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鎖定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是位於奧地利施蒂利亞州的公園。
中文名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地    點
奧地利施蒂利亞州
隸    屬
阿爾卑斯山的北部
組    成
灰巖和白雲岩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公園簡介

埃森武爾瑾地質公園位於奧地利施蒂利亞州,地質意義上隸屬石灰質阿爾卑斯山的北部,其巖體基本由灰巖和白雲岩組成,沉積時段從二疊紀至現代,超過2.5億年。它們在阿爾卑斯運動期間經受過斷裂、褶皺和抬升地質作用。大冰期的冰河和江河在塑造這些山體獨一無二的景觀方面發揮了最後的影響。地質上特別重要的遺蹟有:三疊紀安尼西期的標準剖面以及迦姆斯地區白堊/下第三系的巖體。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公園特點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地質行會,即,該地質公園的地質旅遊分會,成立於1999年。事實上,地質旅遊業可以追溯到1892年,那年,歐洲主要石膏洞穴之一的迦姆斯地區克勞斯洞穴安裝了電燈對公眾開放。迦姆斯地區的地質中心還特別安排了永久性陳列室展示毗鄰地區的地質環境和採礦史。她在提供地質旅遊路線的同時,還現場就地提供岩石、化石、大地構造運動、流水侵蝕以及人類活動對各種地質作用帶來的干擾遺蹟。自行車地質旅遊,一條要求甚高的自行車地質旅行路線所連接的地質遺蹟就更為分散。這些地質遺蹟中有白堊/第三紀邊界事件中用肉眼就可看到的證據,這一點十分罕見。地質研究討論會則服務於與這些地質項目準備工作有關的一切活動。在導遊帶領下野外旅行採集到的化石可在指導下製作,然後,置於顯微鏡下觀察研究;甚至就在近旁溪流中物色到的卵石,經切割打磨後也可製成舉世無雙的紀念品。流水對景觀造成的地質影響是公園(給予注意)的中心課題。維也納市民第二大水源地即出自該地喀斯特山區。除維爾道爾彭(Wildalpen)的博物館外,參訪該地大型泉眼也令人流連忘返,不能釋懷。系地下湖成因的沃瑟洛赫(Wasserloch)峽谷可以將流水活動的地質意義看個明明白白。在聖·高倫(St.Gallen)水公園,遊客可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輕輕鬆鬆地探究所有這種十分強烈的地質營力。漂流地質旅行自2003年即已對遊人開放,這是一種將娛樂和探險融為一體、並配備專職導遊作科學嚮導的旅遊項目。
國際上對地質行會的嘉許認可,不僅對其是一種新的鞭策,而且令歐盟也開始大力支持地質旅遊項目。大冰期及其對當地景觀、三疊紀時期海洋生命(奧地利已知最大海洋爬行動物在該地發現)、對喀斯特現象和洞穴的影響,會對地質環境(的接待能力)造成一種考驗,因為這個地方遊客數量與日俱增,他們都想親臨現場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