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峯山

鎖定
良峯山位於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文峯社區,西北直通國道324線,南臨縣政府大樓,交通十分便利。良峯山海拔46.9米是詔安縣城的最高點。山頂豎立的電視塔,成為縣城最高夜景點。
中文名
良峯山
地理位置
福建省詔安縣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海    拔
46.9 m

目錄

良峯山簡介

依傍良峯山建成的良峯公園內有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及詔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公園築有庭閣、假山噴水池,綠化休閒地帶,園內花草蒼鬱,環境優美,是人們晨練、休閒的悠雅場所。 [1] 

良峯山人文歷史

良峯公園 良峯公園
只要是詔安人,提起良峯山,幾乎婦孺皆知,這裏是一片疊疊層層的荒冢地,老一輩華僑更是記憶猶新。闊別返鄉的老華僑讚歎説:昔日荒冢地,今朝高樓起。 [2] 
過去詔安縣城是以舊縣政府、文昌宮為中心,良峯山位於城郊,曾有朱太爺夢斷良峯傳説。朱太爺剛到任時問衙役:“這裏有沒有以良峯命名的地方?”“有,縣城郊區有座良峯山。”“良峯山有多高,有什麼風景?”“良峯山不高,是埋死人的地方。”當地民謠有:“良峯良峯,雜草叢叢;荒冢壘壘,苦雨悽風;蟲蛇出沒,涼荒涼荒!” [2] 
1949年12月詔安解放,良峯山與詔安人民一起迎來了新生。1958年竣工的三姑娘渠道,引來淙淙清水。同年,詔安最高學府的詔安一中從城內考棚遷至良峯山東麓。1977年,詔安縣醫院緊鄰詔安一中“開張”。1981年,在新加坡合安信局董事長陳晉昌的牽線搭橋下,僑領許木泰捐資興建詔安一中大門、致知樓、毓英樓,同時在良峯山南麓投建服務功能齊全的僑星大廈。這些新興建築成了良峯山東南麓發展的“酵母”。在東南麓坡,一排排樓房依坡而建,詔安縣城地名上添上了澹園路、育秀路、玉良路等。1985年在良峯山西麓興建的烈士陵園紀念碑,34個石級托起挺拔的碑體,直指雲天,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字,熠熠生輝。周圍的雕花石欄杆,與背靠的山峯、環拱的塔松、長青的檳榔、火紅的紅棉、翠綠的勁竹互相輝映,宏偉壯觀。平台後面為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書記張敏等16位革命烈士陵墓。每年清明節,從白髮蒼蒼的倖存老戰士到初涉人生的紅領巾,紛紛前來吊拜緬懷先烈。 [2] 
詔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詔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1996年縣政府大樓遷建於良峯山南麓,構築詔安新世紀騰飛的“發射台”,在大樓前擴建了升旗台廣場,成為全縣性慶典、宣傳、文娛、健身等公眾活動的好場所。縣歷屆的領導再接再厲為打扮良峯山做了幾件大好事:一是在南麓實施安居工程,使20多幢民居樓拔地而起;二是把在良峯西麓的“烈士陵園紀念碑”擴建成“良峯公園”,此園依山勢高低,巧布亭閣花木,融天然和人工於一體,登高俯瞰,城區及深橋鎮景色,盡收眼底,是人們放鬆身心、調節生活的好去處;三是拓建好良峯路,使其東南連接中山西路,西北直通國道324線,形成了一條自橋東鎮外鳳村的新城區東大門——橋東商業街——中山東西路一良峯路一國道324線的大動脈。良峯路聯結了良峯山周邊新的商業區、居民區的澹園路、玉良路、梅園路、花墩路、浮山路,形成四通八達的網絡;良峯山東麓又以圓環為中心,編織出梅園東、中、南、北路。四是建設廣播電視大樓,傳輸中心將人民羣眾喜愛的各種信息送進了千家萬户。良峯山麓建成新城區,新城區的居民,一出家門便走上大馬路,條條綠化配套,路燈齊全,路容雅麗,人氣興旺! [2] 
彈指一揮間,良峯山冠蓋雲集:縣政府、詔安賓館、廣電局、電信局、教育局、地税局、移動通信公司、電力公司,百貨超市、家電業、飲食業、服務業、電腦科技、摩托車等行業門市更是星羅棋佈地分佈在各條大道兩旁。昔日荒涼的良峯山,如今寸土寸金,身價百倍,成了名副其實的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每當節日到來,披上盛裝的良峯山紅旗招展,綵球飄蕩,樂曲悠揚。平時,白天的良峯,車輛飛馳,人潮湧動;入夜,華燈齊放,詔安一中、北苑中學的教室燈光明亮,莘莘學子聚精會神在燈下攻讀。小吃一條街、水果一條街,熱氣騰騰,不僅有詔安特產貓仔粥,也有川味、粵菜,各顯神通以吸引顧客;恆晟、新翼等百貨超市鱗次櫛比,生意紅火。吃、穿、用、行的消費,既拉動了詔安經濟的增長,也展示詔安人生活品位的提高。從高樓的頂層眺望良峯山的夜景,與天上銀河毗鄰的是電視轉播塔的塔燈,其下的路燈、商場燈光、路攤燈光競相輝映而分成高低四個層次,比天上的銀河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令人陶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