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般咸道

中国香港半山区境内东西走向主干道
般咸道是香港港岛中西区半山区的重要主干道,西端连接薄扶林道及山道交界,向东延伸至医院道、坚道与西摩道交汇处。该道路建于殖民时期,以第三任香港总督塞缪尔·乔治·文咸(Samuel George Bonham)命名,采用"般咸"译名以区别于中环的文咸街。道路北侧分布香港大学主校区、那打素医院等公共设施,南侧与高街、东边街等平民社区相邻 [1-2]。作为半山区地理分界线,般咸道将传统豪宅区与平民居住区分隔,形成鲜明社会空间格局 [2]。道路全程设有双向交通网络,承载十余条公交线路通行。
地理位置
香港岛中西区半山区
命名时间
1848年3月21日总督到任期间 [1]
西端起点
薄扶林道与山道交界 [1]
东端终点
坚道/医院道/西摩道交汇处
道路性质
双线单程行车主干道
命名人物
塞缪尔·乔治·文咸 [1]

地理位置

播报
编辑
般咸道西起薄扶跨希项林道与山道交界处,沿半山区北坡向东延伸约1.捆淋奔8公里,途经柏道、东边街、高街等多条垂直相交道路,最终在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附近与坚道垫誉说霉、医院道及西摩道形成五岔路口 [1]。道路祝腿恋全篮煮程呈东西走向,平均海拔约70米,北侧紧贴香港大学本部灶担校园,南侧通过阶梯与低辩拔地墓颂颂区域相连。

命名由来

播报
编辑
1848年第三任香港总督般咸到任后,市政部门将其姓氏"Bonham"音译为道路名称。由于中环已存在"文咸街"(Bonham Strand),为避免混淆,半山区道路采用"般咸道"作为标准译名。般咸任期内(1848-185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促使内地富商迁居香港,间接推动半山区开发 [1]

交通网络

播报
编辑
般咸道设东西双向行车线,日间通行量超过2000辆次。截至2025年,西行方向在东边街前设有专綫小巴枢纽,覆盖10、22、22S、28等线路,连接数码港、薄扶林花园及铜锣湾等区域。东行方向在醫院道交界处设有城巴及九巴站点(编号1010、BO01-E-1150-0),配备12号专线小巴站牌(2011年设立)。道路限速50公里/小时,设置行人过路处12组,其中香港大学正门路段设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周边地标

播报
编辑
  • 香港大学本部:位于般咸道北侧山坡,校本部东闸直接通向道路,该校区包含大学主楼、孔庆荧楼等法定古迹 [1]
  • 西营盘社区综合大楼:原高街旧精神病院遗址,现改建为市政设施集群,通过石阶与般咸道南侧相连
  • 雅丽氏那打素医院:东端路口的历史医疗机构,现为社区健康中心,与医院道形成医疗设施聚集区 [1]
  • 石墙树保育区:位于般咸道与医院道之间斜坡,现存6棵百年细叶榕,2024年被列入城市生态保育计划

社会功能

播报
编辑
般咸道作为半山区地理分界线,北侧罗便臣道、柏道等街道分布殖民时期别墅及现代豪宅,而南侧正街、第一街等区域保留战前唐楼群。这种空间隔离现象源于19世纪城市规划:殖民政府将半山北坡划为欧籍人士居住区,华人商贾则聚居在地势较低南侧,形成延续至今的社会经济格局 [2]。道路沿线的香港大学站(西营盘站)C出口,成为连接山地社区与港岛北岸商业区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