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頌·良耜

鎖定
《周頌·良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記述大周先民生產祭祀情形的農事詩,是秋收後周王祭祀土神和穀神的樂歌。全詩一章,二十三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七句,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最後四句,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此詩多用白描,層次清晰,語言通俗,用韻靈活。
作品名稱
周頌·良耜
作品別名
良耜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西周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四言詩

周頌·良耜作品原文

周頌·良耜
畟畟良耜
俶載南畝
播厥百穀,
實函斯活
或來瞻女
載筐及筥
其饟伊黍
其笠伊糾
其鎛斯趙
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
獲之挃挃
積之慄慄
其崇如墉
其比如櫛
以開百室
百室盈止,
婦子寧止。
殺時犉牡
有捄其角
以似以續
續古之人 [1] 

周頌·良耜註釋譯文

周頌·良耜詞句註釋

⑴周頌:《詩經》中“頌”部分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頌是祭祀宗廟的樂歌,不僅配樂,而且還有舞蹈。周頌部分今存三十一篇。
⑵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鋒刃快速入土的樣子。耜(sì):古代一種像犁的農具。
⑶俶(chù):開始。載:“菑(zī)”的假借。載是“哉聲”字,菑是“甾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畝:古時將東西向的耕地叫東畝,南北向的叫南畝。
⑷實:百穀的種子。函:含,指種子播下之後孕育發芽。斯:乃。
⑸瞻:供給,供養。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認為當讀同“贍給之贍”。瞻、贍都是“詹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⑹筐:方筐。筥(jǔ):圓筐。
⑺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飯食。
⑻糾:結,用帶子結於項下。一説指用草繩編織而成。
⑼鎛(bó):古代鋤田去草的農具。趙:鋒利好使。
⑽薅(hāo):去掉田中雜草。荼(tú)蓼(liǎo):荼和蓼,兩種野草名。
⑾朽:腐爛。止:語助詞。
⑿挃(zhì)挃:形容收割莊稼的磨擦聲。
⒀慄慄:形容收割的莊稼堆積之多。
⒁崇:高。墉(yōng):高高的城牆。
⒂比:排列,此言其廣度。櫛(zhì):梳子。
⒃以:而。開:設置。百室:指眾多的糧倉。
⒄犉(chún):黃毛黑唇的牛。 [7] 
⒅有捄(qiú):形容牛角很長。有,形容詞詞頭。捄,通“觩”,獸角曲而長貌。
⒆似:通“嗣”,繼續,嗣續。
⒇古之人:指祖先。 [2]  [3]  [4]  [5]  [6] 

周頌·良耜白話譯文

犁頭入土真鋒利,
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穀種子播田頭,
粒粒孕育富生機。
有人送飯來看你,
挑着方筐和圓簍,
裏面裝的是黍米。
頭戴手編草斗笠,
手持鋤頭來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爛作肥料,
莊稼生長真茂密。
揮鐮收割響聲齊,
打下穀子高堆起。
看那高處似城牆,
看那兩旁似梳齒,
糧倉成百開不閉。
各個糧倉都裝滿,
婦女兒童心神怡。
殺頭黑唇大黃牛,
彎彎雙角真美麗。
不斷祭祀後續前,
繼承古人的禮儀。 [3]  [4] 

周頌·良耜創作背景

《周頌·良耜》是周王在秋收之後,為答謝社稷神佑舉行祭祀的樂歌,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王、康王時期農業大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與《周頌·載芟》,是《詩經》中的農事詩的代表作。《毛詩序》雲:“《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報社稷也。”一前一後相映成趣,堪稱是姊妹篇。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劉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歷來形成了一種重農的傳統;再經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兩代人的努力,終於結束了殷商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為號召的西周王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奴隸從事大規模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周頌·良耜》正是當時這種農業大發展的真實寫照。 [2]  [3]  [4]  [5] 

周頌·良耜作品鑑賞

周頌·良耜整體賞析

《周頌·良耜》全詩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黍稷茂止”,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從“殺時犉牡”到最後,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
第一層前十二句,寫耕種耘作,春播夏鋤。“畟畟良耜”,起句給人以音樂的美感,也使人聯想到犁頭入土的狀貌,很有春耕繁忙氣氛。“播厥百穀”,更上應首句,將耕種農事,順次展開。“或來瞻女”以下四句,則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農婦野田送飯圖:春耕時節,於平原曠野之上,農婦們手提飯籃,頭戴斗笠,來到田間地頭,看到農夫們還在緊張地勞作,籃內飯食飄散出噴噴的香氣,活現出勞動婦女的情態,增強了詩中濃厚的田園生活氣息。接下説草朽苗旺,既歌詠出勞動的成果,又預示了未來的豐收,為後邊敍寫豐收,打下了基礎。
第二層七句,主要鋪敍豐收景象。與《周頌·載芟》不同。《載芟》是“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對豐收之景,只是希望,是憧憬,因而寫得較抽象,只説“萬億及秭”,虛張其多而已。而《良耜》則是秋收後的報祭,不但經歷了一年的辛勞,也見着了豐收的碩果,所以,寫豐收具體可感:一方面極力摹寫糧垛之高,排列之密,“如墉”“如櫛”;另一方面,又進一步刻畫出“百室盈止”的收糧入倉的情景,渲染了豐收,也敍寫了收穫的過程:收割、累垛、入倉。“婦子寧止”一句,顯示出經過一年的辛苦,勞動到此暫告消歇,暗含對勞動者含辛茹苦的同情。全詩到此,是頓錯,是總結,是敍事,又寄寓感情。
第三層最後四句,主要寫祭祀。雖然僅十六個字,卻把祭祀的過程簡要完備地敍述得清清楚楚:殺上一條大公牛,擺上祭壇,並按自古留傳的禮節,做完一道道儀式。概括性極強。
此詩作為秋冬報賽祭祀的樂歌,自始至終洋溢着對勞動的歌頌和豐收的歡欣。雖然歌唱時一年農事已畢,但在歡快的氣氛中,重温勞動的過程。回憶田園的樂趣,再現豐收的歡欣,充分傳達出當時勞動者勤勞、樂觀、友善的美好品格。
在藝術上,此詩最突出的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和敍事的層次清晰。從全詩看,除末尾有幾句祭祀的祈禱語外,其餘部分都是用白描手法直敍勞動生活,而且極有層次。春耕、夏耘、秋獲、冬祭,層層鋪寫,繁而有序,有條不紊。不但開首四句,先耕後播,極合事理;而且農婦送飯田間,也是先看到人,再寫提筐挽筥,進而寫筐筥裏的飯食,看到頭戴斗笠的草編,由遠及近,既合視覺規律,又合事理特點;總之,全詩注重按生活的本來面貌和事理的本來邏輯,敍寫事物,給人以清晰、鮮明之感,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另外,這首詩用韻或不用韻,依據內容的需要而作靈活處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載南畝”,開頭兩句都用韻,“耜”“畝”葉之部韻。接着“播厥百穀,實函斯活”兩句,卻是無韻句。“或來瞻女,載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寫婦女、孩子到田間送飯,句句用韻,“女”“筥”“黍”葉魚部韻,節奏明快。“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這五句寫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韻,“糾”“趙”“蓼”、朽”“茂”是幽宵合韻,節奏也明快。“獲之挃挃,積之慄慄。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這七句描寫秋天農業大豐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韻外,其餘句句用韻,“桎”“慄”“櫛”“室”葉質部韻,“盈”“寧”葉耕部韻,同樣節奏明快。最後四句,除中間兩句“角”“續”葉屋部韻外,其餘兩句均無韻。 [3]  [4]  [5] 

周頌·良耜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或疑思文、臣工、噫嘻、豐年、載芟、良耜等篇,即所謂豳頌者,其詳見於豳風,及大田篇之末,亦知其是否也。”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當秋祭而預言冬獲,則前詩當春祭何不可以預言秋成?是《載芟》為春祈無疑矣。蓋二詩皆舉農工本末而言。 [1]  [2]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0
  • 2.    周振甫.詩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3:526-527
  •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90-692
  • 4.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79-781
  • 5.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877-880
  • 6.    周明初等 註釋.詩經.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58-259
  • 7.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