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家婦女

(1985年黃健中執導電影)

鎖定
《良家婦女》是黃健中執導的劇情片,由叢珊主演,張偉欣、王佳藝等參加演出,於1985年上映 [1] 
該片講述解放前夕的黔北山區流行大媳婦、小丈夫的婚俗,解放後,深受這種畸形婚配所苦的年輕女性杏仙衝破封建枷鎖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
中文名
良家婦女
外文名
A Good Woman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導    演
黃健中
編    劇
李寬定
主    演
叢珊
片    長
110 分鐘 [1] 
上映時間
1985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良家婦女劇情簡介

《良家婦女》劇照 《良家婦女》劇照
解放前夕偏僻的黔北山區農村,一頂花轎將18歲的姑娘杏仙抬進易家寨做童養媳。婆婆五娘只比她大8歲,小丈夫易少偉只有6歲。杏仙的婆婆善良、温和,但臉上少有笑容。杏仙與少偉一家相處融洽,並發現寨子裏有不少怪事。農忙季節五孃的孃家侄子開炳表哥到家裏幫忙幹活,他與杏仙年齡相仿,杏仙慢慢格外注意起沉默少語的開炳,第二年兩個人悄悄相愛。好事的三嫂滿腦子封建衞道士的觀念,調唆少偉跟蹤盯梢。按當地習俗,女子偷情要遭到沉潭的懲罰,杏仙感到非常痛苦。土改工作隊進駐村子,杏仙聽了宣傳教育後知道法律保障男女婚姻自由,便想和開炳自由戀愛,但又捨不得五娘和少偉。正與開炳商量此事時,他們被三嫂發覺,開炳被村裏人打了個半死。杏仙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決定離開,三嫂事先等在山道上準備羞辱她,而善良的五娘讓少偉提醒杏仙避開,杏仙終於第一個衝出這封閉落後的山寨。 [2] 

良家婦女演職員表

良家婦女演員表

    • 王隹藝 飾 易少偉
    • 章健 飾 開炳
    • 馬琳 飾 大嫂
    • 梁彥 飾 三嫂
    • 姬培傑 飾 瘋女子
    • 周燕 飾 曲同志

良家婦女職員表

製作人 劉學生(製片主任)、馬千里(製片)
導演 黃健中
副導演(助理) 鄭春雨、周希婭
編劇 李寬定
攝影 雲文耀
配樂 施萬春
剪輯 白志樸
道具 薜鑫
美術設計 邵瑞剛、石建都(副美術)
造型設計 孫鴻魁(化妝設計)、仇平(化妝)
服裝設計 範剛
燈光 張明、孫利
錄音 鄭春雨
佈景師 王正璜
展開
編輯
皇甫可人
擬音
孫凱
石刻
劉萬琪、馮國東、王亦林、圯襄
煙火
徐傑
演奏
中央樂團交響樂團
指揮
方國慶
獨唱
李元華
古壎獨奏
趙良山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良家婦女角色介紹

  • 餘杏仙
    演員 叢珊

    十八歲時嫁到易家寨,與只有六歲的少偉做夫妻。是個温柔純樸的好女子,悉心照料小丈夫,與婆婆相處融洽。但是,開炳的到來讓她動了真情。在經歷了惶惑痛苦後,她鼓起勇氣衝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鎖。

  • 五娘
    演員 張偉欣

    杏仙的婆婆。善良,賢淑,懦弱,也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遭遇比杏仙更不幸。她只過了一天真正的婚姻生活,丈夫就逃婚而去,並在數年後病故。她忍着巨大的悲苦和孤獨把兒子養大,只有26歲卻未老先衰。因此,她很同情杏仙。

  • 易少偉
    演員 王隹藝

    杏仙的丈夫,比杏仙小十幾歲。天真活潑,聰敏乖巧,心地善良,把杏仙當成自己的大姐姐,非常喜歡和她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

  • 開炳
    演員 章健

    五孃的侄兒,農忙時到缺少勞動力的姑媽家幫忙。他與杏仙年紀相仿,身體健壯,善良、憨厚、勤勞,只知道悶頭幹活兒,靦腆得像個大姑娘,見了年輕女子就臉紅。

  • 三嫂
    演員 梁彥

    易家寨的年輕媳婦。好勝逞強,滿腦子封建思想,欺負杏仙和開炳,自覺地充當封建族規的代言人,懲罰他們的愛,但她自己卻因為不孕而時常遭受丈夫的毒打。

  • 瘋女子
    演員 姬培傑

    年輕美貌的女子,比杏仙早嫁到易家寨,也是嫁給小丈夫。她愛上本寨的一個小夥子,差點被家族裏的人抓去“沉塘”。從那以後她就瘋了,每天唱着悲傷的歌。她被村人視為不潔之人,遭到唾棄。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4]  [5-6] 

良家婦女幕後花絮

  • 黃健中本來沒讀過李定寬的小説。1984年初,兩位河南農村作者託雜誌社把他們改編的《良家婦女》劇本轉寄給黃健中。劇本的風格引起黃健中的興趣,他找來原作閲讀,一下子被小説中描寫的民俗民風迷住了。此後,黃健中多次打長途電話到廣西聯繫李定寬,終於把他請到北影廠來改編劇本 [7] 
  • 雖然沒有采用河南青年作者的劇本,但兩位改編者附在劇本後的信讓黃健中相信儘管當時流行“功夫片”,有文化的農村青年仍會喜歡藝術情趣較高的影片,這給了他創作的信心 [8] 
  • 由於小説本身就側重描寫生活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動作表情來揭示人物內心,所以,李定寬改編時相當順手,只用了二十幾天就完成了電影劇本 [7] 
  • 在讀原作時,黃健中曾設想從民俗角度觀照山區女性命運,把片頭杏仙出嫁的場面處理得喜氣洋洋,富有地方特色。然而,在貴州李寬定的家鄉採風時,黃健中聽了很多有關封建婚姻的故事,深有感觸,提出給片中加入一個瘋女子,把瘋女子當成所有婦女心靈的折射、象徵。同時,他還改變了過去對於開場的婚俗、民俗想法,決定從片頭開始就渲染悲劇氣氛,讓瘋女人的悲歌貫穿整個婚禮 [9] 
  • 片中杏仙踩石碓的鏡頭,按貴州人的習慣應該是單腳踩,但是黃建中認為那樣拍出來難看,就讓演員按他的老家閩南的習慣,赤着腳,雙腳踩在踏板上來回移動重心 [9] 

良家婦女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6年
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10] 
最佳攝影
雲文耀
提名
最佳音樂
施萬春
提名
最佳錄音
鄭春雨
提名
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11] 
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
《良家婦女》
獲獎
第十八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 [12] 
最佳影片獎
《良家婦女》
獲獎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電影家協會評論獎 [12] 
《良家婦女》
獲獎
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會電影俱樂部獎 [12] 
《良家婦女》
獲獎
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12] 
《良家婦女》
獲獎
1987年
印度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 [12] 
國際評論家獎
《良家婦女》
獲獎
阿爾及爾“世界文化薈萃”電影大獎賽 [13] 
最佳攝影獎
《良家婦女》
獲獎

良家婦女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本來可以拍成一部控訴封建罪惡婚姻的影片,也可以滿足於在不同層次上刻畫人物的感情衝突,然而,該片沒停留在這些層面,導演把視點從透視生活升移到透視歷史,對這個古老的故事做了超越時空的開掘,從而概括了數千年來華夏女子悲慘的命運。導演不僅僅關注着縱向的歷史,還以更深沉的感情,從橫向加以延伸,揭示了杏仙身邊發生的人們習以為常因而同樣視為天經地義看待的悲劇。導演用造型講究、構圖別緻的電影畫面,傳遞給出豐富而多義的信息,把一樁特定的畸形婚姻放到歷史的縱向與橫向的延伸中去考察,既不獵奇媚俗,又不迴避人性的深層揭示,既有同情和嘆息,又有嚴肅的哲學思考 [4]  (《當代電影》評)
負面評價
該片在藝術處理上有精心的探求,而在思想內藴的開掘和悲劇形象的塑造上,卻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力度。影片的開頭字幕獨特而有氣勢,藉助電影藝術特有的聲畫結合,頓時為影片即將現的婦女生活製造了濃烈的悲劇氛圍。但是,一部電影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光彩,首先是同人物形象塑造聯繫在一起的,從這一要求來看,該片存在明顯不足。影片在小説提供的文學基礎上比較集中地寫了五娘、杏仙、三嫂、大嫂等幾個黔北山區的農村婦女形象,其中五娘與杏仙形成了一組人物對比。該片採取虛實相間的藝術手法,較為簡練地突出了人物各不相同的思想品格。但令人遺憾的是,導演並沒有循着這組人物關係的情節線索,深入地開掘五娘和杏仙兩個人內在的衝突,卻反而過分追求藝術風格上的含蓄、雋永、淡雅,致力於對人物美好人性和情意的揭示,也就減弱和沖淡了影片應有的悲劇色彩 [14] (《電影新作》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