葉在熱水裏焯2分,撈出浸泡在涼水裏,繼續泡1小時。
3、泡好的艾葉擠去水分後,切成碎末。
4、將糯米粉,艾葉碎放在大碗裏,加約100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乾的麪糰。
5、花生和芝麻在炒鍋裏炒香,涼後裝入厚塑料袋裏,用擀麪杖壓成碎末,再加入白砂糖繼續碾成略碎,裝入小碗,拌勻。
6、摘取少許麪糰,在手裏捏成扁圓形,放入少許花生芝麻餡,然後四邊向中間捏緊,將接口處捏實,做成像湯圓那樣的一個球形。
7、蒸鍋裏燒開水後,將製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葉,或柚子葉上,放入蒸鍋裏大火蒸10分,關火連葉取出,即可食用。 涼吃風味更佳,若時間長了,艾粑粑太硬,可以入油鍋煎香。 [1] 

艾葉粑粑營養價值

1、香艾一般長得比較矮小,生草有香氣,如果實在找不到艾菜,可以用蒿子杆代替。艾葉一定要長時間浸泡,這樣製作出來的艾粑粑才不會苦。
2、艾菜越多越好吃,糯米粉根據個人口味適量調整。
3、花生或芝麻餡可以搭配艾菜清新的口感,也可以用豆沙餡或鹹味餡。
4、艾粑粑比較軟,也容易粘鍋,所以最好鋪在葉子上蒸熟,如果放在盤裏,則需要在盤底抹油,涼透了才能取出,否則易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