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

鎖定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學名:Chelonoidis hoodensis):是爬行綱、陸龜科的物種。是加拉帕戈斯羣島象龜中最小的龜種之一。體重約60千克。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植食性,吃仙人掌和水果,鳳梨,水蕨,葉子和草。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也是行動非常緩慢的動物,每小時只能移動260米。僅分佈於南美國家厄瓜多爾的科隆羣島的艾斯潘諾拉島,也稱胡德島
曾經是加拉帕戈斯象龜的亞種之一,2014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Chelonoidis hoodensis
別    名
埃斯帕諾拉巨龜
胡德島巨龜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無孔亞綱
龜鱉目
陸龜科
南美象龜屬
亞    屬
加拉帕戈斯象龜亞屬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
亞    種
無亞種 [2]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3] 
中文名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
命名者與年代
Van Denburgh, 1907
同義學名
Chelonoidis nigrassp.hoodensis Van Denburgh, 1907
外文名
Española Giant Tortoise, Hood Island Giant Tortoise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形態特徵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9張)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是加拉帕戈斯羣島象龜中最小的龜種之一。體長約1米,雄龜體長85.5釐米,雌龜76.9釐米。是一種具有陸龜背甲的巨型烏龜。頭大,頸長。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後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四肢粗壯,柱狀。背甲、四肢和頭尾土黃色至青黑色,有的個體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規則黑斑,皮膚松皺。 [4] 
該物種具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的背甲殼,外殼黑色,上面窄,下部更寬。殼板對骨架結構中的肋骨進行剛性的保護是不可或缺的。陸龜外殼上的圖案保持着一個盾(殼段)的特點,雖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外層磨損的程度不一,但對每年的增長帶來確定年齡並非適用。但背殼對可以撤回的龜的頭,頸和前肢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腿大而粗短,具乾燥鱗屑和硬鱗。前腿有五個爪子,後腿四個。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生活習性

是一種晝行陸龜,棲息於落葉林、乾旱灌木叢和乾旱草原。該物種全年都對熱敏感,在每天中午變得不活動,並尋求陰涼處休息。它們以仙人掌、草、花朵和水果為食。主要食仙人掌,活動也與仙人掌的分佈密切相關。雄性艾斯潘諾拉島象龜通過張口嘶咬、伸長頸部和身體碰撞相結合來對抗。交配時,它們會發出刺耳的喉音。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剛起步的幼體通常停留在其孵化點附近。儘管成龜(16.7%)是成年四處遊蕩的物種,但大多數成龜靜坐不動。遊牧的成龜在島上移動,以探索可預測且豐富的牧草地區。 [4]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分佈範圍

僅分佈於南美國家厄瓜多爾的科隆羣島艾斯潘諾拉島,也稱胡德島 [4] 
科隆羣島 科隆羣島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分佈圖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分佈圖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保護現狀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極危(CR)。 [3] 

艾斯潘諾拉島象龜種羣現狀

象龜迭戈是加拉帕戈斯羣島上最年長的雄性象龜。在迭戈到來之前,艾斯潘諾拉島上只有2只雄性和12只雌性的艾斯潘諾拉島象龜,瀕臨滅亡。短短50年間迭戈在此繁育了800頭小龜,使得這一物種種羣得以壯大,整個小島也重新煥發了生機。迭戈生活在聖克魯茲島的象龜繁殖中心,在那裏,它與6頭雌龜進行交配。
直到2010年,科學家們才意識到,迭戈對它的種羣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有望使艾斯潘諾拉島象龜這一種羣脱離極瀕危狀態。通過調查發現,這一島上將近40%的新生動物都是它的後代,而所有象龜基本都流淌着它的血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