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果

(一般在清明前後吃,又叫清明果)

鎖定
艾果,全稱是艾葉米果,一般在清明前後吃,又叫清明果。其葉子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
中文名
艾果
別    名
清明果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食用功效
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
適宜人羣
老少皆宜
植物簡介
每年的陽春三月,都興做艾葉米果,材料是有艾草和大米做成的,工序比較複雜,餡最喜歡的筍,是不能少的,還有香菇,肉,葱,蝦米,可以做成餃子型、圓形。
艾果 艾果
用艾草做的清明果為深綠色,有股濃郁的艾香味。艾草同樣是我國廣泛用於製作清明果的原料。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温、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