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倫·保羅

鎖定
艾倫·保羅(Alan Paul),男,一自由職業者,三個孩子的父親,人稱“熊貓爸爸”。2011年當圍繞“虎媽”的爭論正鬧得沸沸揚揚時,艾倫·保羅站出來公然反對、挑戰“虎媽”之教育方法
中文名
艾倫·保羅
外文名
Alan Paul
職    業
自由職業者
性    別

艾倫·保羅人物簡介

艾倫·保羅是《Big in China, My Unlikely Adventures Raising a Family, Playing the Blues and Becoming a Star in Beijing》一書的作者,此書是根據他在《華爾街日報》上的獲獎專欄《老外在中國》(The Expat Life)編撰而成,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出版發行。
2011年當圍繞“虎媽”的爭論正鬧得沸沸揚揚,艾倫·保羅感到越來越困惑的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一直沒有被人提出過:爸爸們都上哪兒去了? 就正確的育兒方式而言,艾倫·保羅不能完全認同母親們的觀點,不管是不是虎媽。
熊貓爸爸的育兒目標是:將孩子培養成獨立、能幹、自信的成年人。如果你的目標和我一樣,那麼“虎媽式”教育絕對不是一種優秀的教育方法。

艾倫·保羅影響力

當艾倫·保羅的孩子們分別是2歲、4歲和7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五口從新澤西郊區搬到了北京。在中國度過的三年半時間使艾倫·保羅對“虎媽”蔡美兒(Amy Chua)的觀點產生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見解。而蔡美兒聲稱,她的育兒方式不僅是最好的,而且還是中國式的。
在到達北京後的最初幾周,艾倫·保羅一家參加了孩子就讀的英文學校舉辦的一場才藝表演。他們注意到中國孩子紛紛登台演奏蕭邦練習曲貝多芬交響曲,而來自西方的孩子則悠然自得地走上台,興高采烈地拍動雙臂演唱ABC之類的兒歌。
在中國,艾倫·保羅認識到一些人雖然將中國式教育視作金科玉律,但已有許多人對這種體制提出質疑,指出這種教育方式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革新精神,這正是中國目前非常需要的兩樣東西。艾倫·保羅在目睹了“虎媽式”教育實例後説,他對這種“虎媽式”的強迫教育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反感。
長子出生以來,艾倫·保羅並開始承擔了照顧孩子的主要職責。但因自己常常也有工作要做,有時候需要通過制定越來越複雜的家庭計劃表來同時應對各種時間緊迫的任務。這樣一來,有控制的混亂就成為艾倫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這對艾倫來説是一種有效的運行方式,儘管它使他的一些朋友和親戚感到不可思議,也曾使心理脆弱的保姆奪門而逃。
艾倫説,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很有裨益,使他們有機會承擔責任,變得獨立自主,可以看到他們的父母在各自追求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生涯的同時又互相滲透到對方的生活中。這樣就能使他們早早發現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有控制的混亂世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駕馭它,而不是等待事情變得完美。
媽媽們總是更注重細節並喜歡下達指令,爸爸們常常不太在意表面的混亂,更能適應這種混亂,而且更容易用總攬全域的眼光看問題。如果妻子和丈夫調換位置,生活肯定會變得更有序。只有在兩個人的基本價值觀相同而且分歧很小的情況下,這種育兒方法才能奏效。
在艾倫這種方式下被撫養長大的孩子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和興趣。讓家就像一所州立大學,在這兒,你能獲得很好的教育,但凡事必須親力親為。
這不是蔡美兒所描繪的超級有序的家庭,但是,孩子們一直在學着為自己的家庭功課、玩耍時間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承擔責任。這麼做能使他們對自己取得的成績產生一種由衷的自豪感。他們的成功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證明他們的父母是成功的。

艾倫·保羅育兒心得

《Big in China, My Unlikely Adv 《Big in China, My Unlikely Adv
強迫一個孩子長期屈服於你的意願要麼會使他(她)成為俯首貼耳、凡事沒有主見的孩子,要麼會導致長期的反叛和頂撞。禁止孩子到朋友家去玩並在那兒過夜會進一步加劇危險的孤立感,使他們無法獲得一輩子都需要用到的社交和互動能力。這些正是一個孩子為長成一個機能正常的成年人所需磨練的技巧,遠比能夠彈奏鋼琴重要。孩子需要更多自由玩耍的時間,而不是更少。
除了可以省下請保姆的錢外,在朋友家借宿還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在任何地方、任何牀上枕着任何一個枕頭睡覺。這不是一種該被嘲諷的能力。實際上,這是每個人在養育孩子時都應該現實地設定的三個目標之一,這三個目標是:讓他們在成年時不存在睡覺、吃飯和兩性關係方面的障礙。做到這這些你就可算是稱職的父母,為他們提供了茁壯成長所需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