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鎖定
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由於經文短小精粹,便於持誦,此經在中國內地和西藏均甚流行。近代又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
書    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別    名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別    名
心經
類    別
佛教經書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同譯本

在玄奘譯出前有《摩訶般若波羅蜜神咒》(舊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一卷,舊傳為鳩摩羅什譯。現存異譯本6種:1、唐法月譯《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唐般若、利言等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3、唐智慧輪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4、唐法成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5、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6、宋施護譯《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最早的英譯本是畢爾(Samuel Beal)於1864年依玄奘漢譯本所譯。馬克斯·繆勒(Max Müller)於1884年將梵文本轉寫成天城體及羅馬拼音,並首次將廣本及略本梵文心經譯成英文傳至歐美國家。1894年,馬克斯·繆勒重將本經譯成英文並編入《東方聖書》。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訂廣本及略本梵文心經,並譯成英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主要思想

此經文旨,原出於大部《般若經》內有關舍利子的各品,即是秦譯《大品般若》的〈序〉〈奉缽〉〈習應〉〈往生〉〈嘆度〉五品(《大品般若》卷一至卷二),唐譯《大般若經》第二分初〈緣起〉〈歡喜〉〈觀照〉〈無等等〉四品(《大般若經》卷四○一至卷四○五)。各品所説的內容是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功德,此經即從其中撮要單行。
全經260字,闡述五藴、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思想被認為是全部般若學説的核心,故稱《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