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舌辯

鎖定
舌辯,漢語詞語,拼音是shé biàn,意思是指德行似顏淵,舌辯似蘇秦。
中文名
舌辯
拼    音
shé biàn
釋    義
德行似顏淵,舌辯似蘇秦
出    處
《金耳環》

目錄

舌辯解釋

1、唐宋時稱説書者為舌辨。 [1] 
2、口才敏捷。

舌辯出處

宋 吳自牧《夢粱錄·小説講經史》:“説話者謂之舌辨。雖有四家數,各有門庭。”
南朝 梁元帝《歸來寺碑銘》:“若不如是,任爾六度萬行,如意隨心,三藏十二部,懸河舌辯,而一隙掯於幽隱,知見必留世間。”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松知修是個舌辨之士,有心難之。”
宋 吳自牧《夢粱錄》:“小説講經史:説話者謂之舌辯,雖有四家數,各有門庭。”
元 無名氏《神奴兒》第三折:“饒你這舌辯如蘇秦,口強似陸賈,我看你怎生般分訴。”
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金丹説客》:“金丹者,吾邑諸生也。素以舌辨見稱,微有拳勇。”
明 黃元吉《流星馬》第一折:“聖人着小官傳與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辯,通曉沙漠人言説語,你可去説將這匹馬來。”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新垣)衍雖素聞魯仲連先生之名,然知其舌辯,恐亂其議,辭不願見。”
《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九回:“況且伊紫旒這個人能言舌辯。在上海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沒有不認得的。”
何典》第五回:“他嘴頭子又來得,左話左轉,右話右轉……憑你老奸巨猾,能言舌辯的囚犯,也盤駁不過。”
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轅》:“你那蘇張舌辯高,我的巧射驚羿奡,只愁那匝地煙塵何日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