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舊縣鄉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下轄鄉)

鎖定
舊縣鄉,隸屬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地處東平縣北部,東與濟南市平陰縣接壤,南與老湖鎮為鄰,西與斑鳩店鎮連接,北接濟南市平陰縣 [2]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70.91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舊縣鄉户籍人口27764人。 [3] 
1984年,設立舊縣區公所。1985年,改為舊縣鄉。1996年1月,由平陰縣劃歸東平縣。 [2]  截至2020年6月,舊縣鄉轄30個行政村, [1]  鄉人民政府駐舊縣一村。 [2] 
2011年,舊縣鄉財政總收入3545萬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751萬元,增值税76萬元,企業所得税1.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266元,比上年增長120%。 [2]  截至2019年末,舊縣鄉有92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58個。 [3] 
中文名
舊縣鄉
行政區劃代碼
3709232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
地理位置
東平縣北部
面    積
70.91 km²
下轄地區
3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舊縣一村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編碼
271517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摩崖刻經
東平湖
陽穀邑故址
車牌代碼
魯J
人    口
27764人(2019年)

舊縣鄉歷史沿革

北宋代,境域為南谷鎮,後歷屬東阿縣。
1958年,屬東阿公社。
1984年,設立舊縣區公所。
1985年,改為舊縣鄉。
1996年1月,由平陰縣劃歸東平縣。 [2] 

舊縣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舊縣鄉轄舊縣一、舊縣二、舊縣三、舊縣四、寨子一、寨子二、寨子三、陳山口、高徐、山窩、浮糧、吉城一、吉城二、吉城三、吉城四、吉城五、北吉城、王古店一、王古店二、王古店三、王古店四、王古店五、屯村鋪、東鵝山、大鵝山、尹村一、尹村二、尹村三、姬莊、姜溝30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舊縣鄉轄30個行政村, [1]  鄉人民政府駐舊縣一村。 [2] 
舊縣鄉區劃詳情
東鵝山村
陳山口村
寨子二村
尹村三村
屯村鋪村
姜溝村
大鵝山村
尹村二村
寨子一村
大吉城一村
寨子三村
尹村一村
大吉城四村
王古店五村
浮糧店村
大吉城三村
姬莊村
北吉城村
高徐村
山窩村
舊縣一村
王古店一村
王古店三村
大吉城五村
大吉城二村
舊縣四村
王古店四村
舊縣二村
王古店二村
舊縣三村

舊縣鄉地理環境

舊縣鄉位置境域

舊縣鄉地處東平縣北部,東與濟南市平陰縣接壤,南與老湖鎮為鄰,西與斑鳩店鎮連接,北接濟南市平陰縣 [2]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70.91平方千米。 [3] 

舊縣鄉地形地貌

舊縣鄉南部為山地,西北部平原,南北狹長,東高西低,最高點黑風口,海拔240.2米;最低點大鵝山窪,海拔62.1米。 [2] 

舊縣鄉水文

舊縣鄉小清河位於東平湖出湖口,河道長度為3.6千米。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工程”濟平乾渠”在境內通過。 [2] 

舊縣鄉自然災害

舊縣鄉的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水、乾熱風、低温、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85年4月。 [2] 

舊縣鄉自然資源

舊縣鄉境內磁鐵礦地質儲量0.6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0.4億立方米;花崗岩地質儲量為1.54億立方米,可採集儲量1.2億立方米。 [2] 

舊縣鄉人口

2011年末,舊縣鄉轄區總人口272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5人,城鎮化率3.2%。總人口中,男性13525人,佔50.03%;女性13749人,佔49.97%;14歲以下6353人,佔23.29%;15~64歲18175人,佔66.64%;65歲以上2746人,佔10.0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9.96%;有回族13人,佔0.04%。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長率-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4人。 [2] 
截至2019年末,舊縣鄉户籍人口27764人。 [3] 

舊縣鄉經濟

舊縣鄉綜述

2011年,舊縣鄉財政總收入3545萬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751萬元,增值税76萬元,企業所得税1.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266元,比上年增長120%。 [2] 
截至2019年末,舊縣鄉有92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58個。 [3] 

舊縣鄉農業

2011年,舊縣鄉有耕地面積2.38萬畝,人均0.86畝。
2011年,舊縣鄉農業總產值14000萬元,農業增加值比地區生產總值的49%。
2011年,舊縣鄉生產糧食5566.6噸,人均201千克,其中小麥5405噸,玉米98.15噸。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3.2萬噸;大蒜種植面積1.2萬畝,葱種植面積0.4萬畝。
2011年,舊縣鄉生豬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3.8萬隻,年末存欄2.5萬隻;家禽飼養量9.1萬羽。 [2] 

舊縣鄉工業

舊縣鄉的工業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5.24億元,企業91家,職工370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47億元。 [2] 

舊縣鄉商業

2011年末,舊縣鄉有商業網點150個,職工1567人。
2011年,舊縣鄉社會商品銷售額達91億元,比上年增長28%;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金額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6%。 [2] 

舊縣鄉金融

2011年末,舊縣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68億元,比上年增長47%。 [2] 

舊縣鄉郵政業

2011年,舊縣鄉郵政業務總量110萬元,其中純收入80萬元。 [2] 

舊縣鄉電信業

2011年,舊縣鄉電信業務收入89.28萬元。 [2] 

舊縣鄉交通運輸

2011年,舊縣鄉境內有255省道,長10.2千米。鄉道全長6.5千米,寬7米,環湖路長11千米,寬12米。 [2] 

舊縣鄉社會事業

舊縣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舊縣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處。圖書室15個,藏書3.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化業餘創作隊達150人。 [2] 

舊縣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舊縣鄉有幼兒園14所,其中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53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3所,在校生1025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80人,專任教師68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舊縣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40萬元,比上年增長38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8%,比上年增長157%。 [2] 

舊縣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舊縣鄉有衞生院1個,門診部12個;病牀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77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9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3人。
2011年,舊縣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0.74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舊縣鄉體育事業

2011年末,舊縣鄉有學校體育場地4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0%。 [2] 

舊縣鄉社會保障

2011年,舊縣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户,人數12人,支出2.04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45户,人數1142人,支出102.67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75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3.57萬元,敬老院1處,牀位7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8人。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萬元,使8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819人,參保率80%。 [2] 

舊縣鄉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94年12月,舊縣鄉建成廣播電視站。
2011年末,舊縣鄉共有線電視用户2800户,入户率48%。 [2]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舊縣鄉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6個。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732n,電話普及率68.7%,寬帶接入用户709户,佔72.6%。移動電話用户2897户,3G用户156户。 [2] 

舊縣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舊縣鄉因鄉人民政府駐舊縣村而得名。 [2] 

舊縣鄉風景名勝

  • 鏵山石刻造像
鏵山位於東平縣舊縣鄉。山雖不高,但逶迤如蟠龍狀,懸崖突兀,怪石嶙峋,山谷幽深。
舊縣鄉 舊縣鄉
石刻造像位於山巔面北的朝陽洞內,洞口上部刻“朝陽洞”3個楷體字,左右又有兩洞口,三洞內相連,皆屬自然石洞。洞內有圓雕造像兩尊,據碑文記載,一為白衣大士觀音像,一為護法韋馱像。觀音像為坐式,面北,似坐於石椅上,右手撫膝,左手撫椅肘;頭戴巾,身披斜交大衣,內着僧祗支;面部上寬下窄。像高1.2米,寬0.75米,在造型上與其它地方所見的觀音像略有不同。韋馱像,面東,無首,結跏趺座,右手撫於凸腹上,左手握一物置於左膝上,領下垂佛珠,像高0.8米,寬0.46米。據考,兩造像為明萬曆年間所雕。洞內還有明清所立的碑刻3方,一為“開山碑記”,二為“兗州府東平州東阿縣鏵山朝陽洞白衣觀音記”,三為“阿邑鏵山佛洞碑記”。其它兩洞內無造像和碑記。山南有碧霞元君祠,系自然石洞加工而成,洞口砌牆有門,洞前部較大,向內漸漸狹窄。前部高3米,向北深約20米。洞內有神台,上供元君塑像,高1.7米。除此之外,還有碑刻4方,最早為大清宣統四年“善士題名碑”。山西麓有“白雲泉”,泉側有康熙年間題記,泉下萬仞高崖,泉水湧出流下,濺沫迸珠,如絲絲細雨,生雲化霧,堪稱奇觀。鏵山奇石形成許多天然景觀,有“獅子峯”、“扇子崖”、“龍虎鬥”、“天鵝卧”、“回馬石”、“渡仙橋”、“瞻岱穴”和“一線天”等自然景觀十餘處。1996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楚霸王項羽墓
楚霸王項羽墓 楚霸王項羽墓
楚霸王項羽墓(頭葬地),在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東側高台地上,為待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霸王墓,當地人亦稱霸王墳,墓在墓區偏北處。原存封土直徑100餘米,高10米左右,前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漢柏數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毀掉,遂闢為學校、果園和民房。
  • 屯村鋪遺址
屯村鋪遺址位於東平縣舊縣鄉屯村鋪村東北1.5千米洪頂山之間的東風水庫內和壩西200米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三面環山,遺址東有“茅峪泉”,南北山腰兩處有北齊時的摩崖刻經。遺址區為山坡地,長年經山水沖刷,遺留文化層很少,暴露物十分豐富,大部分都被衝到西大壩內。特別是當時東風水庫及攔水大壩的修築,對遺址佔壓,破壞較為嚴重。遺址區其範圍東西長500米,南北東部寬50米、西部寬200米,呈扇形分佈。從沖刷斷面考查,今存文化層厚度約1至2米之間,土質為山區粘土與坡積物,淤積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遺址區內有兩處較為重要的殘存文化層堆積,皆位於庫內和山腳下,東部長3米,高2米,西部長8米,高2.3米,土質為黑褐色,內有大量的蚌片和器物殘片。附近地裏和壩西地裏地上散佈着大量的器物殘片和大量的蚌片、瓷片等。
舊縣屯村鋪風景區
  • 舊縣三村遺址
舊縣三村遺址位於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東南霸王墓周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山坡台形地,長80米,寬150米。土質為粘土和坡積物、沖積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從南面東西向大山水溝沖刷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厚約6米,南部被山水沖刷比較嚴重,暴露物十分豐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甕罐殘片和其它陶片。東側有一土建民房,牆壁上佈滿許多蚌片和陶片。在遺址西部,村民蓋房動土時,曾發現許多燒灶圓形遺蹟,內有紅色燒結土塊。從附近採集的標本有:蚌片(跟屯村鋪遺址採集質地一樣)、泥質夾砂紅褐鬲足、泥質灰陶甕罐口沿、泥質灰陶,外有繩紋的殘陶片等。
  • 洪頂山摩崖刻經
舊縣鄉 舊縣鄉
洪頂山摩崖刻經,其位於東平縣舊縣鄉屯村鋪東北方洪頂山上。山勢險絕,兩峯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參天,經文即鐫刻在兩峯下巨大的石壁間。刻字內容豐富,除刻有佛經、經名、題名、題記之外,還有其它內容的刻字達20篇之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刻字羣,總面積近1400平方米。

舊縣鄉相關榮譽

2021年10月,入選“山東省旅遊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