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適温度

鎖定
舒適温度,是指某一環境在給定人體活動量、衣着熱阻值及環境温度的條件下滿足舒適要求的當量温度。 [1]  舒適温度是人體感覺最舒適,人體表面熱負荷為零時根據範格熱方程計算出氣流精緻的均勻空間温度。
舒適温度值也可在設定人體活動量、衣着與環境蒸汽分壓力後用熱舒適儀直接顯示。
人體不同部位的舒適温度並不一致,一般可以根據皮膚表面温度或者環境温度來確定。影響舒適温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的性別、年齡和衣着厚度,活動情況,環境條件以及地域特點等。
中文名
舒適温度
外文名
comfort temperature 
釋    義
滿足舒適要求的當量温度
原    理
人體總要保持體温恆定
影響因素
性別年齡和衣着厚度,環境條件等
範    圍
夏季是19—24℃,冬季是17—22℃

目錄

舒適温度介紹

舒適温度,是指某一環境在給定人體活動量、衣着熱阻值及環境温度的條件下滿足舒適要求的當量温度, [1]  亦即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温度。
根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温是19—24℃,冬季是17—22℃。人體總要保持體温恆定。當環境温度超過舒適温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相反,當環境温度低於舒適温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衣着合適的人,能夠忍受的温度下限約為零下34℃。

舒適温度區別

人體不同部位的舒適温度並不一致。
以皮膚表面温度計,不同部位的舒適温度分別為:頭、胸、腹、背、臀,34.6℃;大腿、上臂,33.0℃;小腿、前臂,30.8℃;手、足,28.6℃。
環境温度計,夏季舒適温度的範圍17~26.1℃,冬季為15.6~23.3℃。

舒適温度影響因素

影響人體舒適温度的因素包括: [2] 
(1)性別和年齡。女性的舒適温度一般比男性高0.55℃左右, 40歲以上的人較青年人高0.55℃左右,老年人則更高。
(2)衣着情況。一般情況下衣着較厚時對環境舒適温度的要求較低。
(3)活動情況。劇烈活動時要求的舒適温度較低,腦力勞動時與休息時接近。
(4)環境條件。包括空氣温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環境輻射強度和大氣壓,主要通過與人體熱量交換關係影響舒適温度。
(5)地域。不同地區的人對舒適温度的要求不同。
參考資料
  • 1.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環境科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610
  • 2.    車文博.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