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氏隼雕

鎖定
艾氏隼雕(學名:Hieraaetus ayresii):是鳥綱、鷹科中的一種中型猛禽。 成年雄鳥上體黑色,有斑駁白色,通常前額白色,尾巴灰色,有寬闊的黑色尖端和3-4個較窄的黑色條紋。初級飛羽次級飛羽黑色。下體白色,胸腹部有深褐色斑點,大腿和臀部較稀疏。腿純白色。飛翼下方的隱蔽部分有棕白色斑塊,飛行羽毛的下方黑色。眼睛黃色到橙色,腳爪黃色,虹膜藍色,鳥喙角質色,基部變淺,帶有黑色尖端。雄鳥比雌鳥小,雌鳥羽色也較暗,通常在下體有較濃的斑點,前額和上體的白色較少。
該物種棲息於森林和樹木繁茂的地區,在東非旱生疏林中特別常見,其中在南方的闊葉林冬季提供有利的繁殖地點。大多捕食40-200克的小型鳥類,特別是鳩鴿科。它們還捕獲小型哺乳動物,如松鼠和食果蝙蝠。原產於非洲林地。 分佈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
艾氏隼雕的學名是為了紀念南非鳥類學家“托馬斯·艾爾斯”(Thomas Ayres)。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Hieraaetus ayresii
別    名
艾瑞斯鷹
艾氏雕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隼形目
鷹科
隼雕屬
艾氏隼雕
亞    種
無亞種 [2]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中文學名
艾氏隼雕
命名者與年代
Gurney, 1862
同義學名
Spizaëtus ayresiiGurney, 1862
外文名
Ayres's Hawk-eagle

艾氏隼雕形態特徵

艾氏隼雕
艾氏隼雕(10張)
艾氏隼雕體長61釐米,翼展124釐米,體重714-1045克。在這個物種中,個體表現出非常多變的羽毛。然而,處於暗變色的鳥類數量最多。它們有黑色的上體,臉頰和頭頂黑色,具有像鷹一樣的外觀。頭部背面裝飾有一個略微直立的羽冠。下體包括喉嚨和下顎白色,帶有豐富的黑色條紋和斑點。上體羽毛黑色,下體白色,有深色邊緣,並且覆蓋着許多大的黑色條紋。暗色型有較淺的個體,具白色額頭和眼眉。處於這種清澈階段的艾氏隼雕具有深灰色的外觀,頂部的羽毛大部分具白色的邊緣,這會導致呈現出鱗片狀的特徵,尤其是頸背。它們的下部是白色的,有輕微的斑點或灰色條紋。還有一個非常罕見的黑色階段,其中的個體幾乎完全是黑色。 [4] 
在染色的所有階段,可以看到翅膀底部的大白點。該鳥喙為藍灰色,有黑色尖端。虹膜是深黃色,蠟臘和腿的裸露部分黃綠色。雌鳥通常比它的伴侶更黑,高出約15%。 [4] 
亞成鳥,上體羽毛呈深褐色,邊緣寬呈紅色,呈現明顯的鱗片狀外觀。頭部,上體和下體淺紅色。頭頂上有深褐色的強烈劃線,黑色的羽冠和胸部的兩側有細小的棕色條紋。飛行時羽毛,大飛羽和尾巴有一個深棕色的頂部和像成鳥一樣輕微的白色底面。翅膀白色,裸露部分的顏色與父母的顏色相似。 [4] 

艾氏隼雕近種區別

艾氏隼雕 艾氏隼雕
非洲真雕 非洲真雕
艾氏隼雕經常與非洲真雕(Aquila spilogaster)混淆,後者沒有羽冠,並且下體底部有較少的斑點。從分類學的角度來看,該物種與靴隼雕是近親。 [4] 

艾氏隼雕棲息環境

艾氏隼雕頻繁出現在森林和樹木繁茂的地區。它們在東非旱生疏林(brachystegia)中特別常見,其中闊葉林在南方的冬季提供有利的繁殖地點。它們也可以在林帶、溪流或樹木邊緣活動,會避開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無樹空間。在夏季,許多鳥類向南遷徙,也許從北部和東部遷移到更乾旱的林地。然後進入異國情調的木材種植園甚至城市的郊區。然而,這個物種在非洲大陸的東北部和西部是留鳥 [4] 

艾氏隼雕生活習性

艾氏隼雕是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最小的鷹類。因為體型小隻能捕獲適度的獵物,通常是重量不超過200克的鳥類。該物種通過其技能和飛行速度來彌補其體小的劣勢。捕食採用兩種方法:無論是平面或在一個相當的高度,用俯衝,雙翼折反來捕捉抓獵物,或者站在濃密的枝葉間,發現獵物後迅速穿過樹枝,經短距離的追逐後抓捕食物。
在雨季,11月至來年4月,艾氏隼雕會離開分佈中心很茂密的森林,並在更開放的叢林南部和沿東海岸定居。然後它們會進入城市,這導致其飲食結構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在郊區,它們主要捕捉野生的鴿子和家鴿。除西非外,在整個分佈範圍內都發生類似的南北運動,西非的種羣向塞內岡比亞或向西遷徙。 [4] 
艾氏隼雕大多捕食40-200克的小型鳥類,特別是鳩鴿科。它們還捕獲小型哺乳動物,如松鼠和食果蝙蝠。 [4] 

艾氏隼雕分佈範圍

現存(繁殖地):喀麥隆。
現存:安哥拉、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乍得 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加納、幾內亞、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盧旺達、塞拉利昂、南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現存和遊蕩(非繁殖地):南蘇丹。
現存和遊蕩:貝寧、塞內加爾、索馬里和蘇丹。 [3] 
艾氏隼雕分佈圖 艾氏隼雕分佈圖

艾氏隼雕繁殖方式

築巢季節在扎伊爾東北部是11月,東南部是2月;在肯尼亞是3月和5月至9月;在中部非洲是4-5月。鳥巢是用樹枝建造的,結構大型,並用新鮮的葉子裝飾內部。巢放在距離地面14米以內的大樹的樹杈上。雌鳥通常只在其中產1枚卵,偶爾,位於安第斯山脈南部的艾氏隼雕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43-45天。卵具有暗淡的白色,並散佈着褐色和淡紅色的斑痕,並具有淡紫色的底色。雛鳥天生有白色羽絨,眼前有深灰色標記。雛鳥孵化後需73-75天即可飛行。 [4] 

艾氏隼雕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3] 
物種數量估計為1,000-10,000只,大約等於670-6,700只成熟個體。趨勢判斷:如果沒有任何下降或嚴重威脅的證據,則懷疑物種數量穩定。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