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文塔

(保定市淶源縣興文塔)

鎖定
興文塔,位於保定市淶源縣縣城中心泰山宮內,始建於唐天寶三年(744年),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住泰山宮道人吉錄保與幹佛寺僧人徳丹共同修繕。 [1] 
興文塔結構式樣符合遼代建築特色,與遼代極為盛行的密檐式磚塔所不同的是,興文塔建築形式為八角五級閣樓式,似乎吸收了部分唐代精緻巧妙的風采。興文塔通高22米,修繕後通高27米,佔地面積37.6平方米。自明初以來,佛道兩教先後在塔側建立寺觀,塔側為道教所在地。 [1] 
2006年5月25日,興文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興文塔
地理位置
保定市淶源縣縣城中心泰山宮
所處時代
[3] 
佔地面積
37.6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文物編號
6-0326-3-2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興文塔歷史沿革

天寶三年(744年),興文塔始建。
自明初以來,佛道兩教先後在塔側建立寺觀,塔側為道教所在地。
嘉靖十八年(1539年),興文塔由住泰山宮道人吉錄保與幹佛寺僧人徳丹共同修繕。 [1] 

興文塔建築特色

興文塔結構

興文塔通高22米,修繕後通高27米,佔地面積37.6平方米。其由須彌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第一層塔身最高,之後向上逐層高度均勻遞減,除角梁外均採用仿木構件。首層塔身闢有塔心室,正南面闢券門,塔身下供奉水母娘娘神像,神像座下有古井一口,水深不見底,冬暖夏涼,因現今水位下降只有塔南面從地下向上冒水,此水為號稱“北海第一泉”的淶水源頭。原嵌在塔身一層有一通“塔銘”,上記載了始建年代及甲乙方。第二部分塔基為磚砌須彌座式,下枋刻仰蓮,上枋刻俯蓮,上下梟都有新修過,圭角等部位的原構仍予保留。第三層塔剎建在小型須彌座上,塔剎第一節頂端為蓮花,第二至四節為寶珠。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塔剎尖掉落,塔身有一定程度的損毀,雖然進行了及時的修復,但新建部分與原始部分結合的不夠順暢自然,有一定的生硬感。 [1] 

興文塔特點

興文塔結構式樣符合遼代建築特色,與遼代極為盛行的密檐式磚塔所不同的是,興文塔建築形式為八角五級閣樓式,似乎吸收了部分唐代精緻巧妙的風采。興文塔雖為實心塔不可登,但比起遼代所建的其他大型樓閣式磚塔來説,磚制平座圍欄的處理別具匠心,使得圍欄環繞一週的形象更有了真實感,從下往上仰望興文塔有一種圓形外觀的感覺。從興文塔的仿木斗拱形式來看,檐下斗拱與平座斗拱均有遼代的特色,承襲晚唐斗拱特色,於統一中求變化,只是轉交倚柱之上的闌額交角處處理較為不常見。八個角的轉角鋪作之上的檐角處均掛有龍頭風鈴,風吹過給觀賞興文塔的遊客們增加了聽覺上的享受。檐部和平座均由斗拱作為裝飾支撐,有柱頭鋪作和補間鋪作各一朵,這與遼代斗拱佈置基本一致。 [1] 

興文塔文物遺存

  • 興文塔碑刻
鑲嵌在第一塔身東面盲窗位置的漢白玉碑刻長52釐米,寬40釐米。碑文記載:“東西南北總銅山,萬萬千千彌億年。錢坊日鑄百萬貫,工匠千人若神仙。天寶三載置此塔,不朽不壞與天連……”。碑刻記載了淶源古代礦業、冶煉業及鑄錢作坊的勝況及建塔的時間,從而看出是鑄錢作坊出資修建了這座塔。鑲嵌在第二層塔身西北面盲窗位置的漢白玉重修興文塔碑刻長70釐米,寬40釐米。碑文主要記載了修塔時間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4月,而且還説明了是儒道兩家共同主持重修了此塔。 [2] 

興文塔歷史文化

興文塔背景故事

關於興文塔有一個傳説。相傳很久以前淶源名為飛狐郡,當時土地乾旱極為缺水,人們吃水要到六里地外打來,一位心地善良的婦人用自己打來的水幫助一位白鬚白鬢的老人渡過難關,於是老人贈與馬鞭一副,可放在甕中輕提馬鞭水即滿,後馬鞭被婦人的婆婆抽出,一瞬間水浪翻滾,大水漫淹,婦人為防止給人們帶來災患,於是犧牲自己堵住了水浪,後世人尊稱婦人為水母娘娘,並在興文塔塔身中闢塔心室,供奉了水母娘娘的雕像祈求保佑風調雨順。 [1] 

興文塔建築性質

塔最初用於是佛教用於安放供養舍利子的。但興文塔沒有地宮,始建碑也未提到佛教內容。而且塔名為“興文塔”,是振興文化的意思。 [2] 

興文塔文物保護

1982年,興文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5年,政府對興文塔做了一個最大限度保留原塔部件的修繕。 [1] 
2006年5月25日,興文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興文塔旅遊信息

興文塔地理位置

興文塔位於保定市淶源縣縣城中心泰山宮內。
興文塔

興文塔開放時間

興文塔全天開放。

興文塔門票價格

興文塔免費對外開放。

興文塔交通信息

  • 自駕
從淶源縣政府出發,由開源路→廣昌大街→沙河大街→興文塔。
  • 公交
從淶源縣政府出發,乘坐公交2路及30路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