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同

(人民書法家)

鎖定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1905年11月25日出生於江西省東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五四運動影響下, 1920年6月,和進步同學成立“ 金蘭同學社”。1921年8月, 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與李井泉同學等發起組織“ 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5 年發表《中華民國之真面目》。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 第二、第三屆名譽主席,中國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特邀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 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 [2] 
中文名
舒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
1998年5月27日
畢業院校
江西撫州省立師範學校
職    業
山東省委書記
主要成就
創造發明舒體;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
出生地
江西撫州東鄉
文藻、又名宜祿

舒同人物生平

舒同同志老年時的照片 舒同同志老年時的照片 [1]
舒同,漢族,1905年11月生,江西東鄉人,又名舒宜祿,字文藻,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革命工作,中等師範文化。曾入江西東鄉縣立尚志學校學習,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起任中共東鄉縣支部書記、縣委書記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東鄉縣黨部常委。 [5] 

舒同紅軍時期

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四軍政治部秘書,紅十一師秘書長,中共贛東特委秘書長,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十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其間任紅二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政治部主任。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四師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起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 [5] 

舒同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1937年11月起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1940年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2年底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兼秘書長。延安整風期間,1942年起任軍委整風乾領導小組副組長。1943年至1944年任中央軍委宣傳部部長。1944年秋至1945年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秘書長兼學習委員會主任。 [5] 

舒同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起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12月至1949年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其間:曾兼任華東局宣傳部部長、社會部部長、敵軍工作部部長。1947年1月起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華東軍區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 [5] 

舒同新中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宣傳部部長,《解放日報》總編輯,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華東文教委員會主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校長,華東局黨校校長。1954年8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1955年1月起任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1960年10月至1963年2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1956年7月至1960年11月兼任濟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61年2月至1966年6月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1962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 [6]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關押。1977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77年9月至1979年12月任陝西省革委會常務副主任、副主任。1978年5月至1982年12月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中央軍委軍戰史編輯室主任,其間:曾任軍事科學院黨委常委。1979年7月增選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第二屆、三屆名譽主席。中國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榮譽章。199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舒同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二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5]  [7] 

舒同人物事蹟

家風簡樸
三年困難時期,物資匱乏,市場商品供應極為緊張,所有商品都要憑票購買。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舒同也與全國人民一樣,生活過得十分清苦。他的零用錢和所有糧票、布票等票據統一由工作人員保管,除必要的生活開支外,結餘部分基本用於貼補身邊工作人員的不時之需。他從未主動給自己子女買過任何禮物,唯一的一次還是在秘書的再三提醒下,舒同才為過5歲生日的兒子舒關關買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爸爸生活簡樸,他常説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還講究個啥。”舒安回憶道,“一小碗米飯,一盤豆腐,一碗青菜湯,就是他每餐的標配,多一點都不要,十年如一日。”秘書看到舒同身體虛弱,偷偷在菜湯里加了點肉末,舒同發現後,對秘書一頓狠批,“現在老百姓連地瓜面都吃不上,作為領導幹部還好意思吃肉嗎?”舒同嚴肅地説,與人民羣眾同甘苦、共命運,不能只嘴上説説,要落實到行動中。
“從嚴要求自己,實事求是做人,乾乾淨淨為公,嚴格管好家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艱苦樸素,一心為民。”多年來,舒同一直認真踐行着自己的諾言,身體力行地影響着後代。
舒同和妻子石瀾先後生育過三男一女。他戎馬一生,和家人總是聚少離多。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女,“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一不能搞特權,二不能靠關係,三不能幹違紀違法的事。”1963年,舒同到陝西任省委書記。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在西安農村下放的舒安看到希望,很多人勸舒安找他父親打個招呼,可以上個好大學。“父親似乎猜到了我的小心思,打電話對我説,學習上的事,要靠自己,我可幫不了你。”談起此事,舒安記憶猶新,最終他打消這個念頭,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安美院。
1978年,舒同到北京軍事科學院任職,根據有關規定,妻子石瀾可以辦理隨軍手續,但舒同卻從未給組織上提過要求。他對石瀾説:“我們是共產黨員,要以身作則,一切聽從組織安排,不能給組織添麻煩。”此後,石瀾沒有提過隨軍的事,獨自在西安生活幾十年,毫無怨言。
“父親的大局意識和對家人的嚴格要求,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舒安深有感觸地説,受父親影響,他曾主動要求去農村生活了幾年,“現在回頭想想,這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為紀念舒同,傳承其清廉家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政府建立了舒同博物館。
“父親倡導的‘清正、廉潔、為民’的家風,我們會秉承好。”舒安飽含深情地説。 [3] 

舒同書法成就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和開拓者、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創始人和第一屆主席,後任第2屆、第3屆名譽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毛澤東主席讚揚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枝筆”,是當代自成一體的書法大師。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書法藝術欣賞
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自幼喜愛書法,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被譽為“神童”、“東鄉才子”。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他的書法,寬博端莊,圓勁婉通,用筆老重,藏頭護尾,點劃潤厚通暢,別具風格,是現代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所謂舒體,就是從“二王”入手,以顏、柳之楷為本,取各家各體之長,使圓渾之勁,用藏鋒之功,寓巧於拙,借古於今,創獨特風格,立“七分半”字體。這個“七分半”,可以説是舒體字的精華,既結體上楷、行、草、篆、隸五體各取一分,風格上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合稱“七分半”。
舒同書法作品 舒同書法作品
“七分半”字體充分反映了舒體字的深厚基礎和麪貌特徵。應當説,舒體字的形成,不只是艱苦的書藝探索,更重要的是意志和毅力的磨練。舒同的墨海生涯從14歲在鄉間小有鄉譽時起,直至93歲病逝近80個年頭,在漫長的歲月中,不管是硝煙瀰漫的戰場,還是“十年浩劫”的動亂,不論是在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罹難捱斗的“牛棚”裏,他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始終沒有中斷藝術研究和臨池實踐。舒體渾圓有力,外柔內剛,寬博端莊,雍容大方,以其特有風格,體現革命風雲、將軍氣度,深為人們珍愛。當今,舒體已被輸入電腦,廣泛用於報紙、刊物、電影、電視,顯出其獨特的魅力。
舒同參加紅軍後,一直在團、師搞宣傳工作,在緊張戰事之餘,潛心書藝,寄情翰墨。隨紅1軍團長征到陝北時,一路上書寫大幅標語,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燒了好多洞。在行軍途中,沒有紙筆,舒同就撿了樹枝在地上劃拉;騎在馬上,也用手指頭在褲腿上劃拉。有一次被毛澤東看到了,就笑着説:“舒同,你成了馬背書法家啦。”從此,“馬背書法家”的美名就傳開了。
1936年,紅軍到達陝北邊區政府管轄的旬邑縣時,為團結抗戰,中共擬請當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邊區參議員。那位老夫子説,“我和沒文化的人談不來”,拒絕參加。毛澤東知道後,就讓舒同以中央名義給他寫一封信,宣傳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位前清遺老讀了信後連聲稱服:“字美文雅,想不到共產黨內也有人才啊!”隨即出山參政。
1936年延安創辦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負責籌備的同志請求毛澤東寫校牌。此時毛澤東正在忙於撰寫《實踐論》,一時抽不出空,便向來人推薦:“你們去請1軍團的舒同寫吧,他的字寫得很好哩!我很欣賞。”就這樣,時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書寫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校牌,還寫了大門左右兩邊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校訓。從此舒同的名聲便馳譽全黨全軍了。
何香凝説過:“國共有兩支筆,國民黨有于右任,共產黨有舒同。我更喜歡舒同。”
舒同是多產書法家,幾十年來,他的墨留遍全國各地,特別是與顏真卿故里費縣情有獨鍾,費縣有他的多件墨寶傳世。1959年舒同到費縣視察水利工程,應邀回去題寫了“許家崖水庫”五個大字(每字原大高100釐米,寬80釐米)。這五個大字端莊大方,遒勁有力。體現他當時身置大躍進的年代,視察民情,看到人民羣眾意氣風發興修水利的熱潮而感慨萬千;剛到山東省委擔任第1書記,又有用武之地,春風得意;50多歲正年富力強,筆法渾熟,運筆酣暢淋漓,有泣鬼神、驚天地之氣。舒同生前曾有言説:“許家崖水庫”五個大字,是他一生中寫的最大的字,也是他最滿意的字,而且刻的也好。這五個大字雖然沒有落款,但人們一看就認出是舒同體。豎立在大壩溢洪閘旁的《許家崖水庫》石碑,既是一座書法名碑,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已成為費縣著名旅遊景點——鄪國明珠“天景湖”的歷史文物標誌。
舒同之所以被譽為人民的書法家,是因為他這位馬背上的紅色書法家身居高位而沒有官架,學識淵博而沒有傲氣,無論誰去求字,他都一一應允。因而,改革開放以後,費縣人多次登門拜求墨寶,舒同先生為“半塔中學”“琅琊羲之硯廠”“費縣影劇院”等題名,這些墨寶成為稀世珍品。出版《舒同字帖》(分楷、行、草三本)、《舒同書法》、《舒同書法藝術》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