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舊縣河

鎖定
舊縣河,又稱連城小溪,因流經上杭縣舊縣鎮而得名舊縣河。中國東南沿海韓江的支流汀江中游的一條主要支流,地處福建省西部的龍巖市中部,地理位置界處東經116°23′~116°53′,北緯25°05′~25°42′之間。舊縣河發源於連城縣曲溪鄉黃勝村,由北向南流經連城縣朋口鎮、新泉鎮,於新泉鎮車頭村進入上杭縣,經南陽鄉、舊縣鎮後,於上杭縣臨城鎮九洲村匯入汀江干流。《龍巖地區志》稱河長112公里,坡降2.5‰,集水面積1694平方公里。 [1] 
舊縣河上游河谷狹窄,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下游河牀坡度較緩,河牀較寬,已興建機頭電站、雁子灘等水電站。從新泉到雁子灘可行民船。盛產淡水魚。 [2] 
中文名
舊縣河
別    名
連城小溪、朋口溪、新泉溪
所屬水系
中國東南沿海韓江的支流汀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地處福建省西部的龍巖市中部
流經地區
連城、上杭
河    長
112 km
流域面積
1694 km²
平均流量
47.3 m³/s
河    口
上杭縣臨城鎮九州附近

舊縣河幹流概況

舊縣河 舊縣河
舊縣河,上游在連城縣境內稱朋口—新泉溪,發源於連城縣曲溪鄉黃勝村的石板墩北面(《上坑縣誌》稱莒溪白眉山北麓 [3]  ),向西南流經文亨鄉湖峯至大坑背一段稱鸕鷀溪。抵朋口匯合宣和與莒溪來水後,流量增加1倍,過朋口至新泉納入廟前溪來水後經新泉鄉東南出縣境,過磯頭凹入舊縣河。連城縣境內全長49.1公里。 [4] 
舊縣河上游朋口溪連城縣朋口鎮段 舊縣河上游朋口溪連城縣朋口鎮段
舊縣河上游朋口溪連城縣新泉鎮段 舊縣河上游朋口溪連城縣新泉鎮段
舊縣河經新泉進入縣境的南陽、舊縣、臨城三鄉鎮。在九洲附近匯入汀江。流域面積達1701平方公里。境內河長45.9公里,流域面積716平方公里, [3] 
舊縣河在新泉左納上杭西山下苧園、洋稠溪兩小溪。匯流出白眉山南麓又有連城豐圖兩小溪,在連城的官莊匯合後,右納上杭南陽南嶺溪流,經連城北村又納上羅坑之水,才流入上杭境內的陳坑。流至下車後,右納馬洋洞,左納黃家山兩小水流至磯頭。又左納蛟洋中村水,出磯頭下經鹿角灘,左納庵坑水,右納南陽、通賢水(射山溪)流至壩上後,右納黃竹攏左納下寮壩之水,經貝湖到下湖山,左納扁山之水至舊縣。其下有石院、新坊、九曲溪之水流入。再下經全坊、蘭田、至麻壩裏(鐵場)。左有小富坑、張家山兩小溪在鐵東流入,右有銅水坑水於鐵北注入。經石圳,左納下角龍與水東之水至梅溪寨。在石砌下有水自上園山及白葉塅注入。再經洋樓裏、黃泥塘、玉女至九洲與汀江干流匯合。 [3] 
舊縣河干流起點上杭縣南陽鎮磯頭村磯頭電站庫區段 舊縣河干流起點上杭縣南陽鎮磯頭村磯頭電站庫區段
舊縣河上杭縣舊縣鎮段 舊縣河上杭縣舊縣鎮段

舊縣河水文特徵

連城縣段比降10.6‰,流量12.5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74平方公里,徑流量13.64億立方米,幹、支流上已建電站15個。 [4]  上杭縣誌載:舊縣河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比降0.20%。 [3] 

舊縣河主要支流

莒溪溪,為朋口——新泉溪上游的主要支流,屬於汀江水系。發源於樂地筆架山和黃崗岌,經壁州到朋口上妝店與發源於廟前鐵帽山經新泉鄉境入莒溪西南的小呂溪匯合後,注入朋口溪,全長10.5公里,比降60‰,流域面積166平方公里。
廟前溪,為朋口——新泉溪下游的主要支流,屬於汀江水系。它發源於上杭縣步雲鄉之大源村東部,經棗樹橋向西至老屋背進入本縣廟前鎮,再經新泉鄉的官莊村至新泉注入朋口——新泉溪。境內全長4.5公里,比降為34.7‰,流量1.15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26平方公里。幹、支流上已建水電站2個。 [4] 

舊縣河治理開發

舊縣河引水工程

馬岌凹引水工程位於廟前鎮廟前村,朋口一新泉溪的支流廟前溪之上。集雨面積140平方公里。建於1964年10月,於1965年4月竣工。原設計為無壩引水,1974年進行擴建,在渠首增建砌石拱壩一座,壩高8米,長22米,引水流量為1.5立方米∕秒。渠道長13.55公里,灌溉面積為3100畝,解決了廟前鎮廟前、廟上、坪頭等村莊受旱農田的灌溉問題,同時在連龍公路旁建有水電站一座,裝機110千瓦。此外,五磜灌溉渠為五磜水庫配套工程,1964年5月建成,總長18.4公里。團結灌溉渠為團結水庫配套工程,1974年10月竣工,總長11.7公里。大石巖灌溉渠為大石巖水庫配套工程,1982年5月建成,總長26.5公里。丘地尾灌溉渠為丘地尾水庫配套工程,1983年5月建成,渠長8公里。 [5] 
灌溉300畝以上引水工程概況表
工程名稱
鄉(鎮)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渠道長度
(公里)
流量
(立方米/秒)
設計面積
(畝)
現有灌溉
(畝)
建成
年份
頭官陂
舊縣
河東
-
2
0.05
450
450
1953
銅水坑陂
舊縣
鐵場
-
4.5
0.03
735
354
1957
九曲渠
舊縣
龍溪
45
3
0.2
1200
883
1960
羅屋水口陂
南陽
射山
-
2.5
0.03
518
312
1964
油子陂
南陽
射山
-
3
0.04
350
350
1970
東方紅渠
舊縣
水東
-
1.5
0.05
450
378
1971
仙音潭陂
南陽
雙溪
-
3
0.05
450
450
1973
畲水陂
南陽
南嶺
-
3.5
0.05
300
300
1974
高陂
南陽
南陽
-
2.5
0.03
300
300
1982
隔甲陂
南陽
雙溪
-
3
0.20
500
500
1983 [6] 

舊縣河蓄水工程

丘地尾水庫,位於莒溪鄉隔口村,1975年12月動工,至1983年5月竣工蓄水,總庫容量156萬立方米,其中無效庫容5.3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600畝。該庫攔水壩為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高29.8米,長102米,頂寬5米,壩底寬62.8米,坡面採用石塊漿砌。輸水涵洞寬1米、高2.2米,渠道長8公里。工程完成土石方29.86萬立方米(其中石方9.74萬立方米)。投入勞力56.08萬工日,耗資165萬元。 [7] 
嶺背水庫,位於朋口鎮上馮村。1996年10月動工,1998年12月竣工。水庫集雨面積7.0平方公里,庫容15.8萬立方米。水庫壩型為漿砌石圓筒型拱壩。壩高13.5米,壩頂弧長24米,壩頂溢洪道寬17.8米,最大下泄流量77.2立方米/秒,灌溉面積13.33公頃。 [8] 
1987年小(二)型水庫
工程名稱
所在鄉(鎮)村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壩高
(米)
總庫容量
(萬立方米)
渠道長度
(公里)
設計灌溉面積(畝)
1987年實灌
竣工年月
雙豐水庫
舊縣、梅溪
1.50
20.5
53.2
3.0
1300
1300
1966.10
馬洋洞水庫
南陽、馬洋洞
13.20
15.9
21.3
1.62
450
380
1987.12 [9] 

舊縣河水電工程

1961年,革命老幹部項與年贈送一台40千瓦的發電機給他的故鄉朋口公社,安裝在朋口村內坎水電站,是縣內當時唯一私人贊助興辦的小水電站。1968年,裝機容量115千瓦的莒溪六六水電站竣工發電,是縣內第一個裝機容量超過100千瓦的小水電站。1980年,莒溪璧州村辦裝機容量2×125千瓦的小莒水電站建成發電,是當時縣內村辦最大的水電站。 [10] 
1989年1月,建成莒溪廈地電站1×100千瓦;1991年10月,建成朋口池溪電站1×125千瓦;1997年5月,建成朋口垂珠壩電站1×100千瓦; [11] 
磯頭水電站 磯頭水電站
1987年全縣百千瓦以上水電站工程表
工程名稱
電站主
管單位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水頭
(米)
引用流量
(立方米/秒)
裝機台數
千瓦
建成
時間
1987年
發電量
(千瓦時)
池溪
舊縣
201
22
2.24
3
365
1970.10
139.12
峯燕巖
南陽
190
25
2.3
3
525
1975.12
233
馬洋洞
南陽
13.2
60
0.6
3
275
1987.12
20 [12] 
磯頭
-
-
-
-
3
6500
1972.3
- [13] 

舊縣河航道航運

舊縣河航道

朋口——新泉溪,原是連城境內唯一可通航的溪流。清代之前,是縣內進出物資的主要水上通道。但境內航段僅朋口至新泉,長45公里。到與上杭交界的磯頭,因灘高水急,須換駁船方能入舊縣河與汀江相接。境內行駛單船載重1.5~2噸。全線灘多流急,岩石嶙峋,船從巖隙中穿行。肥珠、染菜、禾倉、油籮、稻勾灣、山門風、大忙風、八月灘等處,即使駕船老手也必須集中精力,旅客驚心動魄,自不待言。宋嘉定中,汀州知府趙崇模鑑於漳鹽陸運入境肩挑困難,奏請改運潮鹽,船運沿汀江上溯入境。 [14]  新中國成立後,公路經擴建、改建,陸路運輸方便迅速,60年代磯頭水電站建站工程相繼動工,咽喉阻塞,航運從此中斷。 [4] 
上杭縣境內自磯頭至九州40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二點五,年徑流量為14.92億立方米。解放前因磯頭段礁石多、河道小、水流急、落差大,不能通船,連城往來的貨物到此必須起岸徒步搬運數里駁船。民國25年(1936年)沿河有船户30餘家,每船載重春季可達1500公斤,冬季則1000公斤,航程一日可達。解放後,經過多次河道整治,全線可通載貨木船,其中22公里可通行2~4噸機動船。但近年來,貨物運輸多為汽車取代。 [15] 

舊縣河碼頭

連城境內水運碼頭有朋口碼頭和新泉碼頭兩處。
朋口碼頭,在朋口石背老街,宋代即設有簡易泊位和堆棚(倉庫)設施,曆元、明、清各代,經多次修毀,至民國初年,其規模變化不大。公路開通後,航運逐漸衰落,碼頭損毀,僅存基址。
新泉碼頭 新泉碼頭
新泉碼頭,在新泉鄉,設有船舶停靠站和其他簡易設施。至清末民國初年,來往旅客和進出的日用百貨、山貨土產仍經此換駁中轉。新中國成立後,公路修復,交通發展,航運中斷,碼頭閒置。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