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木槭(拉丁名:Acer pictumThunb. ex Murray )是無患子科
[1]
,槭屬的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粗糙,冬芽近於球形,鱗片卵形,外側無毛,邊緣具纖毛。葉片紙質,基部截形或近於心臟形,外貌近於橢圓形,裂片卵形,先端鋭尖或尾狀鋭尖,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葉柄細瘦,無毛。花多數,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生於有葉的枝上,花的開放與葉的生長同時;萼片黃綠色,長圓形,花瓣淡白色,橢圓形或橢圓倒卵形,花葯黃色,橢圓形;子房無毛或近於無毛,翅果嫩時紫綠色,成熟時淡黃色;小堅果壓扁狀,翅長圓形,5月開花,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和長江流域各省。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蒙古、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該種分佈很廣,木材堅硬、細緻,有光澤,可供傢俱、樂器、儀器、車輛、建築細木工用材。是北方重要秋天觀葉樹種,葉形秀麗,嫩葉紅色,入秋又變成橙黃或紅色,可做園林綠化庭院樹、行道樹和風景林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
色木槭形態特徵
編輯葉紙質,基部截形或近於心臟形,葉片的外貌近於橢圓形,長6-8釐米,寬9-11釐米,常5裂,有時3裂及7裂的葉生於同一樹上;裂片卵形,先端鋭尖或尾狀鋭尖,全緣,裂片間的凹缺常鋭尖,深達葉片的中段,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除了在葉脈上或脈腋被黃色短柔毛外,其餘部分無毛;主脈5條,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微凸起,側脈在兩面均不顯著;葉柄長4-6釐米,細瘦,無毛。
花多數,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多數常成無毛的頂生圓錐狀傘房花序,長與寬均約4釐米,生於有葉的枝上,花序的總花梗長l-2釐米,花的開放與葉的生長同時;萼片5,黃綠色,長圓形,頂端鈍. 形,長2-3毫米;花瓣5,淡白色,橢圓形或橢圓倒卵形,長約3毫米;雄蕊8,無毛,比花瓣短,位於花盤內側的邊緣,花葯黃色,橢圓形;子房無毛或近於無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柱無毛,很短,柱頭2裂,反捲;花梗長1釐米,細瘦,無毛。
翅果嫩時紫綠色,成熟時淡黃色;小堅果壓扁狀,長1-1.3釐米,寬5-8毫米;翅長圓形,寬5-10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2.5釐米,張開成鋭角或近於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3]
色木槭主要變種
編輯彎翅色木槭(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該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葉較大,通常寬8-12釐米,稀達14釐米,長8-10釐米,基部近於心臟形,3-5淺裂,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尾狀鋭尖,葉柄長5-6釐米,淡紫色;果序傘房狀,長7釐米,淡紫色,翅果纖瘦,較小,長約2釐米,小堅果壓扁狀,長圓卵形,長約1釐米,寬5毫米,翅寬5毫米,直立張開,常向內彎曲而先端略近於交接。花期不明,果期9月。產浙江西北部。生於海拔400米的叢林中。模式標本採自臨安天目山。該變種與日本的A. mono. Maxim. var. mayrii(Schwer.) Nakai相近,但該變種的葉3-5裂,而翅果較大,當易於辨別。
大翅色木槭(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該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葉較大,常寬7-13釐米,長5-10釐米,基部近於心臟形或截形,常5裂、稀3裂,裂片近於卵形,先端鋭尖,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後飲黃色,小堅果壓扁狀,近於圓形或卵形,較小,長8-10毫米,寬5-7毫米,翅長圓形,較大,寬9-12毫米,連同小堅果長3.5-4釐米,張開近於水平,稀略近於鈍角。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期9月。產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雲南和西藏南部。生於海拔2100-27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採自四川理縣。
岷山色木槭(變種)(植物分類學報)該變種與原種和前變種的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葉近於革質,基部近於圓形或近於心臟形,顯著地3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鋭尖;翅果長約2.61-3釐米,小堅果壓扁狀,近於卵形,長8-10毫米,寬6-8毫米,翅長圓倒卵形或近於鐮刀形,長1.6-2釐米,寬1-1.2釐米;張開近於水平或稍反捲。花期不明,果期9月。產四川西部 (岷山與邛崍山兩山脈)和雲南西北部(雪山山脈)。生於海拔2300-28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採自四川理縣。
該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葉較小,長和寬均約4-7釐米,基部近於圓形,常3裂,裂片卵形,先端長鋭尖,還有不分裂的葉同時生長,翅果長約3釐米,小堅果壓扁狀,翅近於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張開成鋭角。花期不明,果期9 月。產貴州中部至北部及四川東南部至西部。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栽培植物。
[2]
色木槭生長環境
編輯稍耐陰,深根性,喜濕潤肥沃土壤,在酸性、中性、石炭巖上均可生長。萌染性強。乾旱山坡, 河邊, 河谷,林緣, 林中, 路邊, 山谷櫟林下, 疏林中,谷水邊, 山坡坡闊葉林中、林緣、 陰坡林中, 雜木林中。有人工引種栽培
[5]
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2]
色木槭分佈範圍
編輯色木槭繁殖方法
編輯色木槭採種調種
色木槭圃地選擇
用作育苗的苗圃地,應重點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以6.7-7.8為宜。育苗地還應當具備一定的灌溉條件。
色木槭種子處理
種子催芽採用層積催芽時,將種子與含水量為60%-70%的濕沙以1:3的體積比混合,在室內用容器或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處挖深80 釐米、寬100 釐米的貯藏坑,坑長度視種子量多少而定。坑底鋪濕沙10釐米左右,置入種子與濕沙的混合物至距地面10釐米-20釐米,四周挖排水溝以防積水。
種子入坑後,每10天-15 天翻動檢查一次,嚴防坑內沙過幹、過濕或種子黴變。層積時間45天-60 天。待種子有30%裂口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前如種子未發芽萌動,應按上法在背風向陽處挖淺坑(30釐米)層積,上覆蓋塑料薄膜,或置於室內(20℃-30℃)催芽。
[6]
種子催芽採用中温水浸催芽時,將50℃-60℃水倒入容器內,然後邊倒種子邊攪拌,倒完種子後,水面要高出種子10釐米以上。自然放涼後浸泡24小時,中間換水1次-2次。種子撈出置於室温25℃-30℃環境中保濕,每天沖洗1次-2次。待有30%的種子裂口露白,即可進行播種。
色木槭播種方式
大田育苗時,整地用低牀或低壠。播種方法為條播,行距15釐米。播種深度為2釐米-3釐米。播種量225克-300克/平方米。播後可以覆蓋地膜或細碎作物秸稈。
容器育苗時,採用可降解的網袋、紙袋、塑料缽做育苗容器,常用規格有5×10釐米、8×12釐米、10×15釐米、18×22釐米等。基質可用人工配比輕質營養土,配製1∶2的糞土、黑沙土作為裝袋的營養土。每個容器內播種2粒-3粒,播種後覆土2釐米左右。
[6]
色木槭栽培技術
編輯出苗率達40%左右時,應撤除覆蓋物。用地膜覆蓋的,應及時破膜放苗。用作物秸稈覆蓋的,分2次-3次撤除覆蓋秸稈。
苗高10釐米時可間苗、定苗,株距8釐米-10釐米。定苗後,每10天-15天灌溉並施肥一次,施尿素7.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糞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9月份後,停止施氮肥和灌溉。
適時中耕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見草就除,每除必淨。
色木槭主要價值
編輯色木槭經濟
能吸附煙塵及有害氣體,分泌揮發性殺菌物質,淨化空氣。其樹皮灰棕色或暗灰色,單葉對生,葉片五裂,花序頂生,花葉同放,樹姿優美,葉色多變,是城鄉優良的綠化樹種。其樹體含水量較大,而含油量較小,枯枝落葉分解較快,不易燃燒,也是理想的防火樹種。
[6]
色木槭藥用
化學成份:葉含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卡寧(canin),卡拉花青甙(karacyanin),石蒜花青甙(lycoricyanin),芍藥花甙(paeonin),矢車菊素(cyanidin),飛燕草素(delnhinidin),芍藥花素(peo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
[7]
色木槭現代研究
編輯種內競爭
色木槭的種內競爭強度較大,佔總競爭的26.1%,在早期階段,色木槭的種內競爭強度隨着徑級的增加而增大,胸徑大於30釐米後,其競爭強度又逐漸降低;色木槭的種間競爭強度(89.061)大於種內(31.487),色木槭種內和種間競爭強度的順序為:色木槭>糠椴>蒙古櫟>黃菠蘿>胡桃楸>紫椴;隨着色木槭胸徑的增大,所受到的競爭壓力逐漸減小,胸徑在15釐米以前所受到的競爭壓力最大,競爭強度與對象木的胸徑大小之間的關係近似服從指數函數關係。在自然條件下,當色木槭胸徑達到15釐米前時,應對其進行撫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8]
開花習性與幼果發育
高風華通過對色木槭開花習性與幼果發育的觀察與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小氣候條件下,株間花期物候特徵相差4~6天要的≥10℃的有效積温存在明顯差異,是遺傳差異作用的結果;然而花期差異不大,為15~16天。花的形態構造有2種類型3、個開放時間。即第1批花為雄蕊伸長型,第2批花為雌蕊伸長型,第3批既有雄蕊伸長型,亦有雌蕊伸長型;雌蕊伸長型最終發育成小幼果,存在部分花果同期現象。
[9]
- 參考資料
-
- 1. 色木槭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7-07-19]
- 2. 色木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色木槭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7-12]
- 4. 曹申全;張茂增;羅也;張鵬;楊玲;瀋海龍;紫紅秋葉色木槭優良觀賞種質資源調查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3-08-28
- 5. 色木槭 . 中國植物物種編目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5-16]
- 6. 色木槭(五角楓苗木培育) .河北省林業廳[引用日期2014-04-13]
- 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8. 殷東生; 葛文志; 張鳳海; 瀋海龍;色木槭天然次生林種羣競爭關係研究[J];植物研究;2012-01-15
- 9. 高風華;色木槭開花習性與幼果發育的觀察與研究[J];吉林林業科技;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