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般若

(唐代密教僧人、譯經家)

鎖定
般若(734—?),唐代密教僧人、譯經家。姓喬答摩,尊稱“般若三藏”。迦畢試國(今阿富汗境內之Be-gram)人。 [1] 
本    名
般若
別    名
般剌若
所處時代
唐朝
出生地
印度迦畢試國
主要作品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主要成就
帝賜“般若三藏
般若(734—?),唐代密教僧人、譯經家。姓喬答摩,尊稱“般若三藏”。迦畢試國(今阿富汗境內之Be-gram)人。據《般若三藏續古今翻譯經圖紀》及《貞元錄》、《續開元錄》、《宋高僧傳》卷三等載,七歲出家,依大德調伏軍誦四《阿含》及《阿毗達磨》。十四歲隨師至迦濕彌羅國,學習有部律及《俱舍論》、《大毗婆沙論》等,先後七年。二十進具戒,二十三歲至中印度那爛陀寺,學習大乘經論,並依智護、進友、智友三大論師,受學《唯識》、《瑜伽》、《中邊》諸論及聲明、因明、醫明、工律和《金剛經》等,並巡禮雙林八塔等聖蹟,先後達十八年。其後往南印度求學密教,在烏荼國王寺從灌頂師法稱受習瑜伽密教,又歷數年。後攜密典泛海入唐,建中二年(781)到達廣州府,翌年入長安。
貞元二年(786),開始譯經。初與景教徒景淨試譯未果,至四年於西明寺開設譯場,譯出《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十卷。奉進後賜絹一百匹、冬衣一副。十二月敕住醴泉寺思惟院,奉敕譯出《六波羅蜜經》中真言、印契等內容,唐梵相對,即為《六波羅蜜經音義》二卷。又譯《佛説大華嚴長者問那羅延力經》、《般若心經》各一卷,與牟尼室利同譯《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十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敕賜三藏名號及紫袈裟。奉命出使迦濕彌羅國。途取太原、振武、回鶻、北庭、鎮西、大食、天竺之道,經二年返回長安。南印度烏荼王進《華嚴》梵夾,奉敕翻譯。譯出四十卷,與舊《華嚴·入法界品》同本。元和初年(806)日本空海曾至醴泉寺受法,付囑所譯諸經。另譯有《諸佛境界攝真實經》三卷、《延塔延命功德經》一卷。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 主編.佛教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第1026-10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