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航天器編隊飛行

鎖定
航天器編隊飛行實質上是利用多個飛行中的航天器組成一定形狀的系統,各顆航天器之間通過星間通信相互聯繫、協同工作,共同承擔空間信號的採集與處理以及承載有效載荷等任務,整個航天器羣構成一個滿足任務需要的、規模較大的虛擬傳感器或探測器。
中文名
航天器編隊飛行
外文名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航天器編隊飛行簡介

這樣,從功能上講,編隊飛行的小型航天器羣構成了一個大的或超大的虛擬衞星或衞星網絡系統,執行相應的空間探測和成像等任務,並具有更高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成本,同時隨着航天器小型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及航天器標準化平台的建立,完成編隊的時間也會更加縮短。

航天器編隊飛行與衞星星座的區別

航天器的編隊飛行與通常提到的衞星星座系統有着概念上的區別。傳統星座的設計目的並不是想要組成一個大的傳感器,而只是想要增加對地觀測的覆蓋;它無需考慮多個航天器的相對位置或定向,而只要求星座中各航天器的位置保持在規定精度的控制區內,不致發生相互撞碰;或者提高時間分辨率,或單純地增加有效載荷的個數而已;星座中各星之間是稀疏的,且一般沒有星間信息交換。
相對於衞星星座,航天器編隊的主要技術特徵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編隊飛行航天器間距離短,航天器間具有通信和信息交換能力;
(2) 編隊飛行各航天器之間有動力學聯繫;
(3) 編隊飛行在應用上體現的是構成一個“虛擬大型航天器”;
(4) 編隊飛行中各航天器的載荷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要求協同工作,完成複雜任務;
(5) 編隊飛行一般要求自主、實時,有時編隊航天器的信息與控制構成閉環。
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美國空軍和歐空局(ESA)在內的多家著名航空航天研究機構斥資開展了多個編隊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