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

鎖定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是一個病症名稱。
中醫病名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
常見症狀
原發性高血壓;蛋白尿;視網膜動脈硬化或動脈硬化性視網膜改變等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鑑別診斷

主要與腎實質性高血壓鑑別:後者無高血壓家族史,而有腎炎既往史;尿異常在先,而後才出現高血壓;尿蛋白多,有形成分多;腎小球功能損害在先,且病程進展比較快。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臨牀表現

1.為原發性高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
2.出現蛋白尿前已有5年以上的持續性高血壓,程度一般>20.0/13.3 kPa(150/100 mmHg)。
3.有輕中度的持續性蛋白尿,24 h尿蛋白≤2.0g,鏡檢有形成分少。
4.有視網膜動脈硬化或動脈硬化性視網膜改變。
5.除外各種原發性腎臟病和其他繼發性腎臟疾病。若有以下條件則有參考價值:①病程進展緩慢;②年齡在40~50歲以上;③有高血壓性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④有腦動脈硬化和(或)腦血管意外病史;⑤腎小管功能損害先於腎小球功能損害;⑥血尿酸升高。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病理診斷

如臨牀診斷困難,可作腎活檢,但腎穿刺易發生出血,需掌握指徵。組織學改變主要有:①肌內膜肥厚,特別是在葉間小動脈;②玻璃樣變,主要是入球動脈;③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增厚、腎小球萎縮、系膜基質增加、包曼囊增厚、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等。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治療概述

治療上早期應首選利尿劑或引達帕胺(壽比山)。為了降低蛋白尿,可選用長效的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苯那普利(洛丁新),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達到降壓,又減少蛋白尿的目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