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航空展覽館

鎖定
航空展覽館位於河南平頂山魯山縣讓河鄉,距離堯山65公里,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航空博物館。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是軍用機場,由此向西大約80多公里林彪秘密基地與其是配套工程,現在作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貯存中心,大量退役但還有一定飛行壽命或利用價值的軍用飛機被運到這裏,以作戰備等用途。
中文名
航空展覽館
地理位置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讓河鄉
類    別
展覽館

目錄

航空展覽館簡介

航空展覽館 航空展覽館
魯山航空展覽館位於河南省魯山縣讓河鄉,距平頂山市35公里,距離堯山65公里,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航空博物館,屬空軍94452部隊(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余飛機儲存中心)。
魯山航空展覽館前身是飛機庫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現有安-12運輸機殲擊機-5、6、強擊機-5、轟炸機-5、直升機米-17等16種型,原來是作為戰備用的新型作戰飛機貯存中心,距飛機庫不遠是軍用機場,整體工程從讓河鎮向西進入大山區蔓延約80公里,林彪秘密基地與其是配套工程。現在作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貯存中心,大量退役但還有一定飛行壽命或利用價值的軍用飛機被運到這裏進行維修和改造,以作戰備等用途。目前只有停機坪和一個飛機庫對外開放,飛機庫很大,裏面停放退役的飛機,其中一部分對外開放供人們參觀。
魯山航空展覽館也是河南省重要的“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大航空軍事愛好者參觀學習的理想之地。航空展覽館是由軍事設施改造而成的,具有鮮明的軍事意義,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最近國家公佈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強調,將進一步提升鄭州、武漢、長沙機場在全國的地位。《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部地區將新增10多個機場,其中就包括有魯山機場的軍民共用改擴建規劃。

航空展覽館歷史背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減少員額100萬。人們敏鋭意識到:100萬脱下軍裝的官兵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同樣,退役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大量的退役飛機,仍然是國家和軍隊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儲存利用好。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中國要不要把當前空軍編余的飛機集中起來,建立起一個儲存中心?縱觀世界其它發達國家,中國軍方有關方面認為,別國都擁有了自己的飛機儲存中心,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説,搞好編余飛機的集中儲存工作也勢在必行。
隨後,一箇中國軍方考察團飛抵美國,考察了這個世界上發明和擁有第一架飛機的國家,他們擁有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空軍機羣,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飛機儲存中心的國家。
那天,在北京的空軍領率機關辦公大樓裏,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決定迅速形成:組建空軍編余飛機儲存中心,由當時的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具體負責這項工作,探索路子,摸索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飛機儲存、維護、科研、開發之路!
“當時要把散集在全國各地的數百架飛機短時間內從空中轉運過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飛機儲存中心主任王長春感慨地説。
1991年3月,上級給中心下達任務:在一個多月時間裏,接收好數百架空轉飛機。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因為過去這裏所保障的飛機只有幾十架,即使大規模轉場,一次也就接收二三十架,而這次數以百計的飛機如此集中而來,能行嗎?大家吃點苦受點累沒啥,可那麼多鋼鐵大鵬在機場近空東來西去地飛,哪個環節出丁點兒差錯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那段日子,只要天氣允許,他們都在早上5點鐘進機場接飛機。按照嚴密的分工,有的清掃跑道,有的負責指揮引導,有的將飛機推拉就位,有的抽出飛機裏多餘的航油,有的拆除飛機上的彈藥、電瓶、儀表……由於飛機多,常常是一人頂幾人幹,有時忙到次日凌晨才收兵,打個盹兒又要上機場。一天中午,正當大家全神貫注地迎接一支大機羣空轉飛機落地時,本來晴朗的機場上空卻突然飄來大片大片的積雲。意外情況出現了,空中聯絡信號中斷。
“信號員注意觀察,不可漏掉任何情況,繼續呼叫。”在場每一位領導的臉上都冒出了一層汗。他們明白,飛機在空中聽不到地面指揮的嚴重後果。
飛機指揮塔台的空氣一下子凝重起來……
空中,飛1號飛機的是某團團長劉先雲,他雙腳緊踏方向舵,一隻大手緊抓駕駛杆,一雙眼睛時而緊盯儀表板,時而試圖透過雲層尋找到地面參照物,但什麼也看不清。做為長機的他,一邊沉穩保持狀態,一邊不停地向左右僚機呼叫……終於,領航參謀發現從遠方的濃濃霧靄中鑽出兩個移動的小白點。
小白點由遠及近,由小變大。人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在空地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一編隊3架飛機終於安全落地。接着,後面的15架飛機也全部安然着陸。☆部分殲七在此“退休”,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時代的誕生。“在我們這裏‘退休’的飛機,有的是因為‘編余’,也有的是因為航空兵部隊‘更新換代’。那一年,一部分殲七戰機被轉運到中心保存,就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時代的誕生!”劉向東説起這個話題感慨萬分。
4年11月4日航空工業部把“62式”正式命名為“殲擊七型”始,這種源自蘇聯米格21的飛機開始了在中國的非凡歷程,40多年來殲七飛機改型繁多,生產數量數千架並大量出口和援外。在國內,殲七系列戰機是國土防空和爭奪制空權的干將,在接受我國軍援和軍售的很多國家,殲七系列戰機是其空軍部隊的生力軍。
殲七系列戰機不斷髮展的歷史,也是人民空軍裝備建設歷程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國自主研發的殲十戰機陸續裝備空軍航空兵部隊,殲七系列的發展之路也就慢慢走到了盡頭。殲七逐漸淡出舞台,而大幕永遠不會落下,未來的天空舞台屬於後進新人。
按照我軍傳統,殲七停產之後不會馬上從部隊消失,這種生產數量巨大的戰機撤裝後的空白很大部分要由新的機型來填補,在完成全面換裝的過程中,殲七仍然會在國防戰備值班的崗位上和在各種科目的訓練場上站最後一班崗,為國防建設盡最後一分力。
“一種戰機從誕生到被更新型的戰機取代的過程,也是航空兵部隊新老交替的過程,飛機型號會一直更替變化,但始終有一些本色的東西會被一直傳承和發揚。”劉向東説。☆對飛機進行特殊“包裝”,若干年後仍可保持封存前的技戰術性能。“飛機儲存不是倉庫堆放,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儲存飛機的作戰價值,為空軍儲備戰鬥力,並節省人力、財力和物力!”王長春這樣定位他們的使命。
對於飛機儲存,世界上許多國家空軍將領和專家都十分關注。如美國就將過剩的退役飛機通過沙漠封存等形式儲存起來,一旦需要,可立即啓封投入飛行。
沙漠面積大,但沙漠裏常颳風,無法照搬國外的飛機儲存技術,必須立足國情軍情自主創新。
“飛機氣相封存技術”,就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飛機儲存技術之一。
“飛機氣相封存”是個專業術語,它的本義是用人工製造一個乾燥的小環境。通俗比喻它的操作過程,如同包裝燒雞的道理一樣:用不透光、不透氣的複合材料和特殊工藝,將整架飛機密封起來,阻斷飛機與外界的接觸,防止機身各種零部件老化和被侵蝕。這樣,即使封存若干年,飛機仍可保持封存前的技術戰術性能。
首座編余飛機儲存中心是當前亞洲最大的戰機儲存中心。寬闊的機場上,一排排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列陣傲視長空;明亮的飛機洞庫裏,穿着“保鮮膜”的戰鷹隨時可以升空……
中心調出各型飛機數百架,全部一次性啓動成功,一次性試飛成功,一次性轉場成功。按照飛機平均壽命計算,為飛行部隊提供了30多萬小時的飛行時間,有力保證了空軍的飛行訓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