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舍宅為寺

鎖定
漢末至南北朝時期舍宅為寺的風氣大盛。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為佛寺,這種風尚叫作“舍宅為寺”,是當時市井寺廟的重要源頭。
中文名
舍宅為寺
外文名
The temple houses
行之北
有一個

舍宅為寺簡介

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用“以前廳為大殿,以後堂為佛堂”的形式,這種類型的佛寺,決定了寺廟住宅化的空間佈局。而且不但解決了早期以佛塔為主體的佛寺在實用的不足,又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和觀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建造時所消耗的物資與時間可大大減少,從而成為自隋唐以後國內最通行的佛寺制度,也是佛教建築中國化的重要誘因之一。

舍宅為寺較典型的舍宅

下面所舉也是比較典型的舍宅為寺
平等寺原為廣平武穆王懷的舍宅為寺;
高陽王寺原為高陽王雍之宅院為寺;
光宅寺為天后之梳法堂之舍宅為寺;
靜域寺為太穆皇后的住宅為寺。
當時佛寺之多,不勝枚舉,僅僅北魏這一個時期,佛寺達3萬多座,可見當時佛寺之多,但是其中的大多數都是舍宅為寺的
最著名的當是白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