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三和

鎖定
舒三和(1900~1975),湖南省長沙市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生於湖南省長沙城內樊西巷。中國彈詞藝人,1975年5月在長沙病逝。 [1] 
中文名
舒三和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75年5月
職    業
彈詞藝人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
代表作品
《武松打虎》《十五貫》等。
性    別

舒三和人物生平

舒三和(1900~1975),湖南省長沙市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生於湖南省長沙城內樊西巷。家貧,僅讀4年私塾,14歲隨父習篾工,18歲從師著名湘劇演員兼彈詞演唱家鞠樹林。舒三和天賦好,劍眉大眼,嗓音洪亮渾厚,經名師指點,技藝大進。時長沙説書尚無書場,一般走街串户,上門説唱。舒三和出師後沿街賣唱近10年,至127年與人合作在大西門怡和碼頭搭棚説書,開長沙彈詞進入書場之先河。舒三和先後擔任過彈詞、漁鼓藝人行會組織“永定八仙會”和長沙市漁鼓、彈詞職業會值年總管。 [1] 
抗日戰爭期間,舒三和入火宮殿説日場書,同時在自己住所開設“瀟湘書館”説晚場。不久,舒三和響應田漢的倡議,與李一風、黃元和等發起成立長沙雜劇抗敵宣傳總隊,任副總隊長,下設彈詞、皮影、清唱、楚劇四個分隊,帶領藝人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1] 
長沙和平解放後,舒三和協助人民政府組織曲藝藝人學習,任長沙市彈詞藝人學習委員會主任,積極參加“鎮反”、“肅反”、“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運動,配合中心任務編出了大量新曲目。1952年和1954年,舒三和曾兩次率領民間藝人在整修南洞庭和洞庭湖工地進行演唱,為時達8個月之久,洞庭湖工地指揮部為他立一等功。其間,舒三和曾參加“中南地區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湖南省第一次文代會”,1954年以後被選為長沙市第一、二、三、四、五屆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省文聯第一、二、三屆委員,省曲協副主席、主席,全國曲協理事,省政協委員、常委。1958年舒三和積極建議並促成建立起長沙市專業曲藝隊和長沙第一座專業曲藝場大眾遊藝場,對長沙市曲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 
舒三和畢生從事彈詞演唱,造詣很深,對彈詞唱腔的設計,一字一腔,反覆推敲,力求字正腔圓,從不草率。還吸收地方戲曲和民間曲調的聲腔,增強彈詞的表現力,高、昆、亂彈,均唱得準確。舒三和精通音韻十三轍的運用,能根據不同人物選用韻轍,安排平仄,使人物性格刻劃更加生動,形成獨特的風格流派,把彈詞藝術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著名彈詞演唱家彭延坤、鄧逸林、劉望寧皆出其門下。舒三和演唱的《武松打虎》《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曲目由中國唱片社灌製唱片,在全國發行。其名列《中國藝術家辭典》。舒三和深感舊彈詞內容雜蕪,不適合工農兵羣眾的需要,乃致力於彈詞曲目的改革和創新。經舒三和整理、改編和創作的新型曲目達100篇之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年逾花甲的舒三和被強迫退職,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於1975年5月在長沙病逝。 [1] 

舒三和主要作品

著作有《鬥倒惡霸戴金松》《美國活飯桶》《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一網打盡》《東郭救狼》《井岡山》《仇上加仇》《萬子湖》《女英雄郭俊卿》《賀慶蓮》《孤島捉特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野豬林》《武松打虎》《十五貫》等。 [1] 
參考資料
  • 1.    長沙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長沙市志 第十六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321-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