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舜皇角蟾

鎖定
舜皇角蟾,角蟾科角蟾屬動物。 [4]  分佈於湖南、廣西。 [3]  學名為 Megophrys shunhuangensis [4]  身體小, 頭長略短於頭寬,從背面看,吻端圓形,從側面看吻端鈍而突出。 [5] 
舜皇角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中文名
舜皇角蟾
拉丁學名
Megophrys shunhuangensis [4] 
兩棲綱 [4] 
無尾目 [4] 
角蟾科 [4] 
角蟾屬 [4] 

舜皇角蟾物種學史

在2016年9月28日的調查中,在舜皇山山區常綠闊葉林濃密的灌木叢及其附近發現了該物種。 [2] 
在2018年9月16日和2019年4月25日的調查中,在南山山間溪流內及其附近發現了該物種。 [2]  湖南師範大學鄧學建團隊在《ZOOTAXA》雜誌上發表了角蟾屬一新種—舜皇角蟾 ,發現於湖南舜皇山以及湖南南山國家公園 [4] 

舜皇角蟾形態特徵

舜皇角蟾
舜皇角蟾(2張)
體型小(雄性體長30.3–33.6 mm;雌性體長37.6 mm);具上頜齒,無犁骨齒;舌梨形且邊緣平滑,後部無缺刻;後肢纖長,左右跟部重疊,脛跗關節貼體前伸達鼻吻間;前臂具一約為前臂長2/3的寬斑;婚刺小而細密。 [4] 
皮膚及體色
頭部、身體和四肢的背部光滑,僅有少量小的疣粒;鼓膜光滑;
上眼瞼光滑,在其邊緣有一排小的疣粒,其中中部有一個稍大,呈角狀。生活時,頭部、身體和四肢的背面和側面主要是磚紅色(或淺棕色);
吻前部灰褐色,有細密的橙紅色顆粒;兩眼之間有棕色倒三角形斑紋(部分個體具有淺黃色窄緣),中間無淺色斑點;
上唇有深棕色的垂直的條紋,其中在眼睛下方的最大最明顯,該條紋自鼻孔延伸至上顎後部;
在背部表面有深棕色的“對Y形”斑紋;前臂背表面有深色條紋;
後肢背表面有明顯的棕色紡錘狀橫向斑點;指與趾背表面有淺棕色斑點。
腹部表面光滑,在腹側和背側包括四肢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腹部表面棕色,腹中下部有白色網狀斑點,腹部兩側為深棕色;
喉部主要為淺棕色,有一深棕色斑點(部分個體具有淺黃色窄緣);
四肢表面主要為橙紅色,散佈白色斑點;胸、股腺呈乳白色。 [6] 
其他特徵
在環境温度為16.4ºC的情況下鳴叫聲主頻在3.79–3.88 kHz。鳴叫聲厚實且持續時間長,每個音節持續時間長(97–129 ms),音節與音節的間隔也較久(210–359 ms)。 [4] 

舜皇角蟾棲息環境

在舜皇山山區常綠闊葉林濃密的灌木叢,海拔為882m;在南山山間溪流內,海拔分佈範圍在1102-1652 m。 [2] 

舜皇角蟾生活習性

日落天黑後在溪溝的石頭上開始鳴叫。 [4] 

舜皇角蟾分佈範圍

分佈於湖南南部,廣西北部。 [3]  模式產地為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裏竹山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