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舟月對驛近寺

鎖定
《舟月對驛近寺》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作於詩人出峽之後。首聯寫舟中月夜的清明景象,頷聯與頸聯狀寫詩人在舟中的所見所聞,尾聯寫詩人自己無法入眠。全詩語言清麗,意境淒涼,表達了詩人的內心與外界景物的隔膜,表現了詩人的寂寞孤獨之情。
作品名稱
舟月對驛近寺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舟月對驛近寺作品原文

舟月對驛近寺
更深不假燭,月朗自明船
金剎清楓外,朱樓白水邊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鈎簾獨未眠 [1] 

舟月對驛近寺註釋譯文

舟月對驛近寺詞句註釋

⑴對驛(yì):對着驛站。近寺:靠近寺廟。
⑵更深:夜深。唐杜甫《火》詩:“流汗卧江亭,更深氣如縷。”不假燭:不借燭光來照明。
⑶明船:是説月光照亮了船艙。
⑷金剎(chà):指佛寺寶塔。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序》:“金剎與靈台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周祖謨校釋:“金剎者,幡柱也。此指浮圖而言。”清楓:蒼翠的楓樹。南方江邊多種此樹。一作“青楓”。
⑸朱樓:謂富麗華美的樓閣。此指驛站。《後漢書·馮衍傳下》:“伏朱樓而四望兮,採三秀之華英。”白水:泛指清水。晉潘岳《在懷縣作》詩之二:“白水過庭激,綠槐夾門植。”
⑹眇(miǎo)眇:形容啼聲細小,隱約。
⑺娟(juān)娟:姿態柔美的樣子。
⑻皓(hào)首:白頭,白髮。謂年老。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江湖客:流落江湖的人。作者自稱,其中藴含身世慨嘆。唐杜甫《豎子至》詩:“敧枕江湖客,提攜日月長。”
⑼鈎簾:鈎起簾子。 [2] 

舟月對驛近寺白話譯文

夜深了,由於明月當頭,船上用不着點起燈燭。船的停靠處臨近驛站和寺廟。青青的楓樹林後,寺廟鑲金的佛塔聳立着。驛站硃紅的樓閣緊靠着白色的江水邊。城樓上烏鴉的啼叫隱隱傳來,江邊夜宿的鷺鳥顯出柔美的姿態。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滿頭白髮飄零在外的我又怎能睡得着呢?

舟月對驛近寺創作背景

這首五律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當時詩人已進入暮年,正處於乘船漂泊之時。是年作者出三峽沿江東下,一日於舟中對月而作此詩。 [3] 

舟月對驛近寺作品鑑賞

舟月對驛近寺整體賞析

此詩狀寫了這樣的情景:小船暫泊,夜色已深,皎月入艙,寺靜樓寂,烏啼隱約,鷺宿安穩,唯有蒼顏白髮的詩人,難以成寐,獨自出艙,捲簾望月。
詩的首聯便告訴讀者:此時已經到了深夜,朗月清輝,遍灑人間,無需燭光,船中自明。為什麼只有詩人清醒地沐浴在深夜的皎皎清輝中呢?或許那一夜,也只是詩人無數個失眠之夜中的普通一夜罷了。只不過,那晚的月色太過清明,格外美好,以至於讓詩人不由得便步出船艙,放眼四望。
接下來詩寫於那夜的明月之下作者看到的與聽到的景象。
頷聯寫所見:青青的楓林外是金光閃爍的佛寺寶塔,銀白色的水波邊是驛站裏那硃紅色的小樓。它們在這皎潔的月光撫慰下靜靜地安睡着。
頸聯狀所聞:隱隱約約從城裏傳來烏鵲的啼聲,還是那隻尋找“可依”之枝的“烏鵲”嗎?用心聆聽的詩人好像沒能捕捉到烏鵲的身影。而收回視線,他卻看到了岸邊安然卧宿的野鷺:那羽毛柔順的野鷺睡得好香甜哪,偶爾發出的窸窣聲應該是它夢中的囈語吧。
睡不着的恐怕只有浪跡江湖、白髮滿頭的詩人了!在尾聯裏,詩人説,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坐在簾兒高掛的船艙之內,難以成眠。無眠的詩人在那個皎月朗照的夜晚,在青楓古剎邊,思緒複雜,或許是想國事未安,或許是想親朋離散,或許是想壯志難酬,或許是想人生苦短。 [3] 

舟月對驛近寺名家點評

元人方回編、近人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此首未見其佳。“眇眇”二字,不切“啼”。“朗”、“明”復。
清人仇兆鰲杜詩詳註》:烏啼鷺宿,月下見聞。鈎簾而望,藉此遣懷也。
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船窗對月,不寐得句。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以四句了題,舟夜遣懷,詞意清麗乃爾。
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一結含情無限(末二句下)。 [2] 

舟月對驛近寺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8
  • 2.    舟月對驛近寺(唐·杜甫)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5-23]
  • 3.    張英華.《舟月對驛近寺》賞讀[J].作文,2013,06.
  • 4.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