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渚

(2019年史魯杭執導的電視紀錄片)

鎖定
《良渚》是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出品,浙江電視台國際頻道承製的三集電視紀錄片 [2]  ,於2019年7月6日起在浙江衞視、浙江電視台國際頻道、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户端同步播出 [1] 
該片以獨特角度展現了源遠流長的良渚文明歷史,並講述了良渚的文明之源、文明之光、文明之道 [2] 
2020年1月,該片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名單 [2] 
中文名
良渚
外文名
Liang Zhu
類    型
電視紀錄片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史魯杭
首播時間
2019年7月6日
播出頻道
浙江衞視
浙江電視台國際頻道
網絡播放平台
新藍網
中國藍新聞客户端
播出狀態
已完結
每集時長
約 23 分鐘

良渚劇情簡介

良渚古城遺址,如同一部凝固的歷史,無聲地傳遞着穿越5000年時光的精神力量。遠古時期,良渚先民們要想完成一系列由人力堆築的超級國家工程,精神信仰的力量支撐至為關鍵。而在良渚王國的世界裏,王權,即神權。良渚先民對神的崇拜幾乎都流露在了玉器上。在這樣的精神支配下,這一時期的玉器製作業達到了人類治玉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峯。玉琮,內圓外弧,凸有四角,複雜的平面和立面,是良渚先民對宇宙空間的構想,投射了他們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反山王陵出土的玉琮王,是迄今為止品質最佳、雕工最精美的大琮。翻開中國水利史,大禹治水一直都被視為中國古代先民治理水患的開山之作。在大禹治水之前,良渚先人們已經用築壩攔洪方式,與洪水周旋了上千年。良渚水壩的發現,不僅是中國水利史的奇蹟,更堪稱良渚古城發現史上奇蹟。這也是世界上同時期規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堪稱“世界第一壩”。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統工程浩大,僅外圍堤壩的總土方量就達到260萬方。在全流域水環境規劃和改造過程中,良渚先民學會了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學會了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學會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哲學和文明之道。良渚人還通過築壩蓄水、連接山谷,形成便捷的水上交通運輸網,這種江南水鄉生活模式,5000年延續下來,直到20世紀初期,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變。發達的水利系統,不僅使良渚文明的農業生產日漸成熟,也讓製陶、研石、紡織、木作、土建等技術門類得到長足發展 [5] 
《良渚》 《良渚》

良渚分集劇情

    第一集《文明之源》

    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內容,包括向心式三重結構的早期都城、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精美的玉器與統一的信仰、層級複雜的社會分化等。


    第二集《文明之光》

    良渚文明有着許多與西方文明不一樣的特徵,比如以稻作農業為基礎、以玉器為核心文明載體。早在5000年前,作為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具備國家形態的文明,良渚古國耕織發達,分工精細,藝術精美,生活水平遠遠超出後人想象。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玉器,影響之深遠,不僅在同時期的中國,在同時期的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第三集《文明之道》

    良渚古城工程浩大的水利系統,抵禦水患、灌溉農田、便捷交通。良渚先民營建的水利設施比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是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共工程。


參考資料: [1] 

良渚幕後製作

  • 創作背景
2013年,中國啓動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項目,需要拍攝宣傳片遞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史魯杭以個人名義接受了任務 [6]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在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上申遺成功 [4] 
  • 拍攝前期
總導演史魯杭從接受任務那一刻起,就進入良渚古城遺址區,他發現片遺址區只能看到一片非常普通的農村,只有莊稼地、簡陋的廠房,和分塊狀的果園,很難用鏡頭和畫面來還原5000年曆史的厚重。於是他就想用“考古發掘”的形式來入手拍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項目一共包括4個部分:古國王城遺址、與其相關的水利工程、分等級墓地及出土的良渚古玉。
然而,此時的古城牆經過歲月的風化,已經由5米高沉降至一兩米;古國的核心城區已經變成了一個長滿果樹的土堆,被歷史掩埋在1米5的地下。能看到的表面,只剩漫山遍野的灌木和野草;而被稱為同時期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就剩下一些斷斷續續的水壩遺蹟;除了壩口,剩下的堤壩也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墓葬區就更冷清,各種發掘工作正艱難展開。
通過仔細盤算,所有這些元素合在一起,也很難拼出一個完整的5000年前良渚古城生活圖。經過細緻的實地查看和調查,發現良渚人其實一直生活在這片水網地帶。其實這一區域本質上一直沒有變,內心感覺到,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河道仍然是當年的河道,跟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因此,史魯杭從技術上入手,決定用寫意和寫實相結合的辦法拍攝 [6] 
  • 拍攝過程
《良渚》攝製組在確定拍攝方法以後,就開始拍攝。為了讓畫面有故事,用故事還原歷史,呈現5000年前的本真,最終體現歷史的厚重,攝製組每天追隨着太陽的軌跡,捕捉陽光、植物、動物、鳥、和水等元素 [6] 

良渚主創團隊

出品人
呂建楚
總監製
華宣飛、胡戎
總策劃
陳立波、陳方柱
策劃
祁漢忠、黃未、裘永剛
監製
黃未、顧中、江山紅
總導演
史魯杭
製片主任
陳旭洲
導演
邱珏
撰稿
馬黎、邱珏
攝影
何丁揚、王文炳、慄國政、楊意飛
美術設計
史喬嶽
導演助理
許詣男
製片
夏盈悦、董慧娟、董潁
燈光造型
西木燈影
片頭書法
王自力
特效執行
瞿子博
後期製作
樂暢傳媒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3] 

良渚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得獎項
備註
2023年
2023中美電視節年度最佳電視記錄片
獲獎 [10] 
2021年11月26日
“中國廣播電視大獎2019—2020年度廣播電視節目獎”電視節目對外新聞類獎
獲獎(入選名單) [8-9] 

良渚幕後花絮

  • 從2014年開始正式拍攝起,總導演史魯杭每個週末總是不停地往良渚跑,有時為了拍到一個合適的畫面,就在稻田裏、河流邊待上一整天,這樣的工作狀態一直持續了六年 [6] 

良渚發行信息

2019年7月6日晚18:00播出第一集《文明之源》;7月7日晚18:00播出第二集《文明之光》;7月8日晚18:00播出第三集《文明之道》。《良渚》在浙江衞視、浙江國際頻道、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户端同步播出 [1] 
截至2021年7月,《良渚》已完成10多國語言本土化譯配,在英國、德國、意大利、葡萄牙、奧地利、匈牙利、希臘、埃及、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近20個國家主流媒體播放 [4] 

良渚作品評價

通過觀看《良渚》,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良渚先民所創造的文明偉力,感受到這個古老文明的巨大穿透力。正是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使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不斷從多元走向一體,承載和滋潤了多彩的人類文明 [5] (中國國際動漫節國際動漫遊戲商務大會組委會評)
《良渚》作為中國優秀的影視內容,在海外展播,以多種語言向海外主流社羣展現了源遠流長的良渚文明歷史 [7] (浙江新聞客户端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