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舉水

鎖定
舉水,即湖北東部地區一條較大的江流。舉水流域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下段北岸,北與河南接壤,東與巴水毗鄰,西與倒水交界,南臨長江,是鄂東北地區跨行政區域的一條較大水系。
2020年8月,舉水入選《武漢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舉水
別    名
赤亭水
所屬水系
長江北岸支流
地理位置
鄂東北地區
流經地區
麻城市城區、宋埠、柳子港、新洲區
發源地
麻城市風波泐山
主要支流
跳石河
閻家河
主要支流
白果河
沙河
河    長
168 km
平均流量
36.6 m³/s
落    差
790 多米
面    積
4046 km²
河    口
武漢市新洲區鵝公頸
河湖長(省級)
盛閲春 [6] 

舉水名稱由來

舉水,舊名赤亭水。《水經注·江水》載"舉水又東南赤亭下,謂之赤亭水";明清之際,上段稱舉水、中段稱歧亭河、下段稱舊洲長河(舊洲後稱新洲)。 [2] 

舉水幹流概況

舉水的位置 舉水的位置
舉水 舉水
舉水乾流走向 舉水乾流走向
舉水,系武漢市以下長江干流北岸支流之一,是鄂東北地區有一定代表性的河流,
舉水乾流發源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的風波泐山,河水自北而南流經麻城市城關、宋埠、柳子港、新洲城關,最後於鵝公頸注入長江。幹流全長168公里,河源處海拔802米,河口海拔8.5米,總落差790多米,平均坡降千分之0.63。幹流彎曲係數1.53。
麻城市城關以上為上游,長69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1.79%。河寬自上而下由不到10米寬至300米左右,河牀亦由卵石、砂礫漸轉變為沙質組成;麻城至新洲柳子港為中游,問段長52公里,河寬一般保持300~400米,坡降千分之0.49%。柳子港以下為下游,河段長47裏,平均坡降為千分之0.37%。兩岸依靠舉東、舉西大堤約束,堤距寬800~1000米。 [2] 

舉水主要支流

舉水兩岸支流眾多,流程短促,集水面積不大。河長超過5裏的支流共有136條。
舉水主要支流
河流
岸別
河源
河口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河長
公里
跳石河
萬子山
顏家河
223
42
閻家河
康五寨
胡家細灣
727
61
白果河
茅溝清
巴子山
32
46
浮橋河
分水嶺
饒家河
518
55
鄢家河
羅家衝
何家河
218
35
東河
毛前灣
葉家大橋
171
33
沙河
接天山
李家灣
780
58 [2] 

舉水水文特徵

鄂東北大別山區降水充足。舉水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224毫米,比全省平均值高出近百毫米,且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並多暴雨,年際變化大,如上游麻城全年70%的降水量集中於4~8月。最大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不足700毫米。
舉水水位、流量過程深受降水制約,漲落變化急劇,短短的一兩天內,河水位可漲落兩三米。舉水(柳子港站)水位過程線呈不規則的鋸齒形。該站多年平均流量為36.6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洪峯流量達5180立方米/秒,為多年平均流量的141.5倍,最桔季節,河水發生斷流。舉水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9.4億立方米,相應年徑流深為477.5毫米,實測最大年徑流量為44.5億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年產水模數47.8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在全省主要中小河流中,位居中等。徑流年內分配十分不均4~8的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70%以上,其中最高月7月份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1/4以上。下游柳子港站1954年7月,徑流量曾達21.0億立方米.為該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65倍。該站1955年6月24日一次洪水總量就達11.7億立方米,與多年平均總量僅差8%。
舉水柳子港站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為0.26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31.6萬噸,最大年輸沙量131萬噸,最小2.98萬噸,年平均輸沙模數為146噸/平方公里·年。全流域水能藴藏量6.12萬千瓦,可開發為4萬千瓦,年發電量0.96億度。舉水流域水利建設在全省中小河流中位居前列,攔蓄能力高。至1980年代末,全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275座,總庫容14.48億立方米,為柳子港站以上年徑流量的1.14倍。 [2] 

舉水水庫

浮橋河水庫,位於麻城縣西 30 公里的舉水支流浮橋河段上,是一座具有灌慨、防洪、發電、養殖、航運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承雨面381 平方公里,設計總庫睿 5.34 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 2. 4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 2.705 億立方米,死庫容 0.225 億立方米。 [3] 
麻城大坳水庫。水庫位於麻城東南15 公里,明山水庫以北的舉水二級支流麻溪河上。承雨面積17. 2平方公里,總庫容0. 276 億立米.粘土心牆壩,最大壩高 31. 7米。水庫以灌慨、發電為主,灌慨放益設計1. 8萬畝,實際運用已基本達到。 [4] 

舉水航道航運

舉水自新洲縣城關至大埠街 34.5 公里,通航 2-20 噸船舶,其中河口3.5 公里常年通航,枯水期航深 0.3~1. 米,航寬 20-50有跨河橋樑 座. [5] 

舉水流域概況

舉水流域面積4046平方公里。其中上游地 區為著名的大別山區,峯巒起伏,地勢高峻。中游地區丘陵廣佈, 自新洲城關以下進入鄂東濱江平原,地勢平坦。全流域中山地約 43.5%,丘陵佔46.2%,平原10.3%。流域地勢坡向與陸水相反,北高南低,河水自大別山麓,順着地勢,直瀉長江。 [2] 

舉水基本信息

麻城舉水 麻城舉水
舉水發源於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交界的風包裂山,自北向南,流經河南新縣局部、湖北省麻城市大部、紅安縣小部、武漢市新洲區大部,由黃岡市團風縣處注入長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舉水乾流全長170.4km,流域面積4367.6平方公里。幹流河源至麻城大橋為上游,長69km,河牀比降17.9‰,河寬由上至下10m擴寬至280m,河牀由卵石沙礫漸變為沙質;麻城大橋至柳子港為中游,長52.4km,河牀比降4.9‰,河寬由280m漸變400m,河牀由細沙組成;柳子港至出口為下游,長49km,河牀比降3.7‰,河寬達到800~1000m,局部達到1500m,柳子港至辛衝由細沙組成,辛衝至河口由沙壤土組成。
麻城依河而建,一道長堤將大河和城區隔開,河水清澈見底,麻城自來水廠建在河邊,河中間有幾個巨大的水塔。河堤又寬又直,堤的兩邊栽滿了垂柳,微風吹起,垂柳隨風搖擺,遠遠看去,就象姑娘的秀髮。

舉水地理風貌

舉水流域兼有山區、丘陵、平原自然地貌,高低地勢差1328m,地形地勢呈山地-丘陵-平原緩變的台階分佈,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流域東北部是山區,峯巒起伏,最高峯康王寨海拔1337m;東部龜山山脈環繞其境,主峯海拔1250m,其餘為400m以上中低山地,為中幼林及牧特產地。中部丘陵起伏不大,地勢和緩,面積廣闊為高低丘陵及河谷平原,幾乎全部耕種,是流域糧棉油主要產區。南部新洲以下是平原湖區,是農業、漁業生產基地。流域山區佔42.5%,丘陵佔46.6%,平原佔10.9%。
舉水流域湖北省內包括麻城市大部、紅安縣小部、團風縣部分和武漢市新洲區等4個縣市(區),共有60個鄉級行政單位,1133個村民委員會,1993年年末人口166.8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18萬人,總勞力72.75萬個,總耕地面積為128.96萬畝,其中水田83.50萬畝,旱地45.46萬畝。上游人口稀少,中下游人煙稠密,單位面積人口382人/km2。流域內耕地多集中在幹流兩側及丘崗支流河谷,這些地方的墾殖指數可達40~50%,流域內人均耕地(按農業人口計算)為0.87畝,低於全省1.27畝的水平。
舉水河流經武漢市新洲區有一處延綿數里的沙洲,古稱“舉洲”,今人稱“宋渡島”。舉水河最有特色的地方自然就是這裏就是,在柳子港大橋段上下游,河底不是淤泥,而是白色的細沙,這裏的沙洲毫不孫色與著名海灘。入夏水淺時,從河堤橫走舉水河,水沒不過成人小腿,即到舉洲沙洲,日光下沙灘白皚皚,顆粒細小純淨。河岸柳樹成蔭,桑樹成片,是一道很美的風景,微風輕鬆之時站在沙洲上,心曠神怡!而靠近河堤一側,因河底暗湧沖洗,水略深,且深淺不一。
主島上有一個行政村,叫宋渡村。有300多户人家、1500餘居民,分6個自然村落住在島上。此島位於舉水河中間,在夏季漲水期,舉水河河寬陡增,宛如大湖。宋渡島容易被淹,淹水時,島上居民轉移到河兩岸人家寄居,隔河相望。

舉水歷史遺蹟

舉水有着更為悠久的歷史。她所孕育的人類文明,我們可以尋覓到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解放後,舉水河流域先後發現了近10處史前文化遺址。慄山崗、萬人墩、紅廟寨、謝家墩等遺址出土的彩陶、夾砂紅陶和石器,都是4600年以前的人類遺物。在考古學中,一般將彩陶和紅陶作為仰韶文化(距今4600年前)的標誌,而將黑陶作為龍山文化(距今約4000—4600年)的突出特徵。最早的文化遺存,莫過於麻城的後崗遺址了,這種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遺存,在整個鄂東地區,還沒有更早的發現。
古舉洲,是鄂東舉水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和丘陵崗的總稱,由北到南十數里地,與鄂東另一條大河倒水河之間東西相隔有一道由大別山發脈的丘陵崗。春秋末,周敬王14年(公元前506年)著名的吳國、楚國之間的柏舉之戰發生於此。
近年來,在舉水河牀上陸續被人們發現的石器、陶井、箭鏃、青銅璽和大量古錢幣,特別是在兩河之間(舉水、倒水)出土的一批批古代武士墓羣,更能證明這裏曾經發生過慘烈戰爭。
參考資料
  • 1.    武漢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示  .武漢文明網.2020-08-14[引用日期2020-08-20]
  • 2.    湖北省地方誌編纂辦公室.湖北省志·地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549-552.
  • 3.    湖北省志水利志編輯室 .湖北省志.水利, :湖北省人民出版社 ,1995 :468 .
  • 4.    湖北省志水利志編輯室 .湖北省志.水利, :湖北省人民出版社 ,1995 :471 .
  • 5.    湖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交通郵電: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5年03月:153.
  • 6.    湖北公佈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河湖長名單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2023-05-23[引用日期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