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滋病監測

鎖定
艾滋病監測是持續的對艾滋病進行監測,用於預測艾滋病流行趨勢、描述受影響人羣和指導公共衞生應對措施。相對於個體檢查而言,艾滋病監測更加強調在羣體和國家層面進行,且隨着時間的發展,為更好制定公共政策,監測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 [1] 
中文名
艾滋病監測
定    義
持續的對艾滋病進行監測,用於預測艾滋病流行趨勢、描述受影響人羣和指導公共衞生應對措施

艾滋病監測發展歷程

  • 國內
1983年開始,中國流行病學和病毒學專家就開始主動搜尋艾滋病病例並在1985年首次發現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標誌着艾滋病疫情監測啓動。1985-1994年為被動監測階段,主要依賴於各地醫療機構在診治病人中發現HIV感染者並上報。1995年啓動哨點監測,全國共設立42個監測哨點,覆蓋性病門診就診者、暗娼、吸毒者和長途卡車司機。隨後,陸續增加了孕產婦、獻血員、男男性行為人羣、結核病病人和嫖客的監測。監測的哨點數量也逐漸增加到2006年的393個。在2005-2008年期間,哨點監測曾一度分為血清學監測和行為監測兩個部分,在2009年血清學監測與行為監測合併且監測哨點總數增加到600個。2010年監測的哨點數量一次性擴展到1888個,並從此保持相對穩定。 [2] 

艾滋病監測法律依據

①《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7號)發佈了“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免費提供艾滋病診斷初篩檢測、免費為農村和經濟困難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免費實施母嬰阻斷、免費為艾滋病遺孤提供義務教育、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救助範圍給予必要的生活救濟。“四免一關懷”政策出台,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穩定,減少歧視,徹底扭轉了當時防治工作的被動局面。 [2] 
②《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48 號)是根據中國變化了的艾滋病流行形勢,即性傳播已經成為中國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及時提出“五擴大、六加強”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五擴大”即擴大宣傳、檢測、預防干預、治療和母嬰阻斷,旨在發現感染者、預防新感染、減少死亡;“六加強”即加強醫療保障、關懷救助、權益保護、組織領導、隊伍建議、國際合作,為控制艾滋病措施落實保駕護航。 [2] 
③《艾滋病防治條例》(2006年)把當時已經實施的一些艾滋病防治措施,包括“四免一關懷”政策、推廣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經性途徑傳播、針具交換和美沙酮維持治療控制艾滋病經注射吸毒傳播之類敏感而有效的防治措施等,從法規層面予以明確。《艾滋病防治條例》還規定了感染者享有的基本權利及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 
④其他相關法律依據,司法部和原衞生部聯合下發的《全國勞教場所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實施辦法(試行)》(司發通[2004]155號)、原衞生部等六部(委局)聯合下發的《關於預防艾滋病推廣安全套(避孕套)的實施意見》(疾控發[2004]248號)、衞生部等三部(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印發《濫用阿片類物 質成癮者社區藥物維持治療工作方案》的通知”(衞疾控發[2006]256號)等。 [2] 

艾滋病監測組織架構

1995年衞生部在衞生防疫司下設立傳染病控制二處,負責艾滋病、性病和麻風病防治工作,後更名為艾滋病預防控制處。各省級衞生行政部門根據各轄區艾滋病疫情也相應設立了艾滋病預防控制處或在疾病控制處下安排專人負責艾滋病防治工作。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的專業技術機構,在省級都設立了艾滋病防治所或艾滋病防治科,人員配置從7~8人,到50多人不等。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疫情嚴重地區也設立了艾滋病防治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要負責艾滋病疫情監測、報告病例流行病學個案調查、疫情分析、組織落實重點人羣預防艾滋病傳播控制措施等[2]

艾滋病監測傳播方式

從傳播途徑來看,已經從流行早期的以靜脈注射吸毒傳播為主,演變到現在的經性傳播佔年度新報告感染者的95%。從地區分佈來看,已經從早期的西南地區為重災區,蔓延到全國各地。但仍然呈現局灶狀,集中在局部地區的特徵,並且呈現出傳播途徑與地域間的差異特徵,西南地區主要是異性性傳播為主,而在東北地區以及全國省會城市和大城市則表現為男男同性間的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

艾滋病監測人羣特徵

在人羣方面,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壯年,年度新報告病例以20~29歲佔比最高;近1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增加的趨勢明顯,從2008年的7%上升到2018年的17%;男女比例從流行早期的男性佔絕對多數,演變到現在的男女比例約3∶1;民族特徵由流行早期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演變成現在的漢族為主;在重點人羣感染率方面,吸毒者的HIV感染率由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約2.0%,男男性行為人羣的感染率由2005年的1.4%增加到2015年的8.0%,並維持在7%~8%之間;暗娼和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則一直保持在<1.0%的低水平 [2]  ,目前HIV感染率在大學生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過去的幾年裏,新確診的大學生人數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增長。 [3] 

艾滋病監測常見問題

1.艾滋病監測的人羣包括哪些?
第一:更傾向於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羣,通常指男性或女性性工作者、購買性服務的人羣、有過無保護性行為非單一性伴侶的人羣;第二吸毒人羣,尤其是靜脈藥癮者經常使用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第三經常接受血液及血製品輸入的人羣,不過在正規醫院輸血,感染的幾率是極低的;第四與上述高危人羣有性關係者。
2.如何進行艾滋病自我監測?
第一,判斷是否有過艾滋病的接觸史,如高危性接觸,血液接觸史;第二,使用艾滋病檢測試紙進行檢測,試紙上一條紅線為陰性,兩條紅線為陽性;第三,懷疑自身感染艾滋病,建議前往醫院就醫,並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開展診療活動。
3.艾滋病診斷標準?
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參考資料
  • 1.    Valdiserri RO, Janssen RS, Buehler JW, et al. The context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J].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00, 25 Suppl 2:S97-104
  • 2.    吳尊友. 中國特色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J]. 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2019, 23 (8):5
  • 3.    Li G, Jiang Y, Zhang L. HIV upsurge in China's students [J]. Science, 2019, 364 (6442):7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