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安村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平安鄉興安村)

鎖定
興安村位於松花江北岸,與佳木斯市隔江相望,距鄉政府所在地9公里。總面積9015畝,無霜期130天,年降水量550毫米。興安村共有農户360户、1573人,全村貧困户共54户,貧困人口760人,分別佔全村總户數的50%和50%。其中:絕對貧困户51户,124口人;相對貧困户79户,404口人。
興安村耕地總面積5415畝,人均耕地3.5畝。牛、羊、生豬飼養量分別為116頭、75只、284頭。2000年糧食總產量216.6萬公斤,人均產糧2056公斤,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25元。全村磚房40間、草房220間、飲水井234眼,中小型拖拉機61台套。現有稻米加工廠兩家,時干時停。農閒季節有從事建築業人員60餘人,有去外地打工人員10餘人,收入十分不穩定。在松花江泛洪之年,旱田幾乎是顆粒無收。
中文名稱
興安村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面    積
9015畝
人    口
1573人
(三)社會基礎狀況
興安村現有小學校一所,也是村委會辦公所在地,房屋年久失修,比較簡陋。興安村的農民基本沒有文盲,但科技意識不強,思想較為落後。全村農業尚沒有完全實現良種化,耕種技術也不完全科學。興安村現有一所衞生所,設備較落後,僅能治療一般的小病。興安村交通較為便利,村內道路路況較差。全村有電話户20餘户,對外通訊較為便利,尚未普及有線電視。
(四)貧困原因分析
興安村壩外地較多,佔80%以上,每遇松花江泛洪,收成鋭減,甚至作物杆都收不回來。壩內地免強維持口糧。洪澇災害是興安村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畜牧業不發達,產業結構不合理,種植單一。總體來説,主要貧困原因是:1、自然洪澇災害造成負債户多;2、產業結構單一,畜牧業發展遲緩;3、農業產業基礎條件差,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1] 
參考資料