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山

(山東省棲霞市與煙台市蓬萊區之山脈)

鎖定
艾山,因產“靈艾”而得名。在山東半島東北部,煙台市棲霞市與蓬萊區 [26]  之山脈。主峯艾山,海拔814米。主峯四周的主要山峯有雙角山、鞏家山、婆家山、南崮山、北崮山、插旗頂、雷山等。總面積60餘平方公里。 [1] 
艾山溝深谷狹,山峻坡陡,脈脈相連。山嶺頂部土層較薄,岩石大量裸露,多為荒坡嶺地或石質山嶺,為棲霞主要用材林和經濟林區,已經建設為艾山國家森林公園 [2] 
中文名
艾山
別    名
艾崮山脈
地理位置
山東半島棲霞與蓬萊間
走    向
南北
主    峯
主峯艾山,海拔814米
面    積
60餘平方公里

艾山位置境域

艾山在山東半島的位置及地貌 艾山在山東半島的位置及地貌
艾山,位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城西北14公里、蓬萊區40公里處,山脊界棲霞與蓬萊之南北。地理座標為北緯37°25′,東經120°46′。主峯海拔814米,總面積60餘平方公里,為境內羣山之冠。艾山山脈的主要山峯有雙角山、鞏家山、婆家山、歪嘴山、馬山、小豬山、紫牛山、南崮山、北崮山、插旗頂、老山、牛卧山、躲荒山、交毛山、雷山等,分別居於棲霞與蓬萊邊界兩側。 [1] 

艾山主要山峯

艾山主峯地形特點 艾山主峯地形特點
主峯艾山,位於蓬萊區42.6處的王莊鄉西南,海拔814米,氣勢雄偉,主峯之左右輔兩耳峯。峯間石壁有洞,名曰“鵰鶚洞”,洞口大若碾盤,懸於半空,可望不可攀。右耳峯下曾有皇姑塔,已傾廢。主峯與右耳峯間有巨石聳立,謂“艾山石人”。東麓有温泉,水質清沏,壺盛燒水,年久無垢。山上盛產多種藥材。山南建有國營林場,養有牛、鹿。北側有八路軍兵器廠遺址;舊有尼姑庵,已圮;為林場。山東、山南皆為棲霞市。 [1]  [3] 
雙角山,位於艾山之西,海拔676米。山峯上部高峻,中下部漸緩。山多松及櫟類林木。
鞏家山,位於艾山西側,海拔719米。山勢飽滿,峯頂高聳,山上多松及櫟、刺槐等林木。
鞏家山 鞏家山
婆家山 婆家山
婆家山,位於鞏家山西南、蓬萊區43.4公里處村裏集鎮南端,為鞏家山山脈延續之山峯,海拔682米。山勢渾圓,雖高而坡緩。山上多松及刺槐等林木。山南、山東皆為棲霞市。 [3] 
馬山,位於婆家山西,海拔661.1米,山勢陡立。西南有馬耳山諸峯及小豬山。山上為松、櫟類及刺槐等林木。
紫牛山,位於馬山之北,海拔567米。山形似牛,諸峯擁簇,山上為刺槐、松及櫟類林木。但大部荒禿。
南崮山(天崮山) 南崮山(天崮山)
崮山,位於紫牛山北,分南崮山與北崮山。海拔分別為510.2米和452米,分別位於蓬萊區38.2、36.3公里村裏集鎮西南。南北崮山之間多奇峯怪石,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五月逛崮山,勝似御花園”之説。
北崮山,兩側山脈伸展,形成香爐頂和插旗頂兩峯。極險要,山巔平坦,分東西兩校場,為舊時屯兵處,尚存石臼數十個;西側有泉,名飲馬灣;南有插旗頂。 [3] 
南崮山,極陡峭,山巔平坦,舊有龍興寺,今圮;山西為棲霞市。 [3] 
牛卧山,位於艾山之東,海拔425.4米。為艾山餘脈延展之山峯。山上多松及灌木類,山前產花崗岩石料。
躲荒山位於牛卧山之南,海拔499.3米。主峯聳立,餘脈緩緩伸延,山上多松、櫟類及其它灌木類。
交毛山,位於艾山東南,海拔319.4米,與艾山延伸餘脈相連。傳説古代有鳳凰來此地,百羽交集於此而得名。
雷山,位於艾山之西南,海拔500.7米。遠望其峯頂如頭盔,四周陡峭,不易攀登。 [1]  [3] 

艾山地貌特徵

艾山所在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大部分地區處於魯東隆起區之膠北隆起中段,該隆起自元古代形成以來,一直處於上升剝蝕環境中。在中生代構造運動中發生差異運動,膠北隆起繼續上升,而縣境南緣蛇窩泊及東緣桃村一帶則發生凹陷,歸屬膠萊凹陷的邊緣。故地層廣泛出露太古界——元古界變質岩系。中生代侏羅系及白堊系地層則出露於東部及南部。縣域的西北、東南邊緣地帶還分佈有印支期及燕山期的中酸性、酸性岩漿岩。在區域構造上縣境位於棲霞腹背斜核部,該構造佔據了縣境的80%面積,孕有臧家莊盆地。區內斷裂構造發育,占主導地位的是北東向的新華夏系斷裂構造體系。 [4] 
密斑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為艾山的主要組成岩石。為燕山晚期侵入岩,分佈於艾山周圍和艾山-雨山岩體。 [5] 
艾山,為侵蝕構造低山,主峯海拔海拔800米以上,其餘多數山峯海拔400米以上。其地勢特點是溝深谷狹,山峻坡陡,脈脈相連。溝谷深處呈“V”字型,淺處呈“凹”字型。山嶺頂部土層較薄,岩石大量裸露,多為荒坡嶺地或石質山嶺,坡度20~25°;中下部為嶺坡梯田,呈台階形環山而列,階差大。坡度15~20°。為主要用材林和經濟林區。 [2] 

艾山土壤植被

艾山土壤

棕壤面積最大,在各鄉鎮皆有廣泛分佈。棕壤性土(Aa)分佈於山地丘陵的中上部的石質山嶺、荒坡嶺、嶺坡梯田、嶺地等地貌單元上,酸性巖類棕壤性土廣泛分佈於山地丘陵的中上部。非石灰性砂頁岩棕壤性土主要分佈在金山鄉豹山口西北 ;松山鄉東鹿頭、西鹿頭、大北莊、東北莊、鋪子夼;棲霞鎮葛家溝東北 ;非石灰性礫岩棕壤性土,主要分佈在松山鄉下紫現頭至漢橋;寨裏鄉豐粟至吳家、策裏於家、策裏賈家、策裏高家、東山莊、西山莊及臧家莊鎮甕留張家等地帶。典型棕壤(Ac)主要分佈於山丘中下部的嶺坡梯田、嶺地、溝谷梯田、沿河階地及傾斜平地上緣。洪積沖積棕壤主要分佈於臧家莊鎮、亭口鎮、官道鄉、觀裏鎮、松山鄉、楊礎鄉、蘇家店鄉、桃村鎮、寨裏鄉等地帶。殘積棕壤主要分佈於官道鄉、楊礎鄉、觀裏鎮、蘇家店鄉、小莊鄉、臧家莊鎮等鄉鎮嶺地中下部。
石灰性砂頁岩褐土性土分佈在松山鄉前鋪至東鹿頭、西鹿頭西北 及南莊東;鐵口鄉大莊至迎旭埠一帶。殘積褐土分佈於松山鄉上紫現頭西。 [6] 

艾山植被

地域土壤瘠薄,不同的土壤類型分佈着不同的植物羣落。野生植被,山丘中上部一般是針葉喬木赤松;石灰岩、鈣質巖區,多為側柏。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胡草、石竹、野枯草、黃背草等;灌木有酸棗棘、苑條、荊條、櫟等。棕壤性土及褐土性土的地域,山丘中部一般為針葉、闊葉混生喬木,主要有櫟類、刺槐、赤松;
石灰岩、鈣質巖區則有側柏分佈。灌木有柞、酸棗棘、苑條、荊條等;草本植物主要是黃背草、狗尾草、百里香、野枯草等。
中層棕壤性土形成地帶,山丘中下部多為闊葉喬木,主要有楊、刺槐、臭椿、梧桐、榆等;鈣質巖區則有楸樹分佈。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柞等;草本植物有黃背草、狗尾草、白茅草、菅草、苦菜、山蒜、車前、刺兒菜、馬唐及蒿草等。
普通棕壤形成地帶,山澗泊地、傾斜平地主要為闊葉喬木,有刺槐、楊、榆、柳等;灌木有紫穗槐、臘條、桑、綿柳等;草本植物有馬唐、白茅草、三稜草、馬齒莧、 菜、灰草及蓼科蒿草等。
典型棕壤及潮棕壤的形成地帶,河灘地的闊葉喬木主要有楊、柳、刺槐等;灌木有紫穗槐、臘條、桑、綿柳等;草本植物有蘆葦、白茅草、蒲草、三稜草、節骨草、馬唐、藜及蓼科蒿草等。
在草木植被中,人工栽培植物佔有一定比例。糧食作物中,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黍子等;經濟作物中,主要有花生、蔬菜、藥材等。整個農作物覆蓋率佔總覆蓋率的40%。人工栽種林木和果樹,主要有油松、刺槐、側柏、楊、柳、榆、椿、楸、桑、柞、法桐、蘋果、梨、桃、李、杏、柿、慄、棗、櫻桃等。其覆蓋率佔總覆蓋率的32%。
天然林木多,人工林木少;針葉林木多,闊葉林木少。 [7] 

艾山水文特徵

艾山丘陵區降水量為640~710毫米。降水量年際變率大,最多年份是1964年降水量為1392.2毫米,最少年份是1968年降水量為412.7毫米。年平均相對變率為15%,正變率年份佔37%,最大值為85%,負變率年份佔63%,最大值為45%。各季降水量相對變率都大於年降水量的相對變率,以冬春季較為明顯,相對變率分別為44%和41%,因而易發生冬春乾旱。1959~1983年,年降水量少於600毫米的有5個年份,出現在1968~1983年的16年間;年降水量大於900毫米的有4個年份,1968~1983年之間只出現過2年。1977~1983年的7年中年平均降水量為665.8毫米,較累年平均降水量少88毫米。 [8] 
艾山地區,徑流多屬山溪性,源高流急,速漲速瀉,夏季汛期常山洪暴發致災,冬春兩季則往往河涸流斷。“只有離境之水,卻無入境之流”,為膠東主要河流發源地,也是罕見的貧水區。發源於艾山地區的河流主要有: [9] 
艾山腳下的漩河上游河道 艾山腳下的漩河上游河道
漩河,上有三源:一是寺口北境黃山嶺;二是任留北雷山之陽;三是小莊北之上峴北溝。三支流匯於龍門口水庫,流經官道與觀裏交界地,南入萊陽境五龍河。西霞境內河長34.5公里。 [10] 
王莊河,發源於蓬萊王莊鄉艾山北麓,向東北流經鞏家莊和黃泥溝村於王莊村東東折,於宋家村東入棲霞界,注入白洋河。境內長11.5公里,彙集長3公里以上支流2條,流域面積43.2平方公里。
黃水河東支流,舊稱崮山河、大沙河、鴛鴦河,為蓬萊區第一大河,發源於蓬萊村裏集鎮馬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經南民山、大道劉家、站馬張家、村裏集、温石湯等村入小門家鄉,經大駱家和轉山高家村,於隋家窯村東北部西折,經南山北頭、南邢家、得口店等村入於家莊鄉,經岳家圈和大劉家村入龍口市界。境內長36.8公里,彙集長3公里以上支流17條,流域面積239.6平方公里。
平暢河,為蓬萊區第二大河,發源於蓬棲交界的蓬半山南麓(棲霞境內),於大奪溝村南入蓬萊區境,自南向北流經遇駕夼鄉、崮寺店鎮,折向東北,經淳于鄉、潮水鎮,於平暢魏家東北注入黃海。境內長19.6公里,彙集長3公里以上的支流20條,流域面積223.1平方公里。 [11] 

艾山氣候特徵

縣域屬暖温帶,東亞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季節交替分明,四季温差率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温為11.3℃;年平均降雨量753.8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07天。主要氣象性災害有旱災、洪災、雹災及連陰雨等,其中威脅最大的是旱災,發生頻率高、範圍廣,有“十年遇九旱”和“滿山流水響,莊稼才能長”的諺語。 [9] 

艾山自然資源

艾山礦藏資源

艾山南麓松山鄉石灰石儲量豐富,出露面廣,質地優良。開採石灰石燒製石灰有着悠久的歷史。
花崗石,儲藏量大,大面積裸露於地表,易於開採,花紋優美,可塑性強,便於加工。為上等建築材料。
鐵礦石,多分佈於南麓松山部分地域,礦石品位含鐵在20~40%左右。礦體小且分佈零散。 [12] 
鉀長石,分佈於村裏集鎮後吳家、南民山及王莊鄉艾山林場一帶。 [13] 

艾山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縣內分野生木本植物和野生草本植物兩類。野生木本植物有65科286種。其中喬木197種,灌木48種,花木21種,藤木20種。以縣境中部及西北部的山區分佈種類最多,數量亦較大。主要用材喬木有赤松、刺槐、白榆、毛白楊、楸樹、泡桐、楸葉桐、加楊、雜交楊、旱柳、垂柳、臭椿、楓楊、黑松、麻櫟等。主要經濟樹種有蘋果、梨、桃、杏、李子、葡萄、山楂、板栗、核桃、柿子、大棗、櫻桃、桑、花椒、海棠、石榴、君遷子(軟棗)等。主要灌木有棉槐、白臘、胡枝子、黃荊、杞柳、繡線菊、杜鵑、多花薔薇、郁李、櫟類、酸棗棘等。古老稀珍樹木有銀杏、赤松、園柏、檜柏、國槐、楸樹、枳椇、刺楸、杜梨等。由外地引進的主要樹種有:落葉松、蘭考泡桐、刺松、白榆、水杉、雜交楊、赤楊、華山松、法桐、樟子松、火炬松、鉛筆柏、園柏、龍柏、雪松、杜仲等。
野生草本植物中,有農田雜草92種。其優勢草種主要有馬唐、蟋蟀草、畫眉草、馬齒莧、莎草、鐵莧菜、皺果莧等為主;平原地以馬齒莧、馬唐、蟋蟀草、刺兒菜、皺果莧、莎草、薺菜、鐵莧菜等為主;麥田雜草以娘蔫、薺菜、泥採菜等為主。
野生飼草資源亦較豐富,經普查共有367種,以禾本科的黃背草、野古草、馬唐、狗尾草等為主。其中尤以馬唐、狗尾草等為營養成份較高的飼草。
動物資源,棲霞動物分類,野生無脊椎動物11種,野生無脊椎節肢動物752種,無脊椎節肢動物中昆蟲綱已鑑定出744種,其中害蟲561種、害蟲天敵179種、資源昆蟲4種;有脊椎動物230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9種,鳥類200餘種,哺育動物13種。據清《棲霞縣誌·物產》記載:“獸則狼、獾、狐、貉亦間有之。”1949年在牙山、艾山等地域,時見野狼出沒。
其它動物有草兔、刺蝟、狗獾、猞猁、狐狸、黃鼬、蝙蝠、田鼠、烏龜、壁虎、蛇類、蟾蜍、青蛙等。鳥類有貓頭鷹、大山雀、野雞、黃鸝、黃雀、杜鵑、喜鵲、烏鴉、麻雀、燕子、布穀鳥、啄木鳥、野鴿、斑鳩、鵪鶉、百靈、叨魚郎、山鷹、紅尾伯勞、水鴨、鷲、鴟鴞等。昆蟲類有蜜蜂、螳螂、蟬、蟋蟀、蚱蜢、蟈蟈、蟑螂、蝴蝶、蜻蜓、蚯蚓、蜘蛛、蠐螬河蝦、河蟹、水蚤、蚶蜴、蠍子、虻蟲、蚰蜒、麥蚜、玉米螟、棉蛉蟲、花生蚜、粘蟲、地老虎、松幹蚧、天牛、赤眼蜂、瓢蟲、牙繭蜂、草蛉、螟蟲、長距蜂、蚱蟬、蚊、蠅、蛾、桑蠶、椿蠶、土元等。 [14] 

艾山藥材資源

根莖類黃芩、丹蔘、桔梗、防風、柴胡、遠志、地丁、前胡、紫參、苦蔘、地榆、蒼朮、葛根、穿山龍、元參、天花粉、天門冬、草烏、紫草、威靈仙、何首烏、藜蘆、天南星、蘆根、茅根、山藥、薤白、芍藥、野百合、小櫱、黃芪、黨蔘、升麻、澤瀉、土大黃、漏蘆、生薑、葱根、大蒜、魔芋、徐長卿、白頭翁、紫莞、山豆根、射干、茜草、黃首烏、玉竹、狼毒、平貝母、七葉一枝花、毛知母等52種。
葉及全草類翻白草、茵陳、益母草、艾葉、桑葉、蘇葉、紫蘇梗、敗醬草、酢醬草、蒲公英、青蒿、薺菜、車前草、馬齒莧、百部、金錢草、蜈蚣草、萱草、小薊、稀籤草、鴨跖草、鬼針草、夜交藤、水楊梅、扁蓄、瞿麥、野薄荷、浮萍、側伯葉、伸筋草、仙鶴草、透骨草、貓眼草、劉寄奴、水芹菜、豬毛菜、火絨草、細辛、香薷、藿香、荊芥、木賊、檉柳、葛藤、葛葉、迎山紅、夏枯草、龍膽草、白薇、山扁豆、石韋、龍葵、問荊、葎草、老鸛草、水辣蓼、爬山虎藤、寄生、香附、大薊、血見愁草、馬蘭草、瓦松、地錦草、土三七、旱蓮草、牛蹄葉、穿葉蓼、蓖麻葉、鼠麴草、山梗菜、三稜草等72種。
果實類桃仁、杏仁、萊服子、瓜簍、蒼耳子、牛蒡子、車前子、桑椹子、馬兜鈴、麥芽、谷芽、小茴子、韭子、牽牛子、赤小豆、酸棗仁、薏米、綠豆、急性子、葱子、浮小麥、蕎麥、絲瓜絡、枸杞子、蘇子、白芥子、菟絲子、山楂肉、王不留、刺槐子、白扁豆、核桃仁、栗子、柏子、白蒺藜、大棗、小花椒、芝麻、松子、酸漿子、冬葵子、地膚子、葶藶子、郁李仁、蓖麻子、火麻仁、山刺梅、蘿摩子、水紅子、蛇牀子、野豌豆等51種。
花類野菊花、金銀花、雞冠花、黃花、葛花、洋金花、石花、月季花、牡丹花、旋復花、玉簪花、芫花、鳳仙花、蒲黃、葵花、款冬花等16種。
皮及木類桑白皮、桑枝、柞樹皮、榆皮、柿蒂、西瓜皮、狗奶根皮、箭羽等8種。
其它藥類全蠍、土元、蟬蜕、蛇蜕、鱉、螻蛄、水蛭、雞內金、蟾蜍、烏蛇、獾油、刺蝟皮、桑螵蛸、蜂房、靈芝、蜂蜜、蜂蠟、蜂王漿、豬苓、茯苓、木耳、松蘑菇、夜明砂、狗胃、羊肝、驢腎、泥鰍、地龍、殭蠶、斑矛、人中白、馬勃、瞎眼蠓、蝸牛、滑石等35種。 [15] 

艾山林業資源

歷史上,山丘林木繁茂,灘、坡、山間平原蒿草旺盛。抗日戰爭前自然植被覆蓋率達35%。戰爭年代,山區林木遭破壞,致使部分山嶺荒禿。建國後,封山造林,綠化荒丘,使林木覆蓋率得到恢復。1960年代末及190年代初期,因“左”的影響加上松毛蟲、松幹蚧為害,1977年林木自然植被覆蓋率下降到17%。1978年落實林業政策,採取以封為主,封、造、管結合的林業生產措施,林木自然植被覆蓋率恢復到25.48%。 [7] 
蓬萊艾山林場 蓬萊艾山林場
1949年4月,蓬萊縣政府成立公營艾山林場。艾山林場,亦稱“大庵林場”,位於蓬萊境南部艾山北麓,面積4591畝。建場後,堅持以封山育林為主,到1952年,有林地面積達到3200畝。1955年營造黑松林100畝,森林撫育1396畝。1957年補植造林275畝,幼林撫育485畝。1962年,有林地面積達到4581畝,苗圃地10畝;林木總蓄積量1251立方米。1974年林木受松幹蚧危害嚴重。1975~1977年砍伐受害嚴重松林1328畝,採伐木材1514立方米,其中等內材266立方米、等外材1248立方米。1991年,全場有林業用地3996畝,其中有林地3878畝(刺槐1382畝、赤松1595畝、黑松467畝、落葉松125畝、板栗134畝、蘋果43畝、其他74畝)、疏林地92畝、天然灌木林55畝、未成林造林地31畝,非林業用地583畝,活立木蓄積總量354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4.6%。 [16-17] 
艾山南麓棲霞境內,1985年林業情況是:蘇家店鄉有林地58361畝,疏林地7233畝,未成林造林地11畝,固定苗圃40畝,合計70903畝;松山鄉有林地27757畝,疏林地4897畝,合計35458畝。 [18] 
1991年,艾山被列為山東省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1995年,艾山林場林地面積達到4500畝,森林覆蓋率為84.6%。 [19] 

艾山山嶽景觀

艾山山峯 艾山山峯
艾山山峯挺拔險峻,遠望如筆架。晴日登頂遠眺,可望蓬萊、龍口、棲霞三市概貌和渤、黃二海風光。山腳下聳立着10多米高酷似扁擔的"扁擔石",傳説玉皇的堂弟靜觀曾用它擔神馬下凡消除人間瘟疫。山地生態環境良好,山林風光秀麗,山間溪水長流,鳥語花香,氣息宜人,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盛產水果、幹雜果及土特山貨,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觀光旅遊。
崮山地貌特徵 崮山地貌特徵
崮山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膠東小華山"之譽。崮山雙峯並起,高入雲表,民諺雲:"南崮北崮,去天一步,打開天門,取老君的仙丹葫蘆。"南崮海拔510米,山巔舊有龍興寺,尚存金代刻石多處。北崮海拔542米,僅兩條登山通道。其一順巨石巖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稱"梯子口"。民諺曰:"一人把住梯子口,千軍萬馬不能走。"其二為人工開鑿的盤山路,路一側直臨崖頭,極其險峻。山巔平坦,有插旗頂、飲馬灣、西校場、龍墩、繡墩等景點和古代屯兵遺址。建國後封山育林,栽松植果,林地面積大增。喬木以黑松為主,隨着樹齡的增長,與崮山奇石相映襯,觀賞價值不斷提高。 [20] 

艾山文物遺址

蓬萊艾山後大庵廟八路軍兵工廠舊址 蓬萊艾山後大庵廟八路軍兵工廠舊址
八路兵器廠,位於艾山主峯北側。原兵器廠坐北面南,3層樓式建築,被日本侵略軍燒燬。建國後,於原址修建硬山式瓦房14間,翻修東廂房3間;正房面闊37.9米,進深5.5米,南側牆外中央位置嵌原碑石刻,書"八路兵器廠周吉隆"及周吉隆篆字印章。門前不遠處遺有當年搗藥用的大石臼及碾具等。2015年6月23日,被山東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1] 

艾山開發保護

崮山景區 崮山景區
1980年代末,艾山林場場內生態環境良好,山林風光秀麗,山間溪水長流,空氣清新,花香鳥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盛產水果、幹雜果及土特山貨,每年都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觀光賞遊。1990年代初,附近村民對崮山已有小規模開發,如開闢山道、修葺古代石刻、建遊人憩息涼亭等。 [20] 
1991年,艾山被列為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艾山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包括:艾山林場,與艾山林場接壤的王莊鄉、村裏集鎮附近的山嵐林地等,總面積為8萬畝。艾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各種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巢、穴、洞,各種喬灌木、藥材、草本植物以及植被均屬保護對象。 [22] 
艾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門 艾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門
艾山棲霞一側的山門 艾山棲霞一側的山門
2002年5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蓬萊艾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578.67公頃,主要由艾崮山脈組成。它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險峯羣崮、温泉碧湖、歷史遺蹟為特色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人間仙境——蓬萊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集雄、峻、幽、奇、靜於一體,是開展休閒避暑、登山探險、生態觀光等旅遊活動的理想場所。 [23] 

艾山歷史戰事

1939年初,中共領導下的抗日遊擊武裝——第八總隊和第六大隊在艾崮山區組成。4月,組成了包括五支隊和蔡、秦等國民黨遊擊司令在內的“魯東抗日聯軍”。中共領導下的“棲霞縣區青年抗敵救國團”亦進行公開活動,推動抗日。棲霞縣抗日統一戰線形成。 [24] 
雷山慘案。1940年4月15日,日偽軍突襲小夼,殺害林修本等7人,傷林昌茂等4人,燒燬民房500餘間。6月1日,日偽軍突襲邢家閣,殺害民兵指導員鄭頌文等20人。中旬,駐黃縣、招遠、蓬萊、棲霞四縣日偽軍3000餘人分多路合擊雷山(屬艾山)地區,後寨村被火燒六天六夜,至10月10日該村再次被燒。11月27日,日偽軍入侵路家溝,殺害15人,燒房347間。1941年9月13日和18日,日偽軍兩次襲擊曹高家;12月31日,城南石家莊教員石錦章等5人被殺害,另3人死裏逃生。
雷山戰鬥。1940年6月15日,由五支隊主力和縣大隊配合進行的雷山(屬艾山)伏擊戰,殲敵70餘人。1943年唐山戰鬥,殲敵23人。
1943年,棲霞縣黨、政、軍、民在小莊鄉上馬家建雷山烈士碑,紀念雷山戰鬥和雷山慘案。 [25] 
參考資料
  • 1.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貌   第二節 山脈
  • 2.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地貌特徵
  • 3.    蓬萊縣誌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二類 地貌   第二輯 山脈
  • 4.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質
  • 5.    蓬萊縣誌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一類 地質   第三輯 岩漿岩
  • 6.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三節 土壤分佈
  • 7.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四節 植被
  • 8.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三章 氣候、物候   第二節 氣候
  • 9.    棲霞縣誌 概述
  • 10.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貌   第三節 河流
  • 11.    蓬萊縣誌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二類 地貌   第三輯 河流
  • 12.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三節 礦藏資源
  • 13.    蓬萊縣誌 第二卷 自然環境  第六類 自然資源   第二輯 礦產資源
  • 14.    棲霞縣誌 點此打開全庫目錄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四節 生物資源
  • 15.    棲霞縣誌 第二編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五節 藥材資源
  • 16.    蓬萊縣誌 第十一卷 林業  第七類 林場 苗圃   林場
  • 17.    蓬萊縣誌 第十一卷 林業  第三類 林木權屬   林木權屬
  • 18.    棲霞縣誌 第五編 林業  第二章 森林資源   第一節 林地面積
  • 19.    蓬萊市情叢書 蓬萊旅遊大觀 旅遊景觀覽勝  七、其他景觀
  • 20.    蓬萊縣誌 第十九卷 旅遊  第二類 旅遊資源   山嶽景觀
  • 21.    蓬萊縣誌 第二十五卷 文化  第七類 文物   近現代遺址
  • 22.    蓬萊縣誌 附錄  第一類 文獻輯存   蓬萊縣艾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 23.    蓬萊艾山概況  .蓬萊艾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引用日期2019-11-18]
  • 24.    棲霞縣誌 第十八編 民政  第三章 烈士褒揚   第二節 修建紀念物
  • 25.    棲霞縣誌 第十七編 軍事  第七章 兵事   第二節 抗日戰事
  • 26.    煙台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台市蓬萊區 - 人民頭條 - 人民週刊網—主流輿論融合傳播平台  .人民週刊網.2020-06-24[引用日期2022-08-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