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隆塔

鎖定
興隆塔,古稱興隆寺寶塔,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北路10號兗州市博物館院內,隋仁壽二年(602年),建普樂寺,後易普樂寺為興隆塔寺,興隆塔由此得名。 [6] 
興隆塔為磚木結構,共13層,高54米,為八角樓閣式空芯磚塔,磚疊澀檐,有簡單斗拱。底7層塔體粗大,層與層設台階踏步,層間設迴廊。上6層驟縮細小,形成2米寬的陽台,台周設有石雕欄杆。上6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塔剎聳立在塔的頂部。 [6] 
1977年12月,興隆塔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13年5月3日,興隆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興隆塔
外文名
Xinglong Pagoda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北路10號兗州市博物館院內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8:30一11:30,14:00一17:00
編    號
7-1140-3-43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興隆塔歷史沿革

隋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頒發“隋國立舍利塔詔”,兗州籍高僧法性奉旨將建塔供奉的佛舍利從隋國京都洛陽護送到兗州普樂寺,兗州普樂寺供奉佛舍利寶塔始建,初為十三層木塔。
唐神龍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興寺
唐神龍三年(707年),改名龍興寺。
盛唐時期,龍興寺香火鼎盛,廟宇和寶塔進行了豪華的維修和裝飾。
宋興國七年(982年),龍興寺改名興隆寺。
宋嘉祐八年(1063年),興隆寺寶塔改建為宋代形制磚塔。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興隆寺寶塔在莒縣—郯城地震中被完全震毀。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滋陽縣誌》記:“震毀房屋,壓弊男婦多人,興隆寺塔毀”。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1948年,兗州戰役爆發,興隆塔遭受炮彈襲擊所幸沒有造成較大破壞。
1985年,山東省政府撥款對興隆塔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重修。
1986年春節,興隆塔對遊人開放。
2009年,兗州市政府撥款對興隆塔進行維修。 [3-4] 

興隆塔建築佈局

興隆塔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芯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台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迴廊,可順梯拾階迴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台,四周有石雕欄杆,憑欄遠眺,風物盡收眼底。上六層驟縮細小,挺秀玲班,直入雲端;六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塔頂用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寶剎。 [6] 
興隆塔

興隆塔文物遺存

2008年8月,興隆塔地宮被盜,被盜取文物經海關查獲。興隆塔地宮被盜後,文物部門對興隆塔地宮進行了維修加固,考古發掘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內又發現了鎏金銀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還有一塊“安葬舍利”碑刻,介紹了興隆塔和地宮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經過,更重要的是記述了頂骨真身舍利的來歷和供養過程。經鑑定,石函、鎏金銀棺、舍利金瓶為國家一級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為國家三級文物。 [1] 
興隆塔地宮文物

興隆塔歷史文化

興隆塔
興隆塔(3張)
舊時每年正月十六興隆塔有廟會。文人騷客,商賈雲集,多登塔攬勝,題詩賦文。明代宗藩朱當沔《登興隆塔》詩云:“屼峍高臨鬥,崢嶸直倚天。鈴聲聞十里,鶴跡閲千年。舍利前朝化,心燈午夜然。我來登絕頂,舉手挹雲煙。”更有前人“高入白雲,影落靈光;翠色獨凝洙水,風聲遙應岱峯”之語,“崢嶸塔與白雲齊,影落靈光古殿低”(仲宏道)之感喟。俗傳夏至日太陽初升,城西三十里的滋陽山奎星樓其影綽綽可見,霞光蔚成兗州八景之一的“興隆塔影”。 [2] 

興隆塔文物價值

對興隆塔地宮被盜文物研究後發現這些文物在國內十分罕見,對歷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繪畫藝術研究、製作工藝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1] 

興隆塔保護措施

1977年12月,興隆塔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1981年3月,《中國名勝詞典》將興隆塔資料載入書中。 [4] 
2013年5月3日,興隆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興隆塔旅遊信息

興隆塔地理位置

興隆塔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北路10號兗州市博物館院內。

興隆塔交通指引

兗州市內乘坐23路、K23路、C612路公交車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