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小樓

鎖定
良小樓(1907-1984),女,京韻大鼓演員,北京人。她生於京郊一貧苦農民家庭,五歲時被賣給北京聯珠快書女藝人良蕙芬作使女,並學習聯珠快書。原姓氏及祖籍不詳,到養母家後,取名良小樓。
良小樓自小天資聰穎,有一副好嗓子,七、八歲時便和養母一起在四海昇平茶社演唱聯珠快書。十歲時拜王洪利為師,學唱京韻大鼓,十一歲正式登台,演出於北京、天津兩地。十二歲曾獲“童齡坤星”的稱譽。代表作品有《桃花莊》等。
中文名
良小樓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職    業
京韻大鼓演員
性    別

良小樓人物生平

良小樓先生(1957年) 良小樓先生(1957年)
良小樓生於京郊一貧苦農民家庭,五歲時被賣給北京聯珠快書女藝人良蕙芬作使女,並學習聯珠快書。原姓氏及祖籍不詳,到養母家後,取名良小樓。 良小樓自小天資聰穎,有一副好嗓子,七、八歲時便和養母一起在四海昇平茶社演唱聯珠快書。十歲時拜王洪利為師,學唱京韻大鼓,十一歲正式登台,演出於北京、天津兩地。十二歲曾獲“童齡坤星”的稱譽。當時她在台上着馬褂兒,梳長辮子,是副男孩的裝束,演唱《三國》段子,在觀眾中有“小活趙雲”之譽。因為有聯珠快書的功底,又有京韻大鼓的舞台實踐,故成名極早。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曾稱讚她是“京韻的好苗子”。她在十三歲時又拜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為師,專學劉派京韻大鼓的演唱。
1950年以後,良小樓先後在北京的迎秋茶社、鳳凰廳等處獻藝,在恢復傳統唱段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反映新的社會生活內容的曲目創作。1951年,她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曲藝服務大隊,在朝鮮戰場上,她以一曲《董存瑞》受到志願軍指戰員的歡迎。1953年,她再次赴朝慰問演出,受到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的親切接見。1953年,良小樓被安排到中央歌舞團説唱組工作。1957年,北京市辦起民營公助的曲藝訓練班。她寧願捨棄國家表演團體的高工資和地位,幾次要求去教學,終調入曲藝訓練班任教,後又隨畢業學生併入北京市曲藝團。1960年後,良小樓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1983年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世。

良小樓藝術風格

良小樓結合自己的多年舞台實踐經驗,經過仔細研究,總結出鼓曲演唱吐字、發聲、用氣的一套方法和規律,用於教學。不少知名歌唱家也曾向她請教,共同探討聲情並茂的演唱方法。她在課徒授藝的同時,還應邀到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講課。良小樓主張:“一個演員不應當光學一個人。”在她的演唱中就以唱腔圓潤委婉,音色渾厚,而兼容劉、白兩派,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她演出的《雙玉聽琴》《英台哭墳》等曲目,非常鮮明地具有這種特點。良小樓在從事鼓曲教學的同時,一直沒有放棄舞台演出。她演唱了許多劉派京韻大鼓的名篇,也演唱了不少新編曲目,如《黃繼光》《飛虎山》《徐學惠》等。

良小樓主要作品

她留下來的錄音資料有《桃花莊》《刺湯勤》《草船借箭》《英台哭墳》《黃繼光》《華容道》《鬧江州》《雙玉聽琴》等。授業弟子主要有北京市曲藝團的種玉傑和王玉蘭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